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关于文化方面的论文可以写哪方面(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文化方面的论文篇3

  浅谈中国茶文化

  摘要: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对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活跃大学生思维、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来看,高校茶文化课程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研究探索仍然大有可为。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切入,对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课程;文化素养;途径

  茶文化,是深刻扎根于我国本土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突出的推动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在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后,掀起了高校“茶文化”热潮,先后开设了茶文化教学的相关课程。可以说,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将茶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层面挖掘和弘扬茶文化的精髓,推动茶文化课程的发展建设,进而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茶文化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既处于学生时期,又处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过渡时期,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大学生群体具有思维活跃、参与感强、求知欲强、对客观事物有一定判断能力但又容易判断失准等特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阅历不深,尤其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欠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成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很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塑造,不失为一个非常良好的尝试。

  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至少可起到这么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完善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在知识结构方面仍然较为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而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的完善,在传统文化方面为大学生注入更多的营养,间接完善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是提高大学生在人文方面的思维能力。人文学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社会领域和科学领域,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当代社会的人文内涵,掌握基本的人文价值观念,透过我国茶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的融会贯通,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是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茶文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我国茶文化在当代被漠视甚至丢弃,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传统文化失去了魅力和价值,而是传统文化没有被很好地发扬和传承,以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其中蕴含的人文智慧、道德情操,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对我国传统茶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有效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高校茶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茶文化的诸多积极意义,高校在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客观来看,我国高校茶文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茶文化深刻内涵的传授方式存在缺陷,导致大学生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全面,甚至无法准确领会茶文化中的基本内涵,这对茶文化的传承、传播不利,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

  二是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老套,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载体,在依托历史、偏重茶史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实用性和魅力,这对茶文化在当代的继续发展不利。

  三是茶文化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学生实践环节,在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成了“纸上谈兵”,在连泡茶、饮茶、品茶都没有接触过,连茶具、茶服、茶室都没有见识过的情况下,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就很难深入,偏重理论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四是茶文化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和细化,虽然一直在强调通过茶文化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但这样的目标仅仅是泛泛而谈,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这也间接导致不少茶文化课程教师缺乏授课动力,甚至在授课中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

  3高校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分析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基于良好文化素养的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基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客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必要对高校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客观分析,以帮助高校通过茶文化教学将茶文化的魅力和茶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3.1理论教学和充分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茶文化虽然体系庞大、内涵丰富,但却是从基本的饮茶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为向学生充分传授茶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饮茶活动的魅力,这即是茶文化课程的实践环节,也是茶文化课程教学中基础性的内容。

  实现茶文化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基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带领学生初窥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基础性的茶文化理论讲授应当涉及茶文化的来源与定义、茶之道、茶之善、茶之美等,使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求知欲和喜爱感,在奠定了这样的茶文化教学基础和教学基调后,茶文化的深入教学将会更加容易开展,学生对茶文化也更容易由浅入深地深入理解;二是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包括饮茶和品茶,参观茶艺博物馆,感悟茶艺馆,品味茶艺精神等,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茶艺文化的魅力,感悟茶艺精神内涵,体会茶文化内在精髓,逐步形成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并最终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实现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

  3.2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划分

  茶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向学生全盘传授茶文化内容,相对难以做到,而且耗时耗力,因此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对茶文化的教学划分层次性和阶段性。从茶文化教学的层次性来说,对于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应当重视茶文化基础应用知识的讲授,将茶文化的通俗内容和精髓表现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初步的、正确的理解,对于深入的茶文化内容,应当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以授课的形式进行教授;

  而对于茶叶专科的学生,茶文化教学则应当适当深入,不仅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基础性的茶文化内容,也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茶文化的理解,以茶文化为工具实现学生人文思考能力的提升,以茶文化授课为切入点塑造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以茶文化为支撑的文化理论体系和文化理论能力。从茶文化教学的阶段性来说,茶文化教学应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阶段性、衔接性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一层一层地品味、掌握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基础牢固的茶文化知识理解和理论能力。

  3.3对于茶文化中“真、善、美”的教学主线的把握

  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真、善、美”是茶文化的主线,在高校茶文化课程中,“真、善、美”也是教学的主线。茶文化中“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真”所体现的是茶叶之真,指的是茶叶来自自然、清新脱俗的本性、本质,“善”所体现的是茶文化内在的和谐、包容的精神,是我国民族性的象征,“美”所体现的是茶文化中追求美好、热爱美好的精神,对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启发。

