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电影 > 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

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

  节奏是世界万物运转和生命运动的表现形式,同时节奏也存在于各种艺术门类之中,成为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篇1

  浅析电影节奏

  节奏之于电影就好比色彩之于绘画、韵律之于音乐、石块之于雕塑,是电影制作的灵魂,由此可见,节奏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在电影美学的发展中关于电影节奏的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主要从电影节奏的分类及其重要作用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1.电影节奏的概念

  电影被称为活动的画面,可以说没有运动就没有电影,否则电影就和静止的绘画无异了,所以说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我国古代《礼乐记》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这同英语中“rhythm”意译为“律动”、节奏”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在电影艺术中,节奏和运动及动作的关系是根本的。而电影节奏就是电影创作者们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以镜头内部和外部综合运动的艺术形式为基础的具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形式。

  2.电影节奏的分类及其作用

  电影的节奏主要分为镜头内部节奏、镜头外部节奏以及叙述性节奏三类。当然,这三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彼此对立的,这三个方面的节奏形式都按照导演的构思,水乳交融,有机地统一在一部完整的影片里。

  2.1镜头内部的节奏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每部电影都有个看不见的内部节奏,电影内部节奏指由结构、内容铺设和情节的推进而形成的故事整体节奏。

  2.1.1 镜头节奏

  镜头节奏又主要表现在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节奏、摄像机运动节奏两个方面。

  镜头内部主体运动节奏,主要是指镜头所摄的主体活动的影像画面的节奏,如演员的表演。当演员在调度的统一安排下,沿着固定的轨迹运动时,他的每次迈步,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能产生或快或慢的节奏美,这种节奏既是演员自身的节奏感的外在流露,也是电影整体节奏的组成部分。

  除演员的表演外,电影中镜头节奏还存在于运动物体之间、运动物体与静态物体之间。因此,主体运动节奏的和谐与否,除了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还和陪体、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把握好演员的表演,把握好镜头内部主体的运动节奏,对于整部电影来说至关重要。

  《罗拉快跑》中,罗拉是镜头内部的主体,她在整部电影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跑。她的不停跑动,形成了镜头内部主体运动节奏。为爱情奔跑的罗拉和街上的行人,和水泥堆砌的城市、钢筋丛林的高架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张弛有度,富有感染力。从而加强了影片在整体上的紧张节奏感。

  我国电影《紧急迫降》为了表现紧张与刺激也是大量运用运动镜头,多种镜头运动方式的运用使整个影片充满紧张、快速、急促的节奏感。同样是表现节奏感的运动镜头,《失孤》中大量移动镜头的缓慢运动使影片感情渲染更加丰富,刘德华海上寻亲的那次被人重伤,浑身是伤的他从海里默默地往岸边拉他的摩托车,一个个运动镜头的交替剪接使人更加动容、震撼,缓慢的运动镜头使得影片的叙事节奏也随之舒缓动人。《肖申克的救赎》中在表现犯人动情地讲述回忆时也是运用了这种缓慢运动的运动镜头的叙事方式,使得这一片段尤为感人。可以说,摄像机的运动对影片节奏的表现与把握有很大的影响。

  2.1.2 声音节奏

  相对于电影影像而言,声音的节奏更容易被捕捉和感知,也更易让观众产生共鸣。电影中的音乐和音响,一定是为主题服务的。离开主题本身,声音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虽然在电影中,所有的音乐和音响段落都会因镜头段落的组接,被分割或重组,剪辑已经成为连接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的纽带。但是任何电影的配乐都离不开“主题”这个内在的灵魂。

  不同电影主题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表现不同的节奏感。《罗拉快跑》的配乐以急速、明快的打击乐和古曲为主来表现罗拉狂奔的紧张感与节奏感;《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相拥时的主题曲就是恬静、浪漫、温柔、细腻的感觉,渲染了影片氛围的同时,诠释了主题、表现了影片节奏;《七宗罪》的开场配以快速、低沉、恐怖的音效也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影片主题与节奏;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则多配以轻快、俏皮的音乐来与主题、节奏相呼应。

  2.2镜头外部的节奏

  镜头外部的节奏又叫蒙太奇节奏,就是镜头剪接所形成的节奏。从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大胆实践起,电影由此开创了蒙太奇时代。前苏联理论家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理论家更是一次次用实践证明了蒙太奇无与伦比的魅力,如果说“库里肖夫效应”还难以代表蒙太奇的神奇叙事功能,普多夫金在他的影片《母亲》中,将工人游行队伍与春天地上冰雪融化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不仅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造成了抑扬顿挫的蒙太奇节奏,加强了影片的情绪感染力。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这部著名影片中,更是通过精心构思的蒙太奇语言,创造出像“敖德萨阶梯”那样汹涌澎湃、激动人心的强烈的节奏美。

