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合整理的一些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喜欢。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中职技术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方面的教育教学应该更加符合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此,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状况,探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改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必修课,可以在中职各项专业教学中都有所渗透,所以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要贴近专业课学生的特点,既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又能将所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更好的服务于专业。但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生计算机素质的培养,改革创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方式方法迫在眉睫。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中职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课程,也是未来中职生就业岗位的基础技能需求,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在现实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不必参与笔试考试,所以很多中职学校学生对这门课程忽视,在课堂上出现上网、打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更是屡见不鲜。同时,计算机不属于专业课,大部分同学对系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计算机课程中娱乐性较差的办公辅助以及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兴趣不大,能主动学习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将所学技能用到平时的学习中的学生更少。种种不良教学效果反映出大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不理想,直接影响着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更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中职生自身特点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理念陈旧
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公共课,所以在教学上并不注重,忽视了计算机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面对新课改的大力推广背景下,专业性的课程都相继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但是却忽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教学设备不完善,计算机软件不更新,没有迎合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着《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教材脱离实际
很多中职学校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材内容选择、知识编排、操作案例等方面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内容脱节,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学教材内容的陈旧性,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更是无法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未来学生求职就业中的重要性,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忽视,不能引起中职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的重视度。
(三)学生自律性较差
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失利后,选择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类学生普遍素质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导致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同时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备陈旧,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中职生整体计算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教学方式单一化
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仍旧沿用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以知识传授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
(一)加强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革的重视程度
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未来中职生求职就业中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要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公共课而忽视对其教学的改革,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设备上要加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改善硬件环境,充分利用投影仪或一些教学控制软件演示以进行直观教学;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和鼓励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兴趣,挖掘中职生发散思维能力,提供课堂实效;最后,在教学互动方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沟通,从互相探讨中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学习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更大求知欲。
(二)教材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计算机日常操作的基本技能,也是未来从事各个岗位必不可少的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在各个工作岗位中的迫切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贴近社会专业岗位的需求。计算机任课教师需要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该类学生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可以将会计专业的特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结合起来,利用excel表格制作软件进行有关会计方面的统计工作,可以大大的促进会计专业学生迅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满足会计电算化人才岗位的需求,让中职生感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提升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现今的教育教学已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角色换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教学主角转换为教学配角,更好的辅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所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需要任课教师首先要了解中职生的特点,在教材内容上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语言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避免空洞说教,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如任课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采用设问法教学,如何制作成绩表、如何制作贺卡等等,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使学生在平常的自学中能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激发创造性,产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收到了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采用理论和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更为直观便捷,同时还应该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一味的理论性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的,在设计和制定课堂任务时,应把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如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置任务“做一份有关我爱校园为主题的PPT”,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实操演练,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打字,编辑排版,表格数据处理、图表制、幻灯片制作等。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并积极应用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各项任务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选择符合中职生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同时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职学校的公共课,其应用范围可以涉略到各个行业,所以在教学改革中也要将其教学贴近中职生的专业课,更好的培养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小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2]翟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在实践应用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4)
[3]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微课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对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制作微课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微课形式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应用
自2011年,微课的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渠道,在高校很快发展、传播起来。微课这种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内容简短、情景真实,解析深入”等特色,被国内教育界普遍认可。目前,将微课教学模式推进和实施的要点是将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创。在国内,胡铁生教授最早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教育部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但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只开设一个学期、总学时64学时,上课时不可能将大量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示,而学生生源素质日趋下降,多数学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前知识准备、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将时间短,内容精的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教学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学生课下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了解授课内容,大大缩短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操作演示等的时间,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了教学质量,另外,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视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运用软件进行办公自动化处理。对微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做到教学情景任务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操作演示要点化。教师还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在学习方法、参与途径、交流与反馈形式等方面提供参考。
2.制作微课。制作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剖析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和技能点。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7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文档的排版、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的应用等,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二是录制教学过程。微课注重的是简便和实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录制前,需要设置好硬件设施(摄像设备、麦克风等),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基础上,确定镜头的内容、类型,整个微课录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时间节奏,每个知识点的视频时长控制在5至10分钟。三是后期编辑制作。在录制完后,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对微课录制过程中的瑕疵地方进行修改或完善,在微课中通过添加片头、音乐,字幕、动画演示等,整合其他多媒体资源,使微课视觉效果更丰富,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有:一是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二是使用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拍摄;三是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如屏幕录制专家、CamyasiaStudio等;四是在录播教室进行录制;五是使用Flash、几何图板、PowerPoint等专用软件制作,并配上讲解画外音。大多数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视频的制作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拍摄视频的水平和使用视频制作软件的熟练程度上,如:如何以镜头语言吸引注意、如何进行画面切换等。
4.案例分析。以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中的创建表格为例,将创建表格的方法作为一个微课。第一个镜头对准主讲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快速切入知识点;第二个镜头给出教师的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老师的教学内容及样表展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说明;第三个镜头就是教师将表格的插入方法进行操作演示,这部分内容是该微课的重点,时间可以稍长一些,让学生掌握各种插入表格的方法;第四个镜头教师总结知识点,针对插入表格方法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微课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地讲解,以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微课满足了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微课资源,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使教学取得更好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作微课。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瑛.浅析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Vol10,27.
[2]谈潘攀.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4,6.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