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世界历史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世界历史视角”其实跟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相对而言。中国视角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新。而世界历史强调的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同“世情”变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中国视角和世界视角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支撑的两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要求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创立初期,是以一种民族哲学的形式出现,是本民族哲学发展过程的一个全新的阶段,是对本民族哲学思维传统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扬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快超越了其创立时期的狭隘地域和民族界限,吸取世界各国这些的精华,提出了很多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过程,才出现了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纷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民族、本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民族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一部分。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与世界历史的惯性分不开,如果我们要想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应该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的范围中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
2.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用世界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这个国家与国家关系、民族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下,任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都必须既有本土意识,又有世界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已经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命运和前途联系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果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固守陈旧,把它同世界问题隔绝起来,同人类文明大趋势隔绝起来,我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就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真理、脱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只有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在一个更开放的系统中,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才能更有效地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解决前进路上遇到的全球性新问题。
3.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教训要求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变,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人非但不能抓住时代机遇发展自己,反而形成了封闭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领域的差距逐渐拉大,并且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发展失败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内涵进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如此,我国学术界往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这没有错,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曾经那个只强调“民族化、本土化”已经不能够涵盖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国情”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要与“国情“相结合,还要跟“世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反映特定时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二、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哲学基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像一把双刃刀,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既需要中国政府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为其提供哲学理论基础,同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思路。而从世界历史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我们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改革开放,吸收当代哲学思潮,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益成果,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所创造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全球化运动中走向现代化,从而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哲学基础,为中国面向全球化的挑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思路。
2.促进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特意为中国所产生的,而是为探索真理,解放全人类服务的。要想探求真理,解放全人类,就必须用全人类能够共同通话的话语系统,而不是采用那些从本质上说不可转译的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系统。而从世界历史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对人权与主权、正义与利益、多极与和谐、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就使得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有共同的语言,这样我们就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就能使马克思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并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掌握,这样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创造条件。
三、从世界历史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的走向
1.既要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又要关注世界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教训以及“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民族的社会变迁都具有“世界意义”,都会影响世界并且都受到世界的影响。因此马克思中国化还要关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因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地加大,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代性的问题,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而我国出现的各种发展问题,也将成为全球问题的一部分。总之,研究现代化建设问题,就必须有世界视野,就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也是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研究的问题。
2.既要关注中国文化发展又要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被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全球化已经从概念上升到实践,这导致了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机会日益增多。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世界各国文明相互借鉴和吸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强有力的学习和对比的参照物;另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必然会出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必然也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兼容并蓄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研究不能盲目陶醉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应该兼容并蓄。自觉吸纳世界上其他各种文化,勇敢地扬弃自身的局限性,在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该具备的文化品格。
3.既要关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历史现象,它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既有中国特色的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有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以葛兰西为代表的实践哲学,这些哲学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曲解的地方,但是毕竟它也考察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且引入20世纪西方的理论发展作为研究日常生活微观领域的思想工具,而且他们大多生活在西方国家,耳濡目染,对马克思主义掌握颇多。他们推出的大量理论著作,为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探索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新问题提供了极其丰富而重要的思想资料。我们应该在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合理性的同时,明辨真伪,抛弃其歪曲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