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特辑
计算机应用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SWOT分析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评估和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SWOT分析
1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授众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对课进行重新分析、优化是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文章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全面地分析课程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课程改变发展策略.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SWOT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优势:
2.1课程教学模块比较合理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开设已有十余年,该课程是一门授众和受益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教学手段、方法都在不断变化、改进.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做为一门面向不同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模块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
2.2师资队伍稳定
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相对稳定.当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都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院校虽然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但学校都设有公共(基础)教学部,也会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1].稳定的师资队伍为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供了保证.
2.3教学方法比较先进
随着近几年来各院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一门授众广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在不断改进,以适应新要求.目前各院校主要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4教辅设施有保障
做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需要一定的教辅设施做为保障.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设施就是计算机房和实验实训室,当前各院校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硬件环境都已具备,计算机机房、实验实训室硬件设施都比较完善.比较好的院校在软件资源也比较丰富,如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等,都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劣势:
1.课程体系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授众面广便产生了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同一门课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对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侧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2].目前各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在同一院校不论是文科和理科、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所采用的基本都是统一的课程体系,导致了不能因材施教.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全、要更深入;文理科学生的侧重点也不同.
2.“双师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提倡“双师素质”培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目前各院校师资队伍中,师范专业背景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虽然各院校也开始针对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培养,如企业挂职、外兼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效果.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3.教学评价单一
多数院校采用“笔试+上机”的形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发展性的评价.滞后和简陋的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出教学活动本质.例如,评价形式单一,包含大量客观题的标准化考试和固定形式的上机考试,评价结果忽视了被评价者未来的发展问题;总结性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传统的评价模式,用冰冷的分数和等级来确定学习效果.
4.实际应用不强
由于课程体系不能因材施教,专业教师实际应用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的结果.虽然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本身“案例”的设计就与实际脱节,只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而没有真正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5.知识更新较慢
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包括两方面,一是课程教材滞后于实际需要,教材与实际知识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的,一些学校教材更新较慢,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与实际脱节;二是教师自身知识更新滞后于实际需求,大部分教师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内,不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加之部分教师知识更新意识较低,导致课程知识落后于实际需求.
6.教学资源缺乏,形式不丰富
目前,只有少数示范高职院校相关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形式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资源只限于教材及老师提供的少数资源;二是教学资源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三是教学资源形式不够丰富,部分院校甚至仅有教材这种非常单一的形式,如网络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音视频资源等比较少.
7.师生互动不强
虽然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多数院校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院校的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上机辅导”,缺乏课堂教学与课后的有效互动.
机遇: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方向.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就要改革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改革要首当其冲.
2.各学校对学生有硬性要求,必须通过省或国家相关等考试.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多高职院校把通过计算机基础水平考试做为硬性要求,学生只有拿到相关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以上两方面背景,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威胁:
1.移动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移动终端技术如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等设备已经在校园普及,这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2.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已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发展改革探索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SWOT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综合运用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提出改革策略,具体如下:
3.1SO对策
按照国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模块设计,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探索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手段和方法,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通过真实案例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和职业兴趣[3].
3.2WO对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从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要以规划为指导,针对劣势方面完全可照规划要求进行实施,但要做到“因课实施”,进行变通.
3.3ST对策
借助于比较成熟的“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知识案例进一步“碎片化”,让学生实时可以学习知识.利用稳定的师资队伍,建立课程实时监控机制,提高课程教学团队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实时调整教学内容.
3.4WT对策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专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企业参与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加强“双师”素质建设,加强与高水平学校和企业建立“双师型”交流、轮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进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主要可分为三种方式校内自建、校企共建、购买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借鉴和吸取成熟的理论或工具,探索、创新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课程教学团队要定期对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形成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4结束语
利用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课程改变发展策略,无论采取什么策略,都要从课程的特点出发,发挥优势,减少劣势,从而使机会得以利用,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晓静.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6(05):21-22.
〔2〕王新政,王立峰,田玉梅,孙增林.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4-16.
〔3〕李郁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28):08-10.
〔4〕赵琪.浅析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教育,2011(33):15.
〔5〕刘艳彬.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战略选择[J].大连干部学刊,2006(01):29-30.
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革新思路
摘要: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面对这一形势,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积极改革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程,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改革;对策
2l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变化速度很快,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常常出现了与社会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由于很多中小学都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大一新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还是有很多地区的学校没有开设过计算机课程,以至于升入高职院校毫无计算机基础.加上个人的因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在高中时期学习过办公软件和网页设计的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得原来学过、基础好的学生很轻松掌握,不以为然,而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学习十分吃力.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十分不利学生的成长,分化为两个极端.
1.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高职院校,很多学校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传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1]在很多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件的形式进行课堂演示,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进行被动吸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使得学生无法消化,不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启迪.
1.3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实践课必须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课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要求高校院校必须加强硬件、软件的投入,才能保障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2]但是,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资金缺口很大,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机房少、计算机陈旧、硬件坏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积极进行学习.
1.4实践操作有待增强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这些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很相近,但高职教育学习的OFFICE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严重偏离,当前,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1.5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计算机类的课程教学由于具有独特性,与其余的专业大部相同.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硬件设施更新时间比较短,所以,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改革更新,还是以以往的教学体系为主,教学内容十分落后,难以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难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3]结果导致学生工作竞争力下降,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就业与个人职业的发展.
2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革新的思路
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存在的课程设置不明确合理、课程目的不明确、学校重视程度不一等问题.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2.1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要校企合作一起制定培养计划.在市场经济激烈越来越竞争的今天,要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基本知识与技能,可以准确地、高效地运用计算机工具获取信息;能够使用计算机收集、整理、传播信息.但是近几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高专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注重社会调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另外,学校与企业合作、对接,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培养人才,企业也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与机会,为教师的顶岗学习的机会,达到双赢.[4]其次,要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及教材.教材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材是教师授课的根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技能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现阶段的教材进行合理的改革.因此,我们要积极反映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教材的制定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就业与创业能力.当前,我国教材内容陈旧、理论偏深、实践性环节不足,教材未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教材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5]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努力探索出适应社会形势所需的办学新模式,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努力将工作经验、成果尽快转化为教材.再次,校企共建综合性实训基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机房硬件设施落后,设备不足的情况,因此,要上好计算机应用课程,高职院校要努力建设自己校内的实现基地.首先,学校要给予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基地建设以重视,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因此,中职学校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在实训基地建设后,学校要认真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要对实训基地的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及时监督,努力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运作.此外,还可以寻求相关企业进行物力与技术上的支持.企业除了要让教师定时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还要积极给予中职院校一定的财力与物力支持,以帮助高职院校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更新.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要不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与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2.2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其它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学内容以精讲多练为主,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变原来的“教”为以“学”为主,重视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这个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提高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2.3建立一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要大力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来完善师资结构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颖,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以年青教师队伍为主,实践经验很少,在教学上轻实践,重理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实践教学难以展开,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请进来”模式,把社会上一些有经验的人士“请进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6]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一军.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改革[J].科技视界,2015(05).
〔2〕高建芳,张岚.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3〕龙怡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4〕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07).
〔5〕夏其表,王洁,张广群,计智伟.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4).
〔6〕王欢.面向市场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