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原因探析
时间:
李娟1由 分享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文化反思,具体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其核心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凸现出来,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似乎有点步履沉重,而中西文化激荡了近百年的争辩仍在继续,其形势越来越隐蔽,程度却越来越剧烈。我们将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多元的文化环境,又将倡导一种怎样的文化发展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命题。
一、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觉的优秀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历史。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构成了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内在动力,锻造了它自身包容与开放的品格,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能够进行文化自觉的历史原因之所在。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自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次是印度的佛教文化于晋唐之间传人中国后,与儒道相揉顺利完成本土化的过程,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并取得文化正统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是明末的历算,由于中国长时期的封闭与专制统治,导致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当人们接触到西方近代文化时,首先感到的是“器物”和“科学技术”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观念形态的激荡,这是近现代文化批判的先声,使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进入了批判、转化、重构的自觉阶段。
(二)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从逻辑上讲,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只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延续,是它包容与开放品格的升华。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在文化层次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展开了“古今中西”的文化争论。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首先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运动,它从文化层面引起了人们对一种先进文明的关注和学习,最终事实上达到逐渐对整个社会变革的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从文化上论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而且注重思想启蒙和文化改造,他们猛烈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大力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精神”,从而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和性质,引领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动承担起觉悟国民的使命,但却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直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西文化进行辨证的综合,才在文化层面上正确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
总之,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重构价值体系,是近现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一条主线,也是伸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根链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以更宽阔更深邃的视野来审视文化现象,越来越对文化的本质结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先进文化有一种更加自觉的追求,并具有自觉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开拓、文化转型和文化建设的能力”。
二、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现实原因
汤因比曾提出挑战应战理论,即只有成功地应对挑战,适时地采取相应对策,文明才可以避免危机,并进一步找到成长的机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全球化开始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一把钥匙,文化转型也不例外”。
(一)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到当代,它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张,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性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对民族文化带来很大挑战,优势文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强行推销自己的观念、价值和文化产品,这使得各民族原有的特色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面对全球化对文化的巨大冲击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适应全球化的出发点,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同时,还应对人类文化的整合、发展做出贡献,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当代中国文化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艰巨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而“‘文化自觉’这四个字正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人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世界各地在多种文化接触中会引起人类心态发生变化的迫切要求”。
由于全球化时代各国文化会呈现出一元化与多元化共存的发展格局,因此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就应当是努力维护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从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对外开放中,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价值和知识,将其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同时,也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全球价值。
(二)现代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文化自觉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文化取舍、文化选择和文化改造的自主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弘扬和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既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又必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应该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为大背景,以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为基础。首先要把握时代,弄清现时代的性质、特点它的决定性矛盾、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方向。其次,必须熟悉和审视传统,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点之所在。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时代的改造,使之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现实做出的文化自觉。
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晚年曾就“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做过精辟的论断:“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现代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也认为:“虽然经济条件是文化生活的部分形式,但它不仅是具有决定力的而且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种正在扩大且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作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根本原因。
文化自觉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任何社会都需要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形成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物质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每一次社会变革的成败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即与其依托的文化背景所蕴含的文化生产力的支持与推动有关”。许许多多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往往以文化发展所带来的自由空气为发端,以文化对社会现象的质疑为线索,引发出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的巨大变革。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支撑,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前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广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正是推动当代中国进行文化自觉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并被赋予崇高使命,这是当代中国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实现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凸现出来,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环境,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似乎有点步履沉重,而中西文化激荡了近百年的争辩仍在继续,其形势越来越隐蔽,程度却越来越剧烈。我们将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多元的文化环境,又将倡导一种怎样的文化发展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命题。
一、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历史原因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觉的优秀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历史。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构成了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内在动力,锻造了它自身包容与开放的品格,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能够进行文化自觉的历史原因之所在。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自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次是印度的佛教文化于晋唐之间传人中国后,与儒道相揉顺利完成本土化的过程,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并取得文化正统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是明末的历算,由于中国长时期的封闭与专制统治,导致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当人们接触到西方近代文化时,首先感到的是“器物”和“科学技术”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观念形态的激荡,这是近现代文化批判的先声,使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进入了批判、转化、重构的自觉阶段。
(二)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从逻辑上讲,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只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延续,是它包容与开放品格的升华。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在文化层次上,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展开了“古今中西”的文化争论。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首先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运动,它从文化层面引起了人们对一种先进文明的关注和学习,最终事实上达到逐渐对整个社会变革的关注。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从文化上论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而且注重思想启蒙和文化改造,他们猛烈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大力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精神”,从而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和性质,引领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动承担起觉悟国民的使命,但却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直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西文化进行辨证的综合,才在文化层面上正确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
总之,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重构价值体系,是近现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一条主线,也是伸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根链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以更宽阔更深邃的视野来审视文化现象,越来越对文化的本质结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先进文化有一种更加自觉的追求,并具有自觉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开拓、文化转型和文化建设的能力”。
二、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现实原因
汤因比曾提出挑战应战理论,即只有成功地应对挑战,适时地采取相应对策,文明才可以避免危机,并进一步找到成长的机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全球化开始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一把钥匙,文化转型也不例外”。
(一)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全球化发展到当代,它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张,世界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性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对民族文化带来很大挑战,优势文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强行推销自己的观念、价值和文化产品,这使得各民族原有的特色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面对全球化对文化的巨大冲击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适应全球化的出发点,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同时,还应对人类文化的整合、发展做出贡献,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当代中国文化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艰巨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而“‘文化自觉’这四个字正表达了当前思想界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是人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世界各地在多种文化接触中会引起人类心态发生变化的迫切要求”。
由于全球化时代各国文化会呈现出一元化与多元化共存的发展格局,因此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就应当是努力维护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从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对外开放中,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价值和知识,将其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同时,也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全球价值。
(二)现代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文化自觉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文化取舍、文化选择和文化改造的自主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弘扬和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既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又必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应该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为大背景,以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为基础。首先要把握时代,弄清现时代的性质、特点它的决定性矛盾、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方向。其次,必须熟悉和审视传统,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点之所在。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时代的改造,使之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现实做出的文化自觉。
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晚年曾就“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做过精辟的论断:“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现代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也认为:“虽然经济条件是文化生活的部分形式,但它不仅是具有决定力的而且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种正在扩大且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作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这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根本原因。
文化自觉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任何社会都需要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形成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物质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每一次社会变革的成败都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即与其依托的文化背景所蕴含的文化生产力的支持与推动有关”。许许多多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往往以文化发展所带来的自由空气为发端,以文化对社会现象的质疑为线索,引发出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的巨大变革。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支撑,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前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广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正是推动当代中国进行文化自觉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并被赋予崇高使命,这是当代中国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实现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