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2)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浅谈北野武电影中艺术辩证法的运用

  一、 北野蓝调中的明与暗

  电影作为一门试听综合艺术,视听语言的开发与运用一直以来是众多电影名家的“用兵重地”。而色彩作为第一视觉元素,则受到电影创作者的更多青睐,北野武也不例外。在他的影像世界中,绝大多数影片的基调都采用蓝色,每一帧画面在整体上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此同时,场景可以是蓝色的,每部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大海就是最好的佐证。甚至,在谈到影片《菊次郎的夏天》选景时,北野武说道:“当我看到这里无处不在的蓝色的房子和栅栏时,我知道,这里就是我要拍摄的地方。”①

  在色彩的运用上,蓝色是北野武电影世界中毫无争议的“主旋律”。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上,又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一,是单色的明暗对比。以《菊次郎的夏天》为例,整体影片依然保持了深蓝色的基调,那种淡淡忧郁与正南寻母未果的忧伤情绪相得益彰。正所谓“扬如行云舒卷自如,抑似霜降水落,自见涯矣。”②正南寻母失败的黯然心情以及从菊次郎及路人那里获得的暖暖温情,在导演北野武深蓝淡蓝的单色明暗交织中实现了情感的物化,从视觉角度最大限度的引导了受众对影片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其二,是色彩间的横向比较。在北野武影片中,这种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色彩运用手法俯首皆是。在其问鼎威尼斯金狮奖的著名影片《花火》中,与蓝色这种冷色调搭配最多的是暖色调的大红色,数度出现的大红与蓝调一冷一热,极尽色彩造型之能事。

  二、 节奏的静与动

  作为一代电影大师,北野武对于影片节奏的重视不言而喻。而北野武著名的“突发性暴力美学”更是来源于对影片内部节奏的深层把握。无论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还是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他们作为传统暴力美学的大师和集大成者,在影片中所呈现出的是通过一系列拍摄和造型技巧,去美化暴力过程,更多的是让观众获得一种暴力的形式美感的体验。北野武在1997年凭借《花火》折桂金狮奖后接受采访时说:“我是日本电影界的癌症,大家赶快驱逐我吧”。③一方面,体现了他个人性格中的叛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对电影艺术的反思与革新。

  在这部广受赞誉的《花火》中,被反复评说的焦点之一就是“突发性暴力美学”的创造与运用。北野武不喜欢人云亦云,在他的暴力世界中,别人重点在于美化、突出、强调暴力过程,而他却“偏执”的省略暴力过程,强调暴力发生的突然性和突发性。这种看似毫不起眼的处理方式,却产生了四两拨千斤,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效果。例如《花火》中北野武扮演的警察西佳敬与高利贷打手在酒吧打斗那场戏,上一个镜头是三人平静的交谈,下一个镜头一根筷子已经插入右边打手的眼中,血流满面。虽然省略了炫目的暴力过程,但是这种突发的暴力行为,对于影片内部节奏而言,犹如投入湖面的一方巨石,更显惊涛拍岸的力量,给观众的神经也带来了绝对的震撼。

  三、 主题的沉重与形式的诙谐

  说到死亡这个命题,应该是北野武电影世界中最钟情的一个主题或是表现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北野武的处女作《一个极其凶残的男人》。在该片中,由北野武本人饰演的警察吾妻冷酷,且擅用暴力。吾妻与最大的对手清弘的较量已然触目惊心,但真正令人脊背发冷的是在杀死劲敌清弘后,北野武并没有采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结局方式,而是让吾妻亲手葬送了染上毒瘾的妹妹年轻的生命,为了打破恶性循环的宿命怪圈,他毅然选择了自我毁灭之路。一方面,打破大团圆的结局,是北野武叛逆性格,不肯随波逐流使然。另一方面,在北野武的暴力世界中,本身就没有善恶对错之分,无论是警察、黑帮还是杀手,他们都是施暴者,也同时是暴力的牺牲者,主人公的毁灭似乎是呼唤另一种非暴力精神的重生。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与沉重的死亡主题遥相呼应的,是另一种插科打诨或是轻松诙谐的表现方式。这要得益于他个人的从业经历。在北野武作为导演成名前,他早已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虽然是一个意外的机会让北野武走进电影的世界,但是在他的执导筒过程中,几十年娱乐圈摸爬滚打出的喜剧经验,为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讨喜灵感。例如《座头市》中盲人剑客座头市逃跑时在眼皮儿贴上的栩栩如生的假眼,就是在死亡与打趣的交叠穿插中,北野武将自己生死的理性思考和审美意趣在时间的流动中潜移默化的输送给受众。

  四、 结语

  扬抑之法作为艺术辩证法的母题之一,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北野武电影的再次解读,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北野武将其运用于影片中所显示出的卓卓光辉,为我们对于电影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348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