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0 分享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 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篇1

  浅谈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

  摘要:对数学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对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作了一定的研究,以及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我国数学教育现状作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中学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渗透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而从社会财富的角度来看,数学文化则指社会群体在各种数学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数学的知识体系可看作是数学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数学活动的产品,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可看作是数学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精神方面的成果与体现;数学文化对人类的这种“无形”的影响促使人们对数学教育提出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学教育对学生行为、观念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1、数学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数学文化它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同时又是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最重要的载体。从古代各国的文化交流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尤其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互联网的传播,更加体现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并使得数学和语言文字一起成为传递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另一方面,数学的高度形式化和符号化,使得数学语言如同音乐和绘画语言一样演变为一种世界语言。现代数学语言只有一种,正是这种符号促使的统一性促使了数学语言的统一。另外数学语言由于其高度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使其避免了日常语言可能引起的混乱和歧义,可以这样说数学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高级语言。

  数学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到社会文化中的人口增加、资源合理配置、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及高科技都离不开数学为它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

  2、数学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事实上,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最初的原始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补充,经过一次次的扩展发展到现在的广泛而精确的概念的。

  3、数学文化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数学来自实践,是人类总结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而得到的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成果带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也就是说,它能指导、调控人类未来的实践活动。

  二、数学文化的价值

  (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补充,它在数学和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玻耳指出:“数学不应该被看成是以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分支,而应该被看成普通语言的一种精确化,这种精确化给普通语言补充了适当的工具来表示一些关系,对这些关系来说普通字句是不精确的或过于纠缠的”。数学语言能够在描述各种关系时达到最高标准的严格精确性和高度的简洁性,而这恰恰是进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能启迪、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虽然也有其他科学或其他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无法与数学相比的。数学以其逻辑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可以使人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数学知识,在他们走出校不到一两年就被忘掉了,但是铭刻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却随时随地都在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数学能陶冶人的美感,增进人的审美能力

  数学无论从它的发展上来看,还是从它的内容上看,都有可欣赏特征,而这主要是以数学美的形式来体现的。数学美主要包括简洁、和谐、奇异等特征。数学家罗素所:“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

  (四)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1、 数学史料的渗透

  数学是全人类的财富,古希腊的数学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在科学发现上,应该彼此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能以己之长说人之短借以提高自己的信心。相反,要实行拿来主义,把外国一切优秀文化,包括数学成就都充分尊重,吸收过来,“洋为中用”。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学史知识的内容还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一些重大结论的发现过程。如Neton发现微积分的过程,他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现了微积分,学生对此可能更感兴趣。(2)对于 数学概念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涉及的比较少,如有关集合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内容。(3)有些史料的难度偏大,难以吸引一般的学生。特别是有的史料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

  2、数学美的渗透

  首先,以数学中最能体现“美”的几何图形来说,中学教材的每一册都有体现。从图形的初步认识到多边形,教材不但从图形本身给学生展示了美,而且还把这些图形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物、美丽的图案、常见的广告标志等等联系起来,使学生随处感受到数学的美。其次,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形、符号表达了数学的语言美。而数学概念的概括、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又体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严谨美。

  3、 数学应用的渗透

  数学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新知识的引入,要力图从实际出发,努力使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随着科学的数学化,越来越多的数学思想转化为一般的科学思想。如变量思想、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所提示的辨证思想,是一切现代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科学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人都要学习数学课程,并不只是因为他们都需要解决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更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需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涵着的数学思想。

  5、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识结构的功能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所谓教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着自己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6、数学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交流是一种合作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每个人之间的合作尤其必要,由数学的历史可知,只有通过交流、合作才能使优良的文化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而数学文化教育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①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

  ②张奠宙李士琦李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③王子兴问题解决的理论――数学方法论

  ④黄秦安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 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0

  数学文化方面的论文发表篇2

  试论渗透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 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应该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教,使数学课堂得以文化的润泽,在实践中,本人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赋予生活气息,体验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最终要回归到实际,为人类社会服务。学习《数据的代表》后,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下问题:某公司在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发工资时,工人们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工人,月工资却只有800元,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去找老板说理,老板说:大家不要激动,我这里有一份工资清单,我将证明我讲的话是真话,没有欺骗大家。请分析工资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确,老板没有欺骗工人,工人们之所以有上当的感觉,问题在于他们不应该去关心平均数,而应该去关心大多数工人的工资——众数。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帮助工人揭穿了数据造成的假象,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众数在反映数据信息方面的差异。俗话说得好:“数字不会骗人,但人可以利用数字骗人”,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

  二、揭示思维过程,还原生命活力

  数学知识面临着一个“冰冷美丽”和“火热思考”之间的抉择和转换。如何将学生置身于科研知识发生、 发展、形成的生动过程,引导他们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建模、应用等数学活动,进而获得一种更有力度、充满张力的数学思考以及触及心灵的精神愉悦,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关注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例如:在无理数的概念教学时,我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是多少厘米?”,学生先是 计算,很快就发现“没有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批判和发现阶段,开始寻找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先后经历了“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2——没有一个分数的平方等于2”的探索过程,学生感受到数又不够用了,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呢,猜一猜这个数大概是多少,”学生继续探索。

  三、挖掘人文情愫,营造文化氛围

  数学课堂基于知识,更应在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与人文相融,使二者在融合中获得升华。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中可挖掘的人文素材是极其丰富的。有可动学生之情的数学人文知识、精神,有可发学生之志的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有可启学生之智的数学重大思想、猜想。 例如:数学家们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态度;屡遭失败、永不放弃的意志;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将极大地鼓舞学生。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尤应利用这份精神食粮,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 科学精神,激励学习。譬如,介绍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介绍杨辉的事迹和成就;开始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对解析几何所做的贡献;利用书本“读一读”的丰富资源……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还有可与学生一起探访 历史数学名题,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在数学活动课上,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的程度,适当地安排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

  如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杨辉法、罗伯法;介绍欧拉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这些历史数学名题,因其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向学生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将会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四、渗透思想方法,启迪学生心智

  离开学校后,真正能留存于个体脑海中的具体数学知识、技能往往很少,但数学方法、策略、思想却常常以更为内敛、潜在的方式沉积于学生内心深处,成为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支撑。这是数学文化价值集中体现的又一重要方面。较之于知识、技能而言,方法、思想和策略更为内隐,常潜伏于许多看似普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地予以捕捉、判断、放大、外化,并在课堂中予以传递。

  五、提升审美情趣,净化学生心灵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 发展与价值取向的重要原动力。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数学美的 教育,把数学教育异化为做题教学,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令人深思的。数学课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事物,用最和谐的图画抽象最形象的形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对美的追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美的挖掘与发现,必然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体味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大大改变目前数学课枯燥乏味的现状,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在得到美的享受、思维的启迪和素质的陶冶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促进他们人格个性、情感体验的全面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一套概念体系,也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术和结论,而应当是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很好地整合起来,使得数学教育也成为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也是终身的内在的品质。只有这样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正是一趟美妙、丰硕的精神之旅。

294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