  在茶文化教学中,把握“真、善、美”的主线,要做到以茶叶发展史实为依据,传达茶文化的精神实质,上升茶文化的内涵和本真,展示茶文化在调节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乃至国家、民族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探索茶文化中蕴含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为帮助学生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必须通过良好的、富有情感的教学,让茶文化真正以民族精神代表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到我国土生土长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茶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文化魅力,感受茶文化在当代的魅力所在,并以此为契机完善自身的价值观、文化观。

  3.4对于茶文化课程授课者能力的较高要求

  基于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传授茶文化内涵的较高难度,在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必须为其配备教学能力突出并且对茶文化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理解深刻的教师。具体来说,高校茶文化课程对于授课教师能力的要求包括:

  一是必须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茶文化的渊源、定义、发展以及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时代精神等要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以此形成茶文化的完善理论体系;

  二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必须本身是爱茶、敬茶的,这是茶文化课程老师应当具备的文化价值取向,在爱茶、敬茶的基础上,教师才会产生传播茶文化的热情,对于茶文化的教授才会更加一针见血、有理有据;

  三是茶文化授课教师应当能够做到将茶文化和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这将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顺畅地理解茶文化内涵、掌握茶文化精髓,提升授课的效率,优化授课的方式;

  四是茶文化授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授课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要通过良好的、高效的授课,将茶文化内涵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对茶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的的确确可以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效果,以此实现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继续提升,必须深入挖掘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内涵,深入探索茶文化课程的开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茶文化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助力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秒高.平等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茶文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茶业,2010(1):15-16.

  [2]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3]张玥娟.基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8-110.

  [4]赵永青.浅述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的必要性[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219+221

  文化方面的论文篇4

  浅析山寨艺术文化产业现状

  摘要:本文分析了山寨文化的发展现状、产生的原因,并阐释了“山寨文化”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对“山寨文化”的发展前景作了思考与规划。文章认为,“山寨”设计的兴起,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必经阶段。应对山寨产业加以合理引导,顺其自然发展才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山寨产品 山寨文化 需求 消费者 市场

  一、山寨产品发展现状

  从2003年出现“山寨手机”开始,山寨现象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旺盛的生命力蔓延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追根溯源,现在风行的“山寨”文化,便是起源于广东一些地方以仿冒名牌起家的“山寨手机”。这些仿冒手机式样新颖,功能齐全,价格低廉,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其成功引发了一股仿冒潮。

  二、山寨现象产生的原因

  1、草根需求的满足

  “山寨”之所以迅猛发展,正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市场。这些年来,一方面是我们的城市不断改造翻新,在购物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商品价格也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大群体的“草根”阶层在努力了再努力仍然承受不起一般的城市消费。

  2、科技的发展是基本条件

  高科技发展是山寨文化发展的温床。手机功能的完善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山寨文化的推广和盛行搭建了平台。联发科(MTK) 开发出的集通讯、摄像、 游戏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的芯片,使复杂的手机制造变得如同组装电脑一样的简单,让小规模生产的“山寨手机”有了市场。

  3、设计文化多元化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设计师来说,其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个性,而是努力创造一种能够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设计。山寨文化属于多元文化产业之一,被人们所熟知或接受。消费者吃惯了主流文化的大餐,作为小配菜出现的山寨文化成了一个不错的尝鲜选择。在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文化应该是多元共存的。相对于高雅文化,历史上也有很多曾经不入流的文艺作品、文艺形式,现在也成为了民间文化遗产。没有主流文化的原型,就没有山寨文化的繁荣与火热。

  4、“羊群效应”

  在国内竞争激烈的“热门”行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成功,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模仿该公司,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能力饱和。某品牌新推出了某机型,大受欢迎,于是国内山寨企业大行“拿来主义”,而一部分国人的消费能力买不起正版,所以山寨产品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5、社会需要

  山寨文化表现出草根性、民间性、娱乐性、自发性,是十多年网络上草根文化的一次集中爆发。“两会”代表委员杜滋龄认为,山寨文化在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分化、文化需求增大的背景下,它暗合了我们日趋生活化、通俗化的审美取向,以及都市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文娱产品释放压力的心理诉求。山寨文化是一种良性的亚文化,是精英的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加入了WTO而国门尚未完全打开的情况下,急需拉动内需,抵制外货,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山寨产品适时的出现,缓解了国民经济一部分的压力,展现出全新的道路和机会。

