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类出版社的发展战略
分析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类出版社的发展战略
教育类出版社是专门编写、出版教材和教育类图书的单位,与我国教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中“减负”的一声令下,教育类出版社朝野震动,紧接着教材放开、利润限价,躺在教材出版行业这个暴利垄断堡垒内的教育类出版社遇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教育出版领域受到了更大的冲击,教材教辅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教育类出版社在改制过程中没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举步维艰每况愈下,致使出版物质量不断下滑,全国尤其是中小学教材、教辅质量良莠不齐,很多省市和学校不知该如何选用教材,甚至出现了每年换用教材的怪异现象,让老师、学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大大影响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类出版社该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成功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已迫在眉睫。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我社)是一家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类图书研究编写、出版发行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建社以来,我社主持或参与拟定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10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本文浅析了我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的发展战略,探寻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类出版社的改革之路,以保证更多高质量的教材和教育类图书的出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8年,为了能平稳地完成出版体制改革,在开始着手转企改制工作之前,我社先后调研了在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方面做得较好的几家地方出版集团,包括:完成改制并已整体上市的安徽出版集团,最早试行出版转制的广东出版集团,已完成改制并拟于近期上市的江西出版集团和湖南出版集团,以及在出版改革和多元化方面做得较好的重庆出版集团等。我社调研活动主要就出版社改革转制过程中的流程、改革难点和对国家有关政策的把握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重点是转制过程中的资产授权、员工身份转换、职工薪酬、离退休人员的待遇、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及转制后出版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经营等问题。在调研方式上,除了听取介绍、组织座谈外,还到调研单位的工作流程、物流基地、发行公司、印刷基地、动漫创编基地、下属出版社和多元化经营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小组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调研报告,为我社下一步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我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的所有步骤,都公开在社内信息板上,供所有员工浏览思索和提出建议。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社转企改制工作,2010年1月11日至12日,我社召开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社级领导成员、体制改革小组成员、各室处负责人、教材中心、电音O社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社转企改制工作的进行达成了以下共识:
清产核资。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清理工作,下一步将开展财务账面核对工作。
建立配套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人事关系制度。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已完成基本情况摸底工作,正在进行机构和岗位设计工作。
申请撤销事业法人资质。
重新进行企业法人资质登记。在随后的转企改制过程中,我社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宣传与思想工作,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动员和思想工作。促进员工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同时,要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充分考虑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尊重员工的合理诉求,确保转企改制稳步推进。
2.继续强化主业,让优势成强势;积极拓展副业,让弱势变优势。要紧密围绕中小学教材建设这个核心使命,研究一套、实验一套、使用一套,不断强化我社在中小学教材研究、编写、编辑、出版领域的传统优势。
要从国家宏观环境着眼,科学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敏锐捕捉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校外英语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网络中小学教材、创办基础教育试验学校、版权许可开发等。
3.加大科研工作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科研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鼓励各学科科研人员融入国内外学术主流,积极推荐、支持科研人员进入各级学术团体,增加我社在学术界的话语权;支持各学科开展国际与国内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社在课程教材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横向联合、科研课题联合、教材编写联合。
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科研考评制度与方法,营造有利于潜心科研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
支持挂靠学会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加强各学会间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研究科研促进教材建设的机制和方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着力培养各学科领军人才。
创建符合我社人力资源特点和业务特色的员工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增强员工的职业发展后劲。
打破铁饭碗,让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激发员工的潜能和活力。
优先满足某些重要业务领域、重要经济增长点部门的人才需求,加大人才配备力度。
5.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根据我社实际,整合有关职能部门,推行“大部制”,降低协调、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学科特点,适度整合有关编辑部门,避免分工过细,力量分散,从而不利于形成集群效应。
区别对待研究编写和文字编辑两种职能,建立不同的激励和考评机制,以保证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强化我社科研传统。
科学界定各岗位、各部门间的职责范围,确保各尽其责,不缺位,不越位;合理划分各层级之间的职权范围,确保管理科学,不擅权,不滥权。
6.理顺业务关系,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赋予相关业务主体更多的自主权,缩短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时间;积极探索单品种核算和项目制管理模式。
7.继续推进制度建设。要根据我社实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行政、运营、财务、资产、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
积极创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绩效考评制度,坚决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做法,确保收入与贡献相匹配,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8.积极应对新媒体、新业态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出版行业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出版资源立体化研究和探索,着力推进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研发力度,积极抢占教育出版制高点。
9.充分开发和利用版权资源。尽快建立我社版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继续加强版权授权工作,积极探索与民营资本联合开发、利用我社版权资源的新方式、新途径,扩大我社版权资源的使用范围,提升我社版权资源的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上述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积极配合下,2010年底,我社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使改革既有利于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有利于我社做强做大和长远发展,为下一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的组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对教育类出版社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出版社应着力促进教材出版向品种丰富、体系多样、质量优良、价格合理、配套完整服务优秀的方向发展。教材选题内容充分体现系统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加大教材开发的广告度、深度,逐步在教材出版方面形成拳头产品,逐渐形成本社教材内在的卓越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同时还应摒弃过去重教材、轻课外读物的思路,加力出版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课外读物。总之,教育类出版社应当在图书的内容上用心创造和开发,寻找合适的出版方向,把握良机,乘势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和现代化的教育出版格局,走一条优质高效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秉承过去六十年中形成的坚守社会责任、重视学术质量的优良传统、发扬自身的特色与风格的同时,迅速增强现代出版企业所应有的机制、效率与活力,积极拓展视野,勇创国际一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