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来具有坚韧顽强的生存能力和融会更新的发展机制,它的存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运行规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研究者的目光,促使了人们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探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文化论文篇1
浅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当今最富活力和价值的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认清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发展措施,是当今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作为当今最富活力和价值的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认清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发展措施,是当今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有些许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努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文化产业是以“创造性”为核心要素的产业类型,所以人才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品的无论是就制作而言还是就经营来讲,对人才资源的倚重是不言而喻的。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形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近年来美、日、韩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兴盛其实就是因为对于人才建设的重视。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产业的总就业人数一直以来与一些文化产业强国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培养的人才多以低端制作人员为主,高端的研发人员比重偏小,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前期策划和创作设计人才缺口较大,这无疑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再者,我国从事动漫产业的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专门的教学,这也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人才的培养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到,高端人才的缺乏,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把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既精通文化、又精专市场,同时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二、重视创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保障。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及时跟进和调整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高政策对产业的驱动和促进作用。
要大力提倡创新经济政策,充分发挥金融、财税等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清文化产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及跨区域整合项目,并保证充分资金和政策对于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的支持和推动。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有关要求,切实解决成长型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文化企业上市支持力度,为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必要条件,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还有就是要在创新文化产业准入政策上放宽要求,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等。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体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体制不顺、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效益低下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设施的布局、建设还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文化资源的国际化配置程度还远远不够,在激烈的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很容易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建设。下面对这一问题作简要阐述。
首先,现行文化管理体制政企不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能够独立运营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国有产权结构形式的长期保持,必然造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虚化 ,从而使文化产业单位丧失市场进取精神,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其次,现有投融资体制还没有突破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政策框架,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渠道还没有构建成型,有效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形成。再次,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还远远不够成熟,文化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制作技艺、水平粗陋,开发、创新能力低下。此外,对于知识产权的政策保护系统还远未大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盗版、侵权行为严重,使有限的文化资源无法发挥、实现应有的市场效应和价值。最后,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相对薄弱。
四、促进文化产业立法步伐,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法制环境
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科学、有效的法制环境。没有行之有效的法制、法规,并定会造成文化产业市场的混乱和无序,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进步和提升。
面向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更加重视文化产业法制环境建设,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引导产业发展、保护产业运营、规范产业竞争。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推进文化产业专项立法的力度,对重点文化领域产业发展的准入条件、企业责任、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细致的限定和规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准确、有效的法律依据。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良好的外部条件——合理健全的政策体系与法制环境。构建积极、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营造、培育良好的文化政策环境是事关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适应加入WTO形势下的一个重要举措。市场机制有着它独有的优势条件,它能够有效控制文化资源配置,并对产业的发展有着先天的促进、催化作用,但是市场机制又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市场经济的发展会由于种种原因误入歧途,因此市场经济还需要必要的政策规范与引导,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总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成熟、完善的法制环境。政府和社会务必要对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确保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避免长期以来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单一行政手段,努力加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更为科学的法制环境建设。所以,加快文化立法进程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来规范文化市场,构建文化市场秩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来加强文化管理,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趋势。