  蒙太奇的节奏美是十分丰富的,特别是格里菲斯影片中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平行发展的双方或多方,动作不断加快,镜头逐步缩短,但实际上却是延续交待事情的结果,这种紧张气氛的有力渲染,不但给当时的观众以从未有过的电影节奏的感受,而且对以后美国的西部片节奏有极大的影响。

  蒙太奇就是通过不同景别、不同长短镜头的组接,远景、全景、近景、特写镜头的交错使用,从而产生新颖、奇特的视觉效果和电影节奏感。《黄土地》中大量全景的使用奠定了影片舒缓的节奏气氛;《七宗罪》中大量特写镜头的采用,营造了紧张、刺激的视觉冲击与观影感受从而产生急促、紧张的节奏感;而《偷自行车的人》中,导演用很长的镜头客观地交待市场上的流民、乞丐、小贩等各自的生活情景,这真实的时代节奏很能使当时的观众产生现实感、认同感。

  2.3叙述性节奏

  叙述性节奏是伴随画面叙事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延伸来揭示并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创造艺术境界的一种有力手段。一部影片的情节,总要有合理、巧妙的布局,总要波谰起伏、动静结合,有衬托、有呼应,才能更加生动、感人,才能造成理想的“感动调子”。

  影片《小城之春》所体现出来的诗化意境和充满民族气息的思想内容就像一个涟漪,一声回响,久久回荡。导演费穆超过他所属时代的电影意识让观众看到了一部摒弃了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戏剧结构,淡化了情节,创造了独特的电影节奏,在舒缓、哀伤的节奏中娓娓道来。但也不是说影片的节奏是一成不变的,剧中矛盾冲突的高潮发生在戴秀生日宴后,戴礼言为成全妻子与友人的爱情选择自杀,在友人和妻子内心深处引起空前震撼,两人最终斩断情丝。

  可以说,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性节奏,导演需要合理地把握、巧妙地运用节奏上的强烈变化来刻画和渲染剧中人物感情,才能牵制、震撼观众的内心,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当然,叙述性节奏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还必须依靠蒙太奇节奏、镜头内部节奏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戏剧高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关于电影的论文电子档篇2

  浅析“传统文化电影”的价值传承及未来之路

  从20世纪初开始,“传统文化电影”虽然作品不多,但是风格各异,其中既有着英雄们为国牺牲的惨烈壮举,还有处处充满正能量、引人发笑的电影以及带有农村特色的艺术作品。电影工作者们在努力突破,创造新品。

  一、新世纪“传统文化电影”的创新及价值

  在1990年之前,“经典电影”大多数都是根据已有的剧本经过翻译后编写成的。通常来说,改动幅度并不是太大。不过,自21世纪开始,各种别出心裁的电影逐渐兴起,且均凌驾于原有的剧本之上,由此导演们对原有剧本的改动也越来越多。

  电影《生死擂》和原著《解擂》相比,前者着重于角色的情感变化描写。这其中,主角对国家、兄弟以及自己的妻儿等的感情更是令观影者记忆犹新,且成为整部影片的看点。影片的最后,借助主角的一系列情感变化,便顺利地将剧情推入了擂台赛的高潮,使观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电影《山乡情悠悠》和原剧《柳暗花明》相对比,人物描写同样也尤为突出:首先,《山乡情悠悠》删去了原著的开篇与结尾,删掉了女二号;其次,原著更加偏向男性描写,而改编后的电影则是着重于女性的情感变化。《六尺巷》则是最近一段时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一部作品,尽管内容和名字与原著一样,且它们的主旨都是描写争夺房子的所有权,不过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建立在了原著所想表达的内容之上。只不过原著《六尺巷》的主要内容是两大家族因政治原因所进行的“地盘争夺战”;而电影的主要内容却是两家因科举落第而做出的一系列争风吃醋的行为。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的主旨都是在提醒人们以礼为先。

  在20世纪末期,共有16部为人熟知的黄梅戏,但是这些黄梅戏中只有一部的拍摄灵感来源于安徽。由此推断出,编剧们并没有在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不过自2000年之后的题材却大多取自安徽,并由点及面地将中国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电影《山乡情悠悠》取材于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同时将一幅山村画展现在观影者面前:“山峦如聚,波涛如怒,绿水青山。”这里有着高低不一的石板桥、少有人至的深山老林、高大伟岸的青山……于青山绿水间挖掘出乡情的淳朴。

