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文化毕业论文(2)
竹文化毕业论文篇2
试谈湖州的竹文化
竹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竹文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许多陶器的底部都留下竹编织物的印迹。由此可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会加工利用竹子了。不过目前我国从田野考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竹制品实物还是从湖州南郊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下文化层中,直接出土了篓、箩、篮、簸箕、席子等竹篾编织品。这些编织品采用了十字形、人字形、菱形方格和梅花眼等多种编织方法,经纬疏密得当,造型美观,说明当时的竹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过碳-14测定,这一文化层中的花生、木杵、竹绳、稻谷等都是距今4700年前的遗物。钱山漾遗址下文化层属良渚文化。浙江的吴越先民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已从原始的狩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堆积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钱山漾遗址下文化层出土了稻谷、芝麻、花生、蚕豆、甜瓜子等农作物,表明当时的农耕文明已相当发达。在铁器尚未发明的新石器时代,吴越先民就会使用打磨的石器之类破竹劈篾,编织众多农耕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器具。采用十字形、人字形、菱形方格和梅花眼等多种编织方法,一方面让这些竹编制品具有良好的承重载物、洗涤脱水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是赋予其美观的审美功能。生活在湖州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湖州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节。
湖州西部是山区,“山从天目成群出”;东部为平原,“水傍太湖分港流”。湖州是典型的散生竹生长区,西部山区大都满山遍野都是竹子,形成茫茫竹海的壮美景观。东部平原水乡,农民们喜爱在房前屋后种一些散生小竹。“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姜夔)“才过苕溪又溪,短松疏竹媚朝辉。”(王国维)这些诗句写出了竹中农家的柔美风情。
竹笋鲜美可口,向来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系“山珍海味”中的山珍之一。湖州人的四季饮食都离不开竹笋。几声春雷响过,雷笋最早破土而出,打量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燕子翩然归来,早笋出土欢迎;不出10天,早园笋也到春天来赶集;清明将近,毛笋探出了憨厚的大脑袋,其形似猫,故又名“猫笋”、“猫儿笋”;哺鸡笋要到暮春时节才出来,但满竹园出得密密麻麻,像似一窝窝的小鸡……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圻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当年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吃了湖州崔太守送去的春笋,欣喜地写了这首《食笋》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旬内为笋,旬外为竹”。由于不同竹类的出笋期不同,湖州人可以从早春一直从容地吃到暮春,白居易的顾虑是不必有的。食用笋太多,一时吃不了,还可以加工成笋干和清汁笋、罐头笋等。笋干中的珍品是天目笋干,系用天目山特有的野笋加工制作而成,肉质厚嫩,色美形佳,营养丰富,可用作炒料和汤料。近年来,杭帮菜声誉鹊起,老鸭煲便是其当家菜之一。煲老鸭,必须用火腿片和天目笋干作配料。
毛竹、早竹等散生竹的地下茎是单轴型的,有细长的竹鞭。整个夏天,都是竹鞭的生长期。竹鞭那尖尖的嫩头,称为鞭笋。炎炎夏日,毛豆籽、榨菜、西红柿放汤,点缀几片鞭笋,鲜美异常。竹鞭的节间潜伏着芽,夏季发育的芽长成竹鞭,其余大部分成为笋芽。笋芽每年初秋开始分化发育,秋末笋体膨大,到了冬季转入休眠,来年春暖花开时再继续生长,出土成笋。毛竹的竹鞭在地下犹如波浪般穿行,深深浅浅。浅鞭上的芽在冬至前后萌发,成为冬笋。过春节时湖州人喜欢用“笋干肉”宴客。肉是自家腌制的腊肉,笋干则是毛笋干切成丝。腊肉与笋干和而不同,油而不腻,香醇味美。此时正是冬笋上市的季节,香菇、雪里蕻炒冬笋,是美味的下酒菜。近年来,湖州人通过在早园竹林里堆放砻糠等物,让其腐烂发酵,竹林地面得到迅速升温,数九寒天竟能大面积出笋。于是,春节宴客,又多了一道用早园笋烧制的油焖笋。浙菜以善于烹饪竹笋和鱼虾闻名,安吉的烹饪高手精诚合作,研制出了百笋宴,在竹文化节上得到中外名家的好评。
除了爱吃笋,湖州人还禀承吴越先民的优良传统,喜欢制作各种竹制器具。唐代诗人张志和在咏湖州的《渔父歌》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烟波钓徒”张志和头上戴的“青箬笠”就是竹篾和箬叶编制而成的,想来其钓鳜鱼的钓竿也是竹子的。
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农民们耕作用的铁耙等农具是用竹竿作柄的,挑稻谷的箩筐是竹编的,扁担自然也是竹子做的。养蚕得用蚕匾、竹簟等用具,捉到的鱼虾一般装在竹篓里。人们的日用器具中也有大量竹制品:竹凉席、竹榻、竹夫人、竹椅、竹篮、竹淘箩、竹筛、竹扫帚、簸箕等。西部山里人习惯于用竹筒装茶水和饭菜,带到山里去吃。“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令苏轼感叹的岭南人如此,湖州人同样如此。
竹笋生长速度快得惊人。湖州的大人们希望自家的孩子也能像竹笋那样茁壮成长,常叫孩子们看着竹子或竹竿,边跳边唱:“跳跳长,明年搭根竹竿长。”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祈求家族能像竹林那样兴旺发达,于是从《诗经》衍生而出“松茂竹苞”的美意。湖州人将“竹苞”的美好愿望演化成送分家竹的习俗。兄弟分家时,诸兄弟妻子的娘家,均送一对分家竹。其竹分立于房檐前,间距约一尺,作为分家的标志。一般是选碗口粗的毛竹,并带枝叶和根,用红丝绵或苎麻捆在一起。分家仪式举行前,解去捆带,在竹梢的桠枝上,挂上用红丝绵裹着的竹油盏,俗叫“挂膳火”,意为自今以后各家分灶烧饭之火。同时还要加一串用红头绳穿起的铜钿,以讨彩头。生了孩子,湖地还有种子孙竹的习俗。竹子,似乎成了湖州人的“生命树”。