  三、山寨产品分析

  1、山寨产品设计特点

  山寨产品的设计还处在简单模仿抄袭的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山寨产品在外观设计上直接抄袭一些国际上知名品牌的优秀设计。当诺基亚、苹果、飞利浦等知名企业发布自己的新产品之后,山寨厂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一部与该产品外观极为相似而且在参数上甚至超过其的山寨产品,并将其投放市场。

  2、山寨产品的技术特点

  这是韩国《朝鲜日报》上一篇报道:2008年三星电子发现中国出现一款三星的仿造产品叫“Anycat”,而该仿造产品不仅功能和技术不亚于其真品“OMNIA”,销价还只有真品的三分之一。此外,苹果公司的热销产品iPhone被中国模仿,其仿造产品“M8”不仅外观与真品相似,功能也差不多,有的功能甚至超过了真品。

  大部分山寨产品的模仿制造技术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抄设计理念,抄产品的造型颜色,却比原版产品方便实用,且成本低廉。

  四、山寨现象分析

  “山寨风”的盛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争议。其争论的主要核心便是对“山寨文化”是坚决摒弃,还是顺其自然?

  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看来,几乎所有主流的文化最初都有“山寨”的影子。他认为广义来说,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个“山寨文化”蓬勃兴起的过程,远的如《诗经》古诗、乐府诗歌,近的如《刘三姐》里面的对歌,都可以算作山寨文化,它们最初都是诞生于民间,属于自发形成。

  广州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撰文认为:“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山寨文化、山寨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

  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群众认为:山寨产品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它不必缴纳国家 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投入大量成本研发新产品。山寨文化混淆了群众的价值判断,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了。

  中立方:自由发展,自生自灭。从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低俗文化一直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对立存在,旗鼓相当。客观地来看,许多看似低俗的大众文化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有时会让人吃惊。当然,山寨产品如果涉嫌侵权抄袭,自有法律予以规范。但抡着捍卫文化的大旗去喊打喊杀,不合适。

  五、山寨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以笔者看来,山寨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山寨文化在中国历史变革时期出现,并迅速盛行,是历史的选择。山寨产品填补了消费者无法购买高价正品的遗憾,满足了消费者在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求。虽然,它不完全符合世界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

  六、有效引导和管理山寨设计

  1、山寨行业有待法律规范

  虽然山寨产品的出现给市场规范和行业监管带来一定麻烦,但它符合部分消费者需求,而且在山寨现象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若是全盘否决,将引发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山寨产品的管理,严防违法山寨产品;另一方面也可考虑让山寨产品接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专家指出,“山寨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律。当前的山寨行业杂乱无章,某些山寨产品的质量问题险象环生。因此,山寨行业有待规范。而目前尚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

  但既然“山寨”已经建立,政府的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对山寨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使之依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2、体制外的文化

  山寨文化应属于体制外的文化。它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够完善国家的一种必然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的政府管制体制下,有各种各样正常的不正常的“体制内现象”,如严格的资格审查、繁琐苛刻的审批程序、行贿受贿的办事人员以及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等。这些现象催生了体制外的“山寨文化“诞生。要解决“山寨”带来的问题,首先还得考虑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3、设计师的引导

  客观地来说,山寨文化对大众审美不能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设计师作为社会群体中最应该有完整审美取向的一部分人,应该适时适当地引导大众审美,而不是将设计简单沦为敛财或跟风的工具。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并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流传下去。

  注释:

  ①MTK是台湾联发科技多媒体芯片提供商的简称,全称叫MediaTek。采用MTK的方案,通常是3-4个月出一款手机。一套这样的系统极便宜,在深圳只卖300-400块钱,由此,成为黑手机芯之王。

  参考文献:

  [1] 孟祥宁,张亚萌,郭青剑.山寨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OL]

  [2]三星提合作 中国“山寨”厂拒绝[OL]http://www.省略/u9883925/d86891346.htm

  [3]评论:山寨文化是怎样“发展壮大”的?[OL]

  [4]颜良成.“山寨”现象面面观[J].今日海南(社会民生版),2009.3.

  [5]汤双平,邓杰.“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前景解析.主题专栏―传媒与和谐,2009.5.

  [6]房华强,高明.从后现代视角看“山寨文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猜你喜欢:

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2.中国文化发展浅析论文

3.传统文化论文

4.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5.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6.传统文化的相关论文

279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