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的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文化的论文篇1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思想是数学中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是数学中的高度抽象、概括的内容。它蕴涵于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之中。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系统,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等知识。初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初中数学与哲学
“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恩格斯)。初中数学中蕴涵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如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等。在有理数的运算、分式、二次根式等有关内容中,可通过揭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对立、统一与相互转化,“负负得正”中蕴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从“数的开方”的引入和数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既来源于实践又应用、服务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渗透了运动、发展的思想,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更是矛盾转化的范例。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内容中,通过运动、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揭示了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与渗透,引导学生探索相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把握数学中蕴涵的本质规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与美学
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高尚的美。”数学美主要是指结构美和形式美,具体说来,主要有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等。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充分展示数学美,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而陶冶情操、锻炼性格、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这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数学技巧以及逻辑方法上。数学中普遍存在着对称,如几何中有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代数中有对称多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优美的商标图案,如北大方正、联想集团、北京电信、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更是对称美的活教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数学美的研究、教育和欣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初中数学与文学
数学不应当等同于数学知识(事实性结论)的汇集或数学知识的仓库,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人们探索知识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数学文化。那一个个优美动听的数学故事,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人名言,一条条精妙绝伦的数学谜语,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数学随笔,都是数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数学家华罗庚说:“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没有艺术性,这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人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里枯燥乏味一样。”古往今来,数学流传着许多美妙动听的故事(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故事和数学应用的故事)和历史名题。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数学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前人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名题中学习它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指导自己的学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和数学建模活动,指导学生写好“小作文”(如学习计划、学习经验交流等)、“小总结”(章节的知识总结)、“小随笔”(如“正方形”、“圆”、介绍一个企业商标的尺规作图方法等)、“小论文”(如怎样画标准的跑道、分期付款和保险的数学原理等),引导学生读好课外读物(如《数理化通俗演义》、《中学数学问题集》等),鼓励学生从数学文献中检索和获取有关知识(如梅涅劳斯定理、蝴蝶定理等)。这样,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文学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文化素质。
四、初中数学与史学、经济学
数学文化是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积累,它有古老悠久的昨天、日新月异的今天和更加绚烂多彩的明天,有从勾股定理到费尔马大定理的艰难跋涉,有从“鸡兔同笼”算术解法到代数思想列方程(组)的突飞猛进。一些历史名题,构思之精巧,解法之绝妙,本身就是极好的教学素材和欣赏艺术。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广泛,“问题解决”教育呼之欲出,数学建模活动正方兴未艾。
见诸报纸、新闻、电视、网络中的经济问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存款、利率、税收、信贷、金融、汇率、按揭、保险、证券等,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入课堂教学。现在,数学已成为每个公民了解社会、研究信息和分析数据所需要的普通文化的一个基础部分,数学教育为大众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更是当今国际数学教育提出的共同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揭示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的数学原理,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五、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可能作到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逐步理解、不断重复、自觉应用”的顺序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核心和灵魂,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它,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把初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和发展他们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使他们既能够批判地思辨,又能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既能灵活地驾驭语言,又具有应用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数学文化教育完全适应了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对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意义重大。