“袅袅孤生竹,独立山中雪。苍翠摇劲风,婵娟带寒月。狂风不相似,还共凌冬发。”
这是唐代湖州诗僧皎然所写的《寒竹》,雪中孤竹,透出一种禅味。湖州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历史上文人辈出,还有众多文化名人寓居并歌咏湖州。文人墨客们吟咏湖州的竹子或用丹青画竹子,大大丰富了湖州竹文化。
中国画中专门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称”。墨竹画大师文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北宋元丰初,61岁的文同被任命为湖州知府,没有到任就在陈州过世了,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书,工书画,尤其喜爱画墨竹。他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文同的画竹知己苏轼出任过湖州知府。苏轼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画得一手好竹,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苏轼向文同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同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文同死后半年,苏轼看了文同画的《??谷偃竹图》,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含泪写下了《文与可??谷偃竹记》,总结文同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到了元代,画坛上文人墨戏成风,墨竹大家辈出,形成了中国墨竹画的顶盛期。赵孟兆页,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他是书法大家,各体无不冠绝,成就了中国实用书法的顶峰。赵孟兆页画墨竹,能以飞白作石,金错刀作墨竹,工整中透出飘逸之气。所画竹石,虚实结合,相映成趣。赵孟兆页夫人管道升,能书善画,始创晴竹新篁。同样用飞白作巨石,管道升所绘巨石层次更为丰富,晴竹竹叶用浓墨绘就,亭亭如生。赵孟兆页和管夫人的儿子赵雍、外孙王蒙也是写竹高手。在墨竹画技巧方面,最早提出书画同源主张的是赵孟兆页。其《松雪论画竹》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自明代徐渭开创的写意墨竹,发展到晚清,出生于安吉的吴昌硕作为海上画派的领军人物,所作写意墨竹,一反常态,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喜欢用生宣纸和羊毫软笔,笔中含水量大,容易取得“泼墨”的效果,而枯笔飞白处又容易厚重,生墨趣味特别强烈。他与蒲作英的墨竹,乘兴随意,水墨淋漓,自然天成,成为别开生面的新画风。吴昌硕又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
吴昌硕晚年寓居上海,所作墨竹画,蕴含了对故乡浓浓的乡愁。其《题画竹》曰:“客中虽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写罢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湖州山水清远,四季常绿的竹子更是把其点缀得更加亮丽。德清县西部的莫干山夏季东南季风强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5度,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莫干山素以竹、云、泉“三胜”和绿、凉、清、静“四优”著称。山上遍地修篁,广栽箬竹、花竹、方竹、佛肚竹、龟甲竹、篌竹等。其中毛竹密度大,产量高,且特别粗壮。莫干山的地形、气候及竹海流泉和烟岚云雾,形成它“清凉世界”的独特风貌。1894年美国____浸礼会传教士佛礼甲游览莫干山麓,为竹幽泉清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所吸引。此后,传教士、在华洋人和政要名流争相来莫干山筑屋避暑,陆续建成各具特色的别墅200多幢,散布在茂林修竹之间。郭沫若在《游莫干山》中写道:“久识东南有此山,千章修竹翠琅王干。”陈毅的《莫干山纪游词》七首,第一首便是赞美莫干山修篁的:“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小窗排队长。”
安吉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茫茫竹海是安吉的主要景观。竹种园始建于1974年3月,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扩大,现有面积40公顷,分为引种分类区、旅游观赏区、经济生产区和大型温室四大区域,共有竹种30余属、300多种,是目前我国融旅游、科教、生产为一体的面积较大,散生和混生茎竹种最为齐全的多功能竹类植物园。园内的安吉竹子博物馆,由竹史厅、竹资源厅、竹业厅、竹萃厅等展厅组成。竹史厅展示了竹子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至今天,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涉及到农业、牧渔业、书画、日用品等诸多方面。竹资源厅展出竹子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类和我国、我省的竹种、面积等资源状况及大量标本。竹业厅展出了竹乡安吉在竹子经营、培育和加工利用以及在生产、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竹萃厅展出了各种竹子制品、工艺品。
电影《卧虎藏龙》中最经典的武打场面应是竹林斗剑。该场面的外景地便是安吉港口的大毛竹基地。随后电视连续剧《像雾像雨又像风》也来拍摄外景。大毛竹基地摇身一变,成了影视基地。登上大竹海观竹台,可以饱览茫茫竹海的壮美景观。
安吉围绕竹文化旅游开发,努力营造上海、杭州、南京等都市“后花园”,其生态旅游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安吉的旅游竹子工艺品迅速发展,每个旅游景点都有竹工艺品市场或专卖店。其竹工艺品大到竹门楼、竹花篮、竹凉亭、竹家具,小到竹根雕、竹饰件、竹玩具,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猜你喜欢:
1.竹文化论文
2.关于竹文化的论文
3.生活与竹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