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通讯、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计算机教学动机理论研究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机理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操作方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将动机理论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原因
1.内在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制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衍生的不良学习气氛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制约了其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2.外在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滞后的考试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应用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若缺乏注意,将无法顺利展开心理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注意策略,吸引学生注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在设计注意策略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感知信息,进而产生稳定、明确的心理趋向。具体方法如下: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广泛应用的生动案例,使学生真正知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与“学”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悬念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③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可以设计学生拆卸、安装主机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参与性与创造性。
2.相关策略应用
相关策略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①共建学习目标。在相关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想法共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②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有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及时完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动机。在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制定让学生努努力、使使劲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需求、兴趣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3.自信策略应用
应用自信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认识到努力程度与收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会投入更多努力,学习更有韧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运气,结合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4.满意策略应用
满意是维持、加强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动机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正确地表扬学生。表扬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适度的表扬、赞赏,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以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法,通过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感。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注意策略、相关策略、自信策略、满意策略等,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龙,马杨柳.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2).
[2]李俊.论学习动机理论在高职院校新生人生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3(8).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警察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警务工作中体现的信息化特点,以“学训研战”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对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思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满足警察职业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关键词:警察院校;学训研战;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
随着我国迈入信息化社会,犯罪手段越来越智能和隐蔽,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在这种形势下,以“金盾工程”为依托的信息警务应运而生,引导着中国警务改革的新潮流,科技强警、警务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各级公安机关展开[1]。当前的警务工作,无论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还是警务管理,都已经同信息化深层次结合,且更是朝着“智慧化、大数据化、网络云化”方向发展[2]。如何培养满足公安工作需求、具备一定实战技能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是当前各个警察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但大多是解决某一个方面问题[3,4]。本文以“学训研战”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角,对当前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学训研战”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学训研战”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兴人才培养模式,其思想可以归结为“学为基、训为战、战促训;以研促战、以战促训、以研促学”。“学”是指传授知识,理论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训”是指各类技能训练,以警察院校为主,公安机关为辅,制定训练项目、训练大纲以及考核方式,力求达到实战要求。“研”是指各领域的科研,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针对需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创新,提高实战装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在科研过程中促进教学内容、训练项目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战”是指实战训练,通常是以业务实践或实习实践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公安一线工作。通过实战训练,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发现教学内容、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学训研战”培养模式中,“学”是基础,“训”和“研”是手段,“战”既是培养目标,也是“学训研”的检验方式,更是警察教育改革的动力。同一些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培养模式相比,“学训研战”培养方式更加细化,目标更加明确,更好的符合警察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出满足工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学训研战”的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
警察教育身兼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任务,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某一个教学领域。因此在教学教法上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别是计算机教育,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势必与普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下面就从“学训研战”培养模式的视角,分析当前的警察院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这里的陈旧不仅指授课内容还有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讲授的计算机系统与软件都落后与当前主流一代甚至数代,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得不再一次自学。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脱离实训实战要求,没有设立相应的课程,照搬其他学历或者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没有突出警察教育的特点。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是教学领域的一大通病,虽然有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出现,但不符合警察教育的特点。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计算机犯罪方法层出不穷,需要警察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思维逻辑。但是,当前大多被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学生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训练环境落后
计算机教学实训环境分为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实训项目设置、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各类警务信息平台,硬件环境则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网络设施以及警务专业技术装备。不幸的是,不少警察院校认为设立几个计算机实验机房就是良好的训练环境,这种观点导致缺乏符合实战需求的实训项目、缺乏各类专业警务信息平台以及技术装备,不能达到警察教育的训练目标。
(四)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公安一线的实战经验,不了解公安实战中的具体需求,无法结合公安实战特点开展计算机教学。另一方面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准确把握科研方向,科研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五)缺乏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警察院校也不例外。但评价体系较为单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不能做出有效评价。
综上所述,在当前警察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际需求不统一、实践教学与实战相脱节、教学方法简单与教师实战经验有待提高等问题,其根源一是没有认清警察教育的特殊性,二是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学训研战”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学训研战”是根据警察教育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是根据公安工作需求,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使得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更加符合警察职业教育,达到培养满足各警种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下面从“学训研战”培养模式的视角出发,谈谈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根据专业特点,强化教学侧重点,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警察院校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和各警种发展的特点,突出各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侧重点,形成符合各警种需求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对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根据当前警务信息化的特点,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网络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各项基础技能,满足警务工作中信息化要求。而对于信息类专业,例如公安情报、计算机犯罪侦查、网络安全与执法等专业,则需要细化专业需求,设立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使得学生面对复杂的计算机犯罪活动,能够学以致用,在情报收集分析、计算机犯罪侦查等警务工作中突出专业能力,成为复合型计算机人才。
(二)被动教学变主动学习,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
改变当前被动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我要学”。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不再是简单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而是根据警察院校的特点,树立学生“我是未来警察”的观念,将教学知识点以案例—问题一体化、项目驱动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计算机基础类知识,以项目驱动等方式,通过实施项目任务完成知识点教学,例如通过“利用word进行犯罪现场绘图”、“利用excel进行简单情报收集分析”等任务能够完成办公软件的知识点教学。而对于计算机专业课,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案例重现等方法设立相关问题,在案例—问题的转化过程中完成网络知识、数据恢复、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例如利用钓鱼网站诈骗案例,可以设置“如何防范、侦破此类案件”,“模拟钓鱼网站获取相关信息”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三)满足“实地、实兵、实景”需求,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公安一线的实战案例、实战方法进行调研,加强警察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的交流,充分了解警务工作中信息化战法与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设立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大情报通用平台等实训环境,并作为全校性的实训课程。同时,面对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立计算机取证、公安情报检索、网络攻防、数据恢复等专业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实验实训项目,贴近“实地、实兵、实景”,更好的为理论教学提供实践环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到公安一线进行业务实践
同公安一线实战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教师定期到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实践,一方面提高教师公安业务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授课内容,紧跟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拓宽科研领域,通过业务实践,开展科研工作,更好的为警务工作服务。目前,公安部实施的“双千计划”就是很好的体现,对于教师个人以及实战单位,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五)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教学评价体系不应简单的通过成绩来实施,应该建立多元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过程的一系列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实施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面对当前警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培养合格的数字化警察是警察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警察院校应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加强能力训练,提高专业技能,突出警务计算机教学特色,为新时代的公安工作培养更多、更精的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强.论完善我国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D].东北大学,2009.
[2]顾晓军,王新猛.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警务云思维[J].森林公安,2014,(5):28-29.
[3]杨明,王任华.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2):94-97.
[4]钟华.虚拟技术在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2):187-188.
大专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