  作为黄梅戏的故乡,安徽承受着世界人民的向往。但是在黄梅戏中,却很少出现能够刻画出安徽人民形象的作品。2000年过后,随着电影的盛行,安徽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发现,也渐渐造就了一个个经典电影形象。电影《生死擂》就着重对苏月英、赵大江、郑京生三位主角进行了刻画。其中,苏月英是一名贤惠、儒雅的淑女,在丈夫赵大江战斗失败后,苏月英挺身而出,为夫而战,并取代了原来的擂主。她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但在丈夫赵大江面前却成为一个柔弱的小女子,并且她的言谈举止也颇符合中国古代侠客的形象。赵大江是一个刚强豪爽的人,对待事物不喜欢拐弯抹角,所以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和仇敌对擂的时候,很直接地就误认为自己的妻子与郑京生“破镜重圆”。不过在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妻子想方设法缓解自己与仇敌间的关系的时候,他立即深感愧疚,并且当机立断地放下架子向妻子道歉。赵大江是一个粗中有细、有时迷糊却能够亡羊补牢的人物。另一位主角郑京生是一个感情十分细腻的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从不会放弃,在知道自己成为罪人后便立刻去了少林寺了却尘世。

  电影《山乡情悠悠》的女主角是一个懂得忍让的农田知识分子,一名坚持不懈的女青年,男主人公在意外事故中失去双眼,不过他仍然希望回家继续对未完成的课题进行研究,但父母却执意要他们回去工作,最后他只能在一处破败的屋子里继续研究,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最后终于成功。女主角是一个条件很好的知识女性,同样在城中有着不菲的收入,但是当男主角失去双眼后,女主角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一切跟随男主角回乡,她从来没有对谁抱怨过一句,任劳任怨,充分体现出安徽人民的自强不息、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电影《六尺巷》中,最使观影者难以忘怀的是姚香兰、知县两个主角。姚香兰是一个温柔大方的贤惠女人,而知县却是一个隐藏在愚笨外形后的聪明人。姚香兰在与人吵架后,被婆婆误解,忍受着别人的指责并主动大方地去向人赔礼道歉,展现出书香门第的气量。男主角在一开始希望和平解决,为此他也曾低三下四过,但当他得知张英被“炒鱿鱼”之后马上变脸要严肃审理,但他最初的目的也只是想摆脱掉张英这顶大山公正地审案,所以,从知县这个人物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桐城人民机智幽默的个性特征。

  二、“传统文化电影”发展的不足

  人们在看黄梅戏的时候,虽然能够感受到黄梅戏文化的成长,但是这些电影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物冲突是一部电影的关键所在,观影者认为,一部电影中的人物矛盾愈激化,电影的好看度也随之增长,同时表达的含义也随之深刻。现在的黄梅戏电影,在剧情内容方面是不如经典电影的,尽管有些电影显得有着很大的潜力,但是却没有观影者所喜爱的宏大场面,例如人们热衷的战争场面。大部分黄梅戏在电影高潮的时候十分无力,无法使观影者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剧情。又如,在电影《山乡情悠悠》中,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当属女主角错把男主角当成父亲,通过自己表明心迹最终取得了父亲的理解,但是仅仅用语言来展现出的高潮无法使观影者满足。再如,在电影《六尺巷》中,仅仅用几张纸解决了整部电影中令人头疼的矛盾,观影者对矛盾本来是充满好奇的,但是结局却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部分观众认为,若可以通过努力来解决矛盾,在最关键的时刻让书信出现,那么好看度会相对提高。

  通常,一部电影内容的平淡无奇会造成很多结果:首先,故事无聊,观影者无法抓住整部影片的主线内容;其次是无法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最后是无法占据经典潮流。人,不经过磨炼,怎会有多余的情感去向别人表达?观影者怎能感受到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剧情?在内容的要求上,现代黄梅戏电影并没有在经典黄梅戏电影上做出突破,依旧停留在从前的才子风流、忠邪之争上,和现代观众的审美特点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值得一说的是,黄梅戏电影的编剧逐渐对某一定格镜头的拍摄和描绘产生兴趣,并拍摄出不少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生死擂》中,郑京生在回归的路上,观众看到的是:在远处,郑京生淡然坐在竹筏之上顺流而下,寒叶飘落,在江中倒映出山的影子。这几个片段,给予观影者一种怅然若失的心绪,并描绘出一幅花开花落花暗香的画面。郑京生的“粉墨登场”,塑造出一个空灵的环境,使得观影者从画面中触碰这一傲视一切的才子。

