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传统文化>

历史学年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学年论文范文篇1

  探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

  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种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以有序地指导和管理未来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现状;保护体系;保护规划

  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进而探讨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的规划问题。

  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系统地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进行规划研究对于系统完善地认识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

  2.1近年来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的回顾

  近年来,我国已公布118 座历史文化名城、350 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00 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数百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2357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法规工作也得到相应地建立健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城乡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

  2.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当地居民对保护工作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常会导致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出现一些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做法,而且这些错误往往会导致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①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薄弱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识,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对立起来,在工作中重建设,轻保护,没能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②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都是根植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发展中体现价值特色的。但目前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在保护利用之中,却忽视了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目前江南古镇普遍存在的水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水乡古镇的价值特色。

  ③过分强调旅游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活真实性的保护

  “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部分历史建筑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建造了一批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这些做法,实际是将十分脆弱的文化遗产作为普通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毁坏了真实的历史遗存,造成了“开发性破坏”。

  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滞后

  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于经费所限,没有及时编制保护规划,在保护整治和建设发展中缺少必要的依据。在保护中往往只注重“点”的保护,而忽视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导致整体风貌被破坏。

  ⑤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档案亟待建立

  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底数不清,对资源的种类、数量、年代、工艺、材料等基本信息没有建立档案,导致在保护管理中缺乏科学的安排,影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三、保护体系规划探讨

  从近年来的保护发展来看,我国城镇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三个比较全面且健全的层次,保护体系的变化调整是对我国多年城镇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结,是实践探索的结果。

  3.1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的编制

  编制全面覆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且高质量高水平的保护体系规划对于科学有效地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3.2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法律法规

  即使现在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立法宗旨包含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与发展,但是毕竟法规效力低于法律,并且缺乏具体实体内容的规定,所以对于如何以动态观规范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举双赢,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各地的实践都表明,单纯 依据《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无法解决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专门制定一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法。

  3.3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名街保护监管体系

  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常态化监察和专项整治内部监督制度,实行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责任规划师管理制办法和推进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不力及过失行政问责制。巡察督办是采取直接深入基层和现场的方式来规范执法行为和市场行为。我国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管理机构建设的同时,完全可以结合国情借鉴国外遗产保护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推行遗产保护责任规划师管理制,这是对保护监管体系的一项必要补充。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不力或因过失导致严重破坏推行行政问责,目的在于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权力运作和一切行为决策都能够恪尽职守,有效地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3.4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来研究和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所以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规划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3.5建立政府与公众参与的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政府、社会和公众都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应该变政府“主导保护”为全社会“共同保护”。公众参与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重要方法,应当充分重视,积极鼓励和保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了明显提高,公众参与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工作抉择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能够进一步实现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欢迎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要以更加宽厚的胸怀对待保护工作中来自社会的批评意见。我们还要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工作,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建立政府与公众参与的保护体系。

  四、总结与展望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将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的不断实践中探讨出一套全面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

  五、参考文献

  [1] 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分级及范围确定的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0(11) :49-54.

  [2] 徐新建.西南研究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3] 朱自煊.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J].城市规划,1994(1) :29-34.

  [4] 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J].城市规划汇刊,1994(4) :12-16.

  历史学年论文范文篇2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研究

  【摘要】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的数学模型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对街区低碳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衡量,用以计算出其影响力最大的指标,并对其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给予评价,分析现阶段街区旅游产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测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因此,在低碳旅游的背景下,将低碳理念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相融合,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社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国内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大多仍停留在关于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街区的发展途径和模式上,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较少,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案例点选择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街区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相继实施了房屋修缮、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等基础性工程;不但保护了古井、牌坊、古桥、古树、古建筑等历史建筑,同时也保护了街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先后组织编制了《苏州市低碳发展规划》、《苏州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工作初步实施方案》等低碳发展计划,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发展旅游产业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能够为促进城市的低碳减排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1.2调查过程为了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进行测度,笔者从2015年6月到11月向专家发放了15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专家征询问卷》,有效率达100%;向游客发放300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研究游客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95.66%。

  1.3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衡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程度,仅用几个指标并不容易加以判别,需从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对街区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将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包括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等,具体由34个因子组成,如表1所示。

  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测度和评价方法

  2.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本文采用归一化法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化处理。

  2.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本文基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Matlab软件等计算各指标层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及其最大特征值,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依据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标定值,整理成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记为A;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方根法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后记为Z,最后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和系数检验。

  3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和评价

  3.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测度本文将各项评价指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从而反映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

  3.2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的水平评价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和低碳旅游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低碳发展阶段的评价等级标准,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出Y值,判断街区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具体阶段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4评价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处于弱低碳街区的发展阶段,总分为4.5682。制约其低碳发展的因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低碳旅游日趋流行的当下,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应成为评定低碳街区等级的硬性指标。低碳旅游的关键要素是节能、环保和生态,发展低碳旅游需要转变固有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和理念,必须以维护街区的生态环境为根本。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资源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重利用而轻保护,结果导致其旅游资源价值遭到贬低,更严重的是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恶化。特别是一些开发商忽视科学的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地拆迁,并在运营过程中超额接待游客,大幅度超过街区环境承载力,最终导致街区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过度利用而遭到破坏。第三,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管理,加之生态环保意识的缺失,一些游客在街区内随意丢弃垃圾,使得街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然而街区内垃圾废渣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势必会造成极度不必要的碳排放。

  5结论

  第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历史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建立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低碳旅游体系。

  第二,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当加大低碳宣传效率并丰富宣传模式,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加强管制力度,同时让游客正确树立并强化自身低碳旅游的意识和理念,从而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做到节能减排以降低污染。除此之外,街区管委会还可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产业对游客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随时对其予以低碳旅游的教育,从而强化游客低碳旅游的意识。

  第三,加强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快低碳街区的建设。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充分利用低碳技术,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并将一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街区建设和管理中,从而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以实际行动建设低碳街区。

  第四,控制好街区生态承载量,促进街区低碳发展。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应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测算出街区科学的环境承载量以控制游客数量,尤其需控制好街区旅游旺季的客流量。第五,推行低碳积分奖励措施,提高游客环保意识。街区应积极制定低碳旅游积分计划,同时倡导旅游者积极实行积分计划,鼓励游客在各个产业中尽量减少碳排放,并以积分计划为依据对游客的旅行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叶青.历史文化街区的低碳发展之路———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J].城市探索,2011,(12):17-18.

  [2]高畅,夏青.碳足迹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策略和量化评价———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持续性保护规划为例[C].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7426-7435.

  [3]姚佳.基于低碳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邵翔,等.“低碳”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中国名城,2010,(5):16.

  [5]李和平,张邹.文化生态视角的历史街区保护———以重庆金刚碑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1,(8):48-51.

275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