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
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
公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它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人风格的展现,还要面对复杂并且直接的环境和公众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篇1
浅论公共艺术的和谐理念
【摘要】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多重形式体现着城市文化与发展进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创作中,用不同的构件进行创造,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是其不容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空间 审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艺术作为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特点的造型艺术之一,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塑造于城市空间中。作为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公共艺术以开放的形式传达着艺术作品的内涵,并在城市文化坐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
如果把公共艺术看作一个名词,很明显,它的定义是从公共环境的角度出发,它的外延是小于城市空间的,它的社会功能性就是提供给人类生存空间更多的精神渴求,在建筑所围合的公共空间中,其个体文化性随之转化为社会文化性。因而,公共艺术所带来的精神的辐射面常常会涉及所处空间中的其他艺术形式,也会更多地影响城市空间和心理行为,这也是公共艺术的特殊性所在。由于现代城市规划热的兴起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使得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立体名片的标示,显现在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成为环境景观的要素之一。所以公共艺术要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性质有机融合,通过公共艺术了解城市的文脉和内涵,把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
“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从空间环境出发,它不仅是为人们营造一道视觉艺术的风景线,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达到协调与统一。”①在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中,与建筑艺术和雕塑小品相比,公共艺术作品的自身独立性具有更为显著的特征,人性化和情感化是其不变的语言表达,这大大缓解了建筑师、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的桎梏和影响。在城市空间中,公共艺术具有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作用,它的创作艺术水平与质量高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城市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社会影响,远远超过它本身所投入的财力和物力,不但对其所处的主体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这也正是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和谐统一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艺术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突出的课题之一。新的时代,人类与环境、与自然共生的话题不绝于耳,对所处环境的质量和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将成为一个人与环境共生的时代。
从工业革命的到来一直到现代化普及的今天,大机器生产的材料已使城市环境成为了一个温室,与自然环境的疏离在增强,进而影响到了城市文化的递进,因而也逐渐背离了人类共生的情感。因此,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市空间中的人们试图找到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接近自然,找到缓解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解决之道。所以,人们从更宽广的视角对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使自然环境与人类创造的物质环境、人工环境和谐统一,为今天人类的生存提供一个优质的、人文的、与自然共生的场所。
二、公共艺术与大众审美的和谐统一
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大众文化的传播有直接的联系,它所体现的人文观念在文化形态上广泛地作用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文明。在公共性的城市空间建设中,艺术作品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造型艺术之一,它的创作首先应考虑的是普通大众的文化层次和审美要求,所以城市雕塑、景观小品等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公共艺术作品有时由于艺术家所用材料的限制,建立起来之后,迁址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会成为某一区域的民众共同拥有的视觉形象和审美对象。由于公共艺术具有相对的永久性和强制观众欣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受众的审美层次,要对不同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和技术处理,使其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否合乎大众的审美、文化、情感诉求是公共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城市环境的建设中,公共艺术的主题设计是重中之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艺术作品放置空间的可行性,其次是作品主题表达情感的可行性,再就是作品艺术语言的通俗性,它们之间要巧妙融合,相得益彰,才能使公共艺术的意义真正地显现出来。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公共性、开放性的特征,使其能够与公众直接接触,从而使公共艺术对大众的审美普及作用更为明确。这也正是人们审美情趣提升和美好生活的符号表达,是公共艺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公共艺术的根本属性最终将以艺术自身的美学价值体现。
三、公共艺术创作应遵循和谐的审美原则
21世纪的今天,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运转,造成了特殊的文化框架和文化形态,存在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显示着公众活动与其所处城市环境的不协调,公共艺术在这其中充当着承载和传达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帮助城市公众进一步认识、理解、欣赏自然赋予人类的环境艺术,协调人—机—环境的矛盾,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与平衡的关系。艺术家的创作主题与表达内容能否代表普通大众的思想情感,不仅取决于大众主体的普遍审美层次,更在于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以及对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期待,从而结束这种同自然之间的疏离。
现代城市结构的复杂多变使公众对不同风格、不同特征的城市公共艺术有的认同,有的排斥,无论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对城市个性的表达,还是对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背景的考虑,人们最终是从环境美学的角度去感受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与诸多方面联系在一起的,其创作的成功与否已不仅是创作者的观念和技法表现问题,也是在共同面对城市空间的逐步缩水的同时,艺术家的潜能开发、投入方对事物的前瞻性的把握和城市开发进程中面临的困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把希望寄托于艺术家创作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表达,以此平衡自然与城市随时变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文化性与审美性来感染和提升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意识。
公共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一样,它的进步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有赖于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我国,公共艺术要通过“政府推进”与“公民演进”的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国家与受众的有力助推,进而形成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文化取向,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是对固有艺术模式的背离,也是中国公共艺术逐渐成熟的表现,与人文精神的逐步自觉是分不开的。
注释:
①于美成,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警言[J].雕塑,1998,(2):7.
>>>下页带来更多的公共艺术论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