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课题研究论文
初中艺术课题研究论文
艺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艺术课题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艺术课题研究论文范文一: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这将是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绝好契机,也为美术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网络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将促使教师改变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去寻求和开拓新的教学格局,并合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设备贴近信息社会的学生,研究和学习未来课堂教学的三大特征,共同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美术新课堂。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及其理念,以培养“人”为目标,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艺术教学的新型育人途径的探究。目前,农村初中由于设施配备与素质教育滞后,使得美术等艺术学科教育落后,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审美能力,为新世代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新颖的探索和创造的空间,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美育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美术 兴趣 培养 创新 现状 构建 生命力 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我认为,美术教学并不只是传递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自我,并通过种发展,超脱达到建立习惯、技巧、意志和品格为目的,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以上目的之手段。美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身心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2.新的教育观念和美术教学大纲的提出,使我们感受到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人才,美术教育者承担着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开拓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等非专业性教育的任务,这给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活跃的方向。
3.结合现今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实际,随着时尚与审美要求越来越来高,科技人才由专业性逐渐向全面性转变,以及生活与艺术相渗透,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反思,掀起一场德育、智育与美育间的教学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通过研究,培养初中生美术欣赏评述的兴趣,提高欣赏教学课堂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2.通过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表达思想、渲泄情感、体验和表现个性特长的机会,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艺术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顺利走过人生的青春期。
3.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明确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关知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初中美术“兴趣·创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揭示,加强自我导向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自我。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发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电访、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针对本课题将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展开详细论述,使研究工作深入细致,且有说服力。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反映中,将积极鼓励教师总结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关于影响初中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外因和内因分析研究。(包括学生自我价值取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校园环境、社会影响等)从农村初中教学实际出发并结合我校的情况,使得学生们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动手创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农村经济落后,学校美术教学设施不足以及学生购买不起学习用具;(2)当地教育制度不完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误解与不重视;(3)教师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传统守旧,没有结合社会发展与初中生个性进行教学改革。
2.关于构建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的途径和策略。(包括学生自我价值取向、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校园环境、社会影响等)
3.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个案研究。 4.关于美术教学模式与实验实践研究。
建立美术学科“欣赏——探索——发现——创作”的研创式教学新模式。在此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社会反馈情况的研究,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密切美术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五、课题研究实质操作
(一)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3.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具体操作
1.结合初中青少年的个性与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直观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以“兴趣”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兴趣;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3)分小组进行共同创作,设计并参与"小组评比“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共同创作,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参与评比游戏,以此来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习惯,做到“寓学于乐,以乐促学”的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
例如在八年级的《面具》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5)学生作品
作品说明:以下的作品是我所任教的八(3)班的学生习作,是“校园小报”的创作。
(6)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模仿他人的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理论涵养,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我们借鉴与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特点、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师条件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科而异。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宜采用“形式模式”(预备——提示——联系——系统——应用)为主。而美术、音乐课则可以“个性模式”(模仿——审美——立美——创新)为主,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由于研究时间只有短短一年,而且仅仅在拓展型课程中教授,更多的创作需要我和学生课外完成,幸运的是学生的认识和创作水平还是值得认可的,这也为我更好的研究提供了动力。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去欣赏动漫作品,正确理解它的艺术价值,吸收它健康向上的精神,获取一些审美愉悦,这需要老师的有力引导。通过最直接的渠道传达给学生,就是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个性化创造以及绘画技能技巧运用等方面对学生开展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高鉴赏动漫作品和创作动漫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能对部分动漫作品中的不良因素进行识别、判断和抵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各个方面得到有益的发展。我会不断在教学中去努力发现、找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带着研究找寻问题的症结。
致 谢
本课题从选题、调查到研究,最后得以顺利理想完成,得到了很多前辈与领导的指点与帮助,例如卢校长、卢奇新、董彬明、江茂杰、李剑江等老师,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初中艺术课题研究论文范文二:关于初中美术学生兴趣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高中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的课堂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
2.激励的方法多样且具有可操作性
3、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针对本校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和美术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合农村地区运用的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研究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程度的评价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
1.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利用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调查、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教学效果的调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前准备的预案进行教学实践,整理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之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再次实践。
3.课题评价上可采用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目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挑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搜集分析有关资料、素材、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性地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们各自的体验、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研究的进程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确定课题方案,决定研究方向,确立课题组成员、实验对象,并论证课题,初步进行前期实验(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率,然后设置问题,组织协作、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敢于创造,在自我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深入课堂、重视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探索总结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成果总结与推广运用
五、课题管理
1.课题负责人:黄 健。主要负责课题的管理协调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参研人员:黄 健(美术教师)。具体协助负责人实施研究。
六、后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多媒体、网络、环境等)
2.在与家长联系协商的基础上,动员学生自主购买部分相关美术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