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2)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篇2

  浅析公共艺术的概念

  摘  要:从字面来理解,“公共艺术”,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公”、“共”、 “公共”、“艺术”这四个词你。本文探讨了公共艺术特征分别为艺术的思想性、艺术的社会性、艺术的公共性、艺术的互动性与参与性、艺术多元性。公共艺术可以简单归纳为:在市民社会中,处在公共空间里,以诉诸公众为艺术创作目的的艺术品。

  关键词:公共艺术;艺术思想性;艺术社会性;艺术多元性

  公共艺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城市空间和媒体中,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公共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狭义的理解为城市雕塑的代名词。其实,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public art,从直译上看它应是一个全称词,即公众共同介入的,在公开场合下展示的艺术 。广义的看来,它包含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壁画、书法、摄影、建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还包括听觉艺术,如戏剧、电影、舞蹈、演唱等,甚至还包括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和观念艺术等一些前卫艺术。然而公共艺术的边界至今天仍是一个还具有争议的话题,到底给公共艺术什么样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定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它的内涵和外延。

  一、“公共艺术”名词解释

  我们从字面来理解,“公共艺术”,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公”、“共”、 “公共”、“艺术”这四个词。“公”就是:1、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跟私相对);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3、属于国际间的;4、使公开;5、公平、公正;6、公事,公务。“共”就是:1、相同的,共同具有的;2、共同具有或承受;3、在一起,一齐;4、一共,总计;5、共产党的简称。而“公共”的意思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它是以一个没有差异、等级、民主的社会为基础。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才存在“公共”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公共”理解为:1、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人民大众,全体公民;2、作为行为客体的物,为全体公民所共同拥有的物质。3、作为承载行为的空间,为全体公民所共同拥有和可以自由出入和参与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室外的场所,如广场、街头等地方。也可以是室内的场所,如火车车站的候车大厅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地铁站等空间。“艺术”。

  关于艺术这个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精神层面来看,艺术是一种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2、从人的活动层面来看,艺术是人的主观活动并通过客观存在表现出来;3、从活动的过程来看,艺术是艺术家自我表现、创造,具有创新性,并通过呈现出来的作品与观众交流的一个活动过程。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情感(包括自己和公众的)和审美观,受众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来获得美的感受和愉悦感。康德认为艺术带来的愉快,是一种无功利的愉快。这与满足需求或者实现目标所得到的愉快不同,是一种发作性睡眠症似的愉快,是处于没有痛苦状态中的愉快。而桑塔耶纳把艺术视为美,而美是客观化的愉快,也就是说通过对艺术品的观赏、理解、交流和互动得到的愉快。

  二、公共艺术特征

  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当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从美国至欧洲相继掀起了文化革命的浪潮,如: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法国的五月风暴。而处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所提出和探讨的观点为这场文化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艺术开始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后现代艺术的艺术重要特征,正如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艺术观点“人人都是艺术家”即反对精英艺术,使艺术走向生活,面向公共。

  而属于后现代范畴的公共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艺术的思想性。

  归属于后现代的公共艺术,不同于现代艺术追求纯粹的形式语言,它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传统表现形式,而是注重传达艺术思想,公共艺术所传达出的艺术思想,一定是针对社会现象、向社会提出问题并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公共艺术通过把艺术作品置放于公共空间来与公众的交流,唤醒公众的觉悟。例如朱成的作品,顺兴老茶馆和皇城老妈《千门万户》。虽然看起来只是对四川传统民居和风土人情的表现,但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会勾起人们儿时的美好回忆和对传统民居和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

  2、艺术的社会性。

  引用阿瑟・丹托所说的一段话“是披头士乐队造成了60年代的政治骚乱吗?还是它只是预兆?――或许,政治仅仅变成了那个时期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想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的影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表现艺术家自我,“为艺术而艺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强调“个人”和“私有”。而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来,人们逐渐开始认识自由平等的公共社会。受这一社会政治思想影响出现的公共艺术则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应该走出象牙塔,贴近大众生活,艺术作品不是迎合少数人,而是关心和参与公众的社会问题,以及艺术的社会作用。公共艺术家则应该从画室、展览馆、博物馆里走出来,进入公共空间和领域展示艺术作品。

  3、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性的前提是公民享有参与公共事物的权利。“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伯克)。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公共性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历史性,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的、专制的社会制度中,不存在公共性和公共领域。西方市民社会的主流,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颇有影响的“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使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参与到社会之中,培养共同体精神以及对公共事物的参与。

  (2)空间领域,它是公共领域范畴的,民主的、开放的,是与私密性、封闭性相对立的空间领域。

  (3)艺术主题,它是公众广泛认可的、或者普遍关注的。

  (4)是以公众参与、自由交流、相互讨论作为基本特征的。4、互动性与参与性。这是在公共艺术领域才具有的概念。互动与参与的主客体是公众之间、公众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5、艺术的多元性。多元文化、多元学科相互借鉴,相互交叉这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观念。由于多元艺术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性别、种族、传统元素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例如,可以从传统中吸取一些元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传达出新的艺术思想。其代表作品徐冰的“天书”,蔡国强的“草船借箭”。三、公共艺术概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公共艺术归纳为:在市民社会条件下,在公共空间里以诉诸公众价值观为艺术创作目的的艺术品。

  公共艺术的核心不是艺术品本身而是其“过程”,即处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与公众对话的一个过程。它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无论大众接受与否,他都在对大众实施影响,与其交流、互动。

  公共艺术的基础是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才存在公共性,具有展示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空间领域,具有公共艺术作品互动的对象――平等的公民社会。

  公共艺术的实质是其思想性。只有当一件公共艺术品,传达出了具有公众广泛的价值诉求、普遍关注或者反映社会存在问题的艺术,才会引起观众共鸣、反馈,这样才会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这才应该算是完整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四、结语

  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广泛尊崇和推动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中国在步入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所呈现出的民主诉求和社会逐渐开放在公共空间领域和艺术界的直接反应。公共艺术的内涵是公共性,而中国社会形态为公共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政治的重心转向,艺术的重心也转向了更加广泛的大众社会和公共领域。强调艺术与生活、与公众的联系,强调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强调打破艺术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了当代中国的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348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