数学文化的论文篇2
浅析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
摘 要:高职数学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当地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生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提高各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主干课程教学;融入
目前,高职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这些年来,笔者通过在概率论系列课程中系统融入数学文化,尝试以多种方式开展数学文化教育。这些教学实践,使笔者感受到在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在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系统融入数学文化的若干原则及效果
从教以来,笔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学生愉快而有效地学习数学。笔者发现,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单纯地在数学框架内按部就班地讲授数学,不仅使他们因感觉枯燥困难而沮丧,而且还容易使他们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失感;但若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放在数学思想发展的长河中,放在科学甚至社会的大背景下,则其思想起源和发展演进就比较生动,其内容、方法和结论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数学文化,是解决上述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笔者的大致做法是,基本保持原来的课程结构,但在课程呈现方式上遵循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以逻辑结构和历史进程为经纬串联、划分教学内容,在讲清形式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勾勒其时空演进线索,力争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感觉和宏观把握。
②尽量选取历史名题为例题,通过对问题的介绍、分析和解决,展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由单纯的课程学习发展对数学方法论的领悟,并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鼓舞斗志、增强信心。
③借助各种背景知识归纳、演绎和诠释抽象内容,力求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某种升华、进一步提升其数学素养。
④数学文化的融入必须适时、适量、适当、有效,即穿插要适时、取舍要适量、讲解要适当、使用要有效,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前两轮试验中,从课堂气氛、出勤率、课下讨论以及教务处的问卷调查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受学生欢迎的;从期末考试(教考分离、流水阅卷)卷面成绩的初步统计结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也似有积极作用。当然,在数学主干课程中更全面、有机地融入数学文化并科学鉴定其效果,需要更长期细致的试验和更科学的分析比较。
二、数学史选修课:如何变消极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积极探讨
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专业学生专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开课时,我首先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但很快发现许多学生都是边听课边干自己的事情,听到有趣的故事就抬起头来笑笑,然后又接着背单词、做习题。老实说,我感觉数学史是我所讲过的所有课程中最难讲的,我准备这门课程的工作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门课程。
我认为,面向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数学史,不应是“名人轶事”或者“数学趣闻录”,而应当尽量系统而有机地分析探讨数学思想发展的内外史,但以我的知识和能力,准确理解并尽可能清晰通俗地表述这些思想绝非易事。事实上,对于100分钟的课,我往往要准备好几天。因此,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让我很失落。
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几经调整,我最后采取的方法是每学期第一次课给出一学期的教学目录,请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单独或合作进行准备。在课程进行到该专题时,先由这些学生作为时20分钟的演讲,演讲之后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最后我再根据情况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或整体讲解。
几年来,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了眼界,不仅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更深入、对数学发展动态的认识更清醒,而且对数学有了更深的感情。许多学生建议应该更早开设这门课程。
三、东西方数学文化选讲:多侧面多角度地欣赏、感受数学文化的窗口
由于学生之间数学基础差异巨大,欲使所有到课者都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扇小小的窗户多侧面多角度地欣赏、感受数学文化,首先要审慎定夺课程内容,其次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引入、叙述和展开方式。开课前已经以选择能突出展示数学思想演进、数学方法发展、杰出数学家的重要作用、数学现状、数学与其他科学或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覆盖面广且有一定趣味性的内容为宗旨,拟订了课程目录和教学大纲,确定了尽可能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的教学方针。
但面对这些学生,教学内容还是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1)河谷晨曦――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西方理性――古希腊数学与演绎证明。3)东方神韵――中世纪的东方数学与算法精神。4)通向光明的甬道――__文化与中世纪的欧洲数学。5)永恒的坐标――解析几何的诞生及影响。6)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微积分的建立。7)“分析时代”掠影――18世纪的几位重要数学家及其对微积分的贡献。8)空间中的数――神圣的几何。9)数学与时空――非欧几何史话。10)从七桥问题到庞加莱猜想――拓扑学漫谈。11)天衣有缝――三次数学危机始末。12)上帝掷骰子吗? ――随机数学撷趣。13)走近非线性――孤子、分形史话。14)飞舞的电波――关于现代大众通讯和保密通讯中的数学故事。15)数学与社会――数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数学化。
虽然少数纯文科学生反映对于非欧几何、拓扑学等现代数学学科中的某些概念和思想理解起来还有些吃力,但从学生有趣的读书报告和热烈的课堂反应来看,这些内容的教学是顺利的。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心得和问卷调查中都对这门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非常认可。
总结
数学文化教育可以采取将数学文化有机融入数学主干课程和针对不同学生开设数学文化类选修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当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文化类课程应根据学生情况审慎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方能落实提高选课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初衷。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数学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