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艺术生的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生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生的毕业论文篇1

  浅析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主义性质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以施蛰存主办的《现代》杂志为标志,作为现代派的大本营,施蛰存就曾表明“这个月刊既然定名为‘现代’,则在外国文学之介绍这一方面,我想也努力使它名副其实。我希望每一期的杂志能给读者介绍一些外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因此,《现代》杂志在译介外国作品,传达西方现代主义思想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有创作“都市风景线系列”的刘呐鸥,最早推行心理分析小说的叶灵凤以及在心理分析方面达到独步的施蛰存,还有被称作“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注重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探索,他们的写作以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消费环境的繁华都市作为描绘的对象,揭示了都市男女在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同时,心灵所承受的孤独与压抑。

  一、“十里洋场”的精神幻灭

  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场景多发生在中国的现代都市――上海,一个率先进入现代化生物圈,最先受到西方生活方式和艺术思潮影响的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文明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消费场所纷纷出现:夜总会、舞会、酒吧等成了人们闲暇之余的必经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释放积压在自己内心的压抑与不满,伴随着澎湃的激情和繁华的喧嚣,恣意歌舞,只不过繁华过后则是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更难以驱逐的孤独与寂寞。这便是现代都市文明带给人们的最直接的视觉享受与精神冲击,于都市繁华的背后隐藏着人们最为悲凉的内心体验。由此,集消费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都市便成为新感觉派小说家们描绘的对象,以此来书写沉浸于物质都市文明之下人们精神的虚空和幻灭。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叙事人物则多是纠缠于你情我爱的都市青年男女以及沉浸在都市物质享受的有产阶级人群,在这里爱情的标签不再是真诚,不再是相伴,而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和恣意玩弄;在穆时英的小说《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就明确的写出了这些人物的都市面貌,他们生活在都市的不同领域,但却都经历着人生得而复失的苦闷,由此在作者眼里他们无可避免的成了“五个从生活跌下来的人”,他们一起聚集于热闹的夜总会进行自我麻醉,醉生梦死般寻求解脱未果而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和孤寂,有的人甚至以死来求得解脱。这充分体现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发展给人的精神甚至肉体造成的变异,以及因过度沉溺于金钱享受而造成的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新感觉派小说重在描写的也就在于此。

  二、人物性格的二重变异

  新感觉派小说大量运用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分析人物的潜意识思想运动以及由于潜意识性欲望――“里比多”受压抑不能得到满足而造成的人物二重人格的冲突和变异,具体来说则是非理性的“本我”与道德的“超我”的内在纠葛,以此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是施蛰存。作家以人物的潜意识心里活动为叙事的视角,对人物内心的纠葛与矛盾进行细致的描绘,充分展现出造成人物二重人格变态心理的内在根源,即“里比多”的泛滥横流和曲扭变态。如其代表作《鸠摩罗什》中叙述一个德高望重的国师罗什在布道和情欲之间的双重心里纠葛,他从小便跟着母亲潜心修道,渴望做一个不受世俗左右的得道高僧,但是他却偶然间与龟兹国的女主结了婚,享受着世俗之爱,于是罗什心里便时常觉得苦闷,在他心里“蓄着两种相反的企念,一种是如从前剃度的时候一样严肃的想把自己修成正果,一种是想如凡人似的爱他的妻子。”在文中罗什这样的苦闷并没有因为妻子之后的死去而结束,相反地则是愈演愈烈,当罗什在秦国讲学布道时,妓女梦娇娘的出现使其再次陷入了灵与肉的双重纠葛之中,罗什甚至一度出现了与其情爱缠绵的幻觉,“从此以后,日间讲译经典,夜间与宫女妓女睡觉的智者鸠摩罗什自己心里深深地苦闷着。”

  再如《石秀之恋》中主人公讲义气的君子品格和原始欲望之间的纠葛使其无法满足对情欲的渴望,因此,杀奸夫和揭露真相便成了其泄欲的方式,最后丫鬟迎儿和嫂嫂潘巧云的惨死才使其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满足和愉悦,“所有的纷乱,烦恼,暴躁,似乎都随着迎儿脖子里的血流完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然由最初情欲的不满足进而演变成了疯狂的性变态心理。

  三、意识流动的随意性

  新感觉派小说采取和借鉴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注重从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反映人物的意识流动和精神活动的真实过程。人物“意识流的运动轨迹并非像河流那样纳入有秩序的河床河道,它的流动是随意性的,非逻辑的,上一个意识和下一个意识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缺乏逻辑程序,完全是心理意识的主观运动。”[3]因此,新感觉派的小说亦可称为心理小说。