五、积极引导、扶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一批诸如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飞速进步和发展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价值。因此关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国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制造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例偏大,文化服务业中,传统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图书业等依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包含创意元素的新兴产业,比如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等仍处于起步状态,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普遍偏小,并且普遍存在现代技术应用程度不高、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偏弱等问题;产业链不完整,比如网络游戏产业中的游戏运营企业基本上都是以代理起家,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高,我国动漫产业大都是在为西方国家做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投融资体制不适应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没有建立起市场化、多元性的投融资机制。
中国文化论文篇2
浅谈中国文化产业
摘 要:该文通过对中国文化自身原因的浅要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商业运作方式和美日韩三国不同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的比较,主要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原因,从而提出个人关于改善中国文化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化运作;迎合;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发展阶段。因此希望我国能借鉴外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效途径,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以下是我自己对文化产业的浅显认识。
首先,着眼中国文化自身。所谓文化产业,文化是核心,商业运作是关键。中华文化一直让我们引以为豪,从小就在接触中华文化给世人留下的灿烂光辉。在文化产业的思考上,有人认为我们的核心是没问题的,即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是完全出自名门的。但我认为这或许是一直牵绊着近代中国去适应现代化的一个阻碍。优势诚然可以带来民族自信,但同样带来民族的顽固。在文化产业上的事实是,我们一直自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西方世界却普遍对中华文化带有很大的排斥性。中华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有着较强的区域性和虚空性。即往往我们的文化只有生活在这个区域内的人才能理解并知晓其中所诉的道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中华文化所代表的东方文明神秘感很强并在某些价值观上让他们无法接受。东方文明是一种集体文明,如强调的“天人合一”,而西方文明则较为实在,是一种个人文明,他们强调“个人的平等与自由”。所以西方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在神明面前叩拜,他们认为这是个人尊严的丧失。与实在的西方文明相比,东方文明显得较为虚空,难懂。这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既然文化要出口,要让更多的人来接受中国文化,就该调整我们的文化,让它变得更为具体、贴近现实生活,消除中华文化对外的神秘感,而不该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最高峰来沾沾自喜进而忽略变通。
关于文化产业,我们也可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学习很多。日本本身没有自己的文化源头,日本的文化其实是一种综合体,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由于没有了独创性,日本也没有了民族文化负担,不用担心大量引进西方文化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尊严的破坏。因为最多也只是说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华文化更适应他们,而不是说西方文化比日本文化更好。正是没了这种独创性,日本在调整其文化时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能更客观去整合出一种更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核心。所以西方世界对于日本文化的认可度是远超过中国的,日本文化在世界上的接受范围比我们广。所以邻居日本,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镜子。出身名门的中国变得顽固,而"野孩子"般的日本变得灵活。
其次,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应该向韩国看齐。文化产业在锁定了一个核心的文化后,继而就应当对外输出这种文化。如何高效输出是文化产业商业运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之间所说的核心文化是以本土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一种处理方式,商业运作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迎合。在对外输出文化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考虑接收方的偏好,接收方的价值观和审美倾向。而商业运作有其独特且实用的手法,这是留给那些商人去思考的问题,我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比如韩国在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上值得借鉴,韩国所输出的核心文化本身往往低档,比如"泡菜"的商业运作。他们通过提高"泡菜"的视觉效果来迎合人们日渐对商品外在包装的一种审美倾向,通过青春连续剧来迎合人们对一种阳光,养眼的连续剧的审美倾向。而中国于此,仍在不切实际的推行一些反应古代中国的文明的一种文化,没有去迎合现代人的一种审美变迁。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中国对自身灿烂古代文明的自我追捧和孤芳自赏,不求让步。从这点来讲,中国其实是最大的啃老族。
另外,文化产业发展是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支持的。文化产业只是一种国家发展的副产品。因而很大程度上它的发展依赖国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素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和范围内渗透到一个国家的其他产业,比如文化产业。中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对外输出原材料和廉价商品这种印象常让中国与|低档“这个词联系起来。人们会自然的将中国的文化输出品与”低档“联系起来,试问这样一种被贴上"低档"商标的出口品又怎么去占据外国市场呢?所以,经济因素的制约也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立足自身文化特点,借鉴美、日、韩三国文化产业成功运作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善文化产业现状,实现进一步提高。
充分利用我国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我国文化应该充分立足自身优势谋求民族特色发展。对于不熟悉我国民族文化的国家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已经打开文化产品销路的国家加大规模化推广。
整合并优化文化资源,形成规模化发展。我国文化企业应通过收购并兼等方法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形成集群化发展,充分整合优化资源,吸引更多企业集聚,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我国很有必要建立一部有关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文化机构对文化企业的大力扶持政策和一系列监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并引进相关人才。促进文化的发展,必须要培养既了解国内文化特色所在,又懂得文化产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建议高校普及文化贸易及相关文化市场营销的专业,为我国文化产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丽峰,田佳卉.中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比研究[J].金卡工程,2010,(11).
[2]姜自茹.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2007,(11).
[3]满岩.商业化发展振兴文化产业的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0,(30).
[4]陈辉.中韩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学海,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