  不过,就所有电影而论,能够做到把握镜头的远近长短,并将其充分融入电影中的导演编剧是很少的,更多的导演喜欢着手于内容,但他们忽视了一些细节,使得整部电影大大减少了应有的“活力”。相对电影来讲,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反感戏剧,他们大多认为戏剧的音乐过于难听,但专家们认为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前面没有任何背景、铺垫以及内容,直接上场演出;其次,戏剧的舞台仅有一处,无法给予观众异彩纷呈的视觉冲击;最后,对于整部戏剧的整理少得可怜,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所反感的音乐。

  观众对一种艺术作品价值取向,首先要看这部作品的品质和其他人的评价,其次要看这部作品的所属类型以及可发展度。尽管现代黄梅戏电影与经典电影相对照,做出了相当可观的改动,而且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能够流传成经典的现代黄梅戏电影还没有被创作出来,人们所了解的还是那些经典的黄梅戏和前期的黄梅戏电影,现代的作品品质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这些,2000年后的黄梅戏电影,在特征上保留了经典电影的清纯简朴,换句话说,被保留的都是黄梅戏的乐曲。在电影的领域,对电影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整与确定,能够统领黄梅戏电影的大师级导演还没有出现。

  三、“传统文化电影”的未来之路

  作为传统文化电影,“传统”元素在现代的发展过于迅速,能够给予人们的文娱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能够吸引观众的因素就在于这部作品的“特性”和“未知领域”的大小。一部作品想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务必在一开始就抓住观影者的好奇心,使其在影片开始对整部影片的背景、内容以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创作者必须在电影的情节、配乐、镜头的操控等方面做出细心的调整,这样,观众才会宁愿抛弃一切并“毫不勉强”地带着兴致去看一部影片,也只有这样,观影者得到的感觉才会是焕然一新的,便自然不会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后,心情也会被剧情牵绊,对作品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

  当导演把自己当成了观影者,不停地找出自己的毛病,挑自己的错误,就能发现,过于枯燥乏味的故事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必须有能够抓住大众好奇心的因素: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耳目一新的音乐、出神入化的演出……同时,也包括观影者在最开始就被牢牢吸引、不能自拔,到最后忘掉烦恼、忘掉时间地融入戏剧之中……不过做到这些是很难的,这需要创作者积累经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提醒人们,众多艺术形式的发展离不开初始概念的提出,例如,美国的理想主义电影、苏联的蒙太奇电影等。就现在的情况而言,黄梅戏这种艺术形式在银幕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少,无论是大银幕,还是在电视上。当然,在电影方面上的体现要少于电视节目,而且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针对一个作品的评述。一些老一代艺术家和学者觉得,从今以后要针对黄梅戏的发展和影片的概念进行开发,就务必要向其他类型的电影学习,如果能够延续他者的优点,便可助力于黄梅戏的发展。

  荣获多种奖项的影片《悲惨世界》,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同名的经典名著。电影一开始的镜头就给观影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遐想空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在海平面的另一端,一艘轮船“冉冉升起”,在惊涛骇浪中进入港口,这时画面一转,一些带着手链脚铐的犯人缓缓走下船,轮船附近,执法者在严厉地监视着这些犯人。

  影片对几个长短不一的镜头进行描写的同时也向观影者展示了这部影片的特色:宏伟雄壮、“毛骨悚然”,在之后钩心斗角的战斗中也将这种特色充分地体现出来。紧接着,情节开始发展:警察释放一部分犯人,犯人很激动,但是警察却提醒犯人们,别忘了今天的耻辱。这一段短暂的前戏,不论是在画面上还是配乐上,观影者可以体验到一种严肃的氛围,并对犯人们接下来的遭遇抱有很大的期望。与此对比,黄梅戏应该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并对发展前途做出合理规划。从概念的提出,到后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都要对这些内容做出改革和创新。同时,还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尽量扬长避短,将黄梅戏电影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一门新的国粹。

  四、结 语

  当今时代,电影逐步向着流水线作业形式发展,“传统文化”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类型,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的文化,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讲就应该一边发展一边继承和学习。作为现代活跃度较高的一种电影形式,黄梅戏电影和“传统文化电影”的结合,可以彻底地打破中国电影质量差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断层的僵局。

猜你喜欢
 
1.关于电影的毕业论文参考

2.中国电影类论文

3.中国电影论文电子版

4.关于电影论文参考

5.有关于电影论文

6.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337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