  如刘呐鸥的《残留》以一个失去丈夫的少妇的视角和内心独白写其因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无聊而产生的一系列无比荒.唐的联想和幻灭心理:因失去丈夫的无所寄托的畏惧而欲委身于向来就暧昧的朋友;想要与房东出去散心以此来抵消拖欠的房租;想要“天天浸在温情里滚个快乐”的恋爱;想要做个“咸水妹”来安慰在海港出入的各国哥们儿,因为夫人觉得“天天床头发现一个新丈夫”是很有趣的事情,甚至认为“全部卖给一个人,跟零零碎碎地卖给好几个人,还不是一样地卖吗?”从这一系列无规则、无逻辑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在失去丈夫之后内心的焦虑,恐慌以及欲望的泛滥所导致的性变异心理。   再如穆时英的小说《PIERROT》几乎全篇都有意识流动的痕迹:主人公潘鹤龄先生在情人走后,在一家南国风饭店与友人吃饭时联想到西洋人的牛排,感伤主义,人类的孤独;在一间不十分大的书室里由文学作品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用自己的度量衡来权量别人的思想的读者;在知道恋人琉璃子的不忠时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和自私;在乡村田野劳作联想到十月革命等。这些都是由主人公的感觉和幻想融汇而成的意识的流动,而且这些“流”是无规则可寻的。

  四、蒙太奇的拼接组合

  蒙太奇一词源于法国,本是用于建筑学的术语,后来被广泛运用到电影中,特指对电影镜头的拼接及再组合,这样的组合方法给电影叙述以极大的时空自由。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写作时采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方式也叫蒙太奇手法,与电影不同的是,文学蒙太奇可以充分发挥理性与想象思维的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刻画纷繁复杂的人性。

  以穆时英的《上海的狐舞步》为例,小说并列写了多组互不影响的画面,如蔚蓝的夜色里林肯路的暗杀事件;在铁轨上突着肚子前进的“上海特别快”;一座别墅式的小洋房里刘有德被妻子和儿子缠着要钱的场景,之后便是妻子和儿子开着一九三二年的新别克到舞厅狂欢的画面;接下来画面便又转换到“涌着人的潮,车的潮”的街景;建筑工人被压死;华东饭店里发生的各种不正当的行为;作家被要求与别家媳妇同睡;喝醉酒的水手跟黄包车夫赖账;一个失意的年轻人胳膊肘上挂着条手杖走到黄浦江边;至此,第一线的太阳光便出现在了天边,可见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但却没有相应的承续和因果关系,所以它们在内容上都是独立的,摘出来其中任意一个片断都不会对作品造成任何的损失,但是无疑地这些在内容上并无关联的片断却让我们看到了都市繁华之下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之下人心的黑暗与罪恶以及都市人精神信仰的缺失与颓废。

  再如小说《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同一时间描写了五个耐人寻味的画面:上海金业交易所里因投机失败而破产的富商大亨胡均益;坐在校园池旁失恋的大学生郑萍;霞飞路上容颜逐渐老去的交际花黄黛茜;书房里沉迷于研究而不能自拔的学者季洁;市政府里失业的官员缪宗旦。这“五个从生活跌下来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遭受着生活的打击和无奈,最后他们聚集同一场所:夜总会,在这嘈杂的“十里洋场”用快乐的面具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与无奈。这五个画面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则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即在欲望都市的冲击下人们精神内核的逐渐消解,存在变成了一条漫长的虚无之路,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便尽是没有灵魂的虚空之躯。

  五、结语

  新感觉派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主义性质的小说流派,确立了中国现代派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基本特点。其对西方现代主义理论思潮和创作方法的积极借鉴和自身的努力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和表现手法,而且从本质上“把我国传统文学的通俗性、消遣性引向了更高层次的趋向,引向了文学本身……他们对现代都市品格和心理情绪的追求、表现,他们所表达的现代人所感到的生存压力,特别是那种源于社会、文化和自身感觉的骚动不安、沉迷痛苦,使人联想到后来的中国人的心态和感觉”,[4]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感觉派表现出了某种意义上的超前性。

  当然,新感觉派在引进外来艺术手法的同时,小说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性爱的描写过于偏重而导致其文本表现轻浮,太注重文本形式结构而导致行文散乱,内容缺乏深度等,由此可以看出,新感觉派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多是表现在艺术技巧上,而非思想内涵上的深入,究其原因,中国20、30年代的社会环境并不具备催生国外现代主义的社会环境,中国的社会理性从未取得如西方独立性、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五四时期,还是30年代我国所面临的多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使人们普遍感到困惑,因此普遍渴求理性把握世界,渴求在众多的混乱中理出一条求生的道路,因此,中国的现代主义发生在呼唤理性的时代,所以新感觉派作家在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思想时只是有限的接近与谨慎的借鉴。

  注释:

  [1]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

  [2]穆时英.穆时英小说全编[M]. 学林出版社,1997.12.

  [3]蔡艳秋.独特的现代主义实验――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技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

  [4]赵凌河.论中国新感觉派的模式――兼谈其所受的日本影响.东方丛刊.1993.

  >>>下页带来更多的艺术生的毕业论文

348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