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博士论文例文

艺术博士论文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艺术博士论文例文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博士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博士论文例文篇1

  中国艺术品市场浅析

  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据中国美术史料记载,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于魏晋、形成于唐而盛于宋。传统的艺术品市场以名家书画、能够表明中国历代王朝文化的陶瓷和红木家具为主。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明追求的日益增强,艺术品市场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不惜花重金吸纳珍品,各类民间收藏团体、民间收藏馆、展览馆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据商务部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2010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1年展望(蓝皮书)》公布,中国拍卖业2010年拍卖成交总额达6565.63亿元,较2009年增长41.55%。

  精品和资金的共同追逐成为201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重要推手,全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达到314.35亿元,较2009年增长37.81%。同时,根据对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杭州西冷等8家中国内陆较大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两季大拍的统计,这8家公司全年共成交242.5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8倍。而全年具有市场指标意义的单件成交超百万的拍品,也由之前的1245件增长到3466件,超亿元的拍品达到了11件。

  拍卖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画廊业、艺术博览会的蓬勃壮大。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骄人业绩。

  二、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错位现象突出

  参照国际艺术市场,画廊业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主力,是衡量艺术品市场的发达、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准。而目前国内的真实情况是一级市场的画廊业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十分火爆,在我国占绝对多数的资金,直接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国画廊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生存空间狭小,且在运营机制上与西方画廊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西方画廊普遍采用的是代理制,国内画廊主要采用的是经纪人模式,代销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因此,国内画廊很难真正与艺术家建立起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画廊经营“守株待兔”、“随行就市”,艺术资源稀缺,艺术品价格大幅度波动。此外,国内的艺术家受传统市场观念和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影响,似乎更愿意直接出售自己的作品,这样可以免除艺术中介机构的费用和上交国家的税收。这些不规范的交易形式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运作无序混乱

  由于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部门职责不分明,管理不到位,行业自律缺失,以致艺术市场的经营交易无序运作,交易混乱。很多拍卖机构、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拍卖的知识、规则和技巧知之甚少,仓促上阵,急功近利,拼命炒作,使得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势头劲猛,有盲目冒进的趋势。艺术品拍卖行过多、过滥,影响市场有序的发展,也给已有的拍卖行带来很大压力。

  (三)鉴定体系缺失,“三假”问题严重

  艺术品含有创作者个人更多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技艺,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学识修养和市场经验才能对其真假优劣、价值高低做出准确判定。在当前艺术教育没有充分普及的情形下,要求买卖双方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不太可能的事。这使得艺术品市场信息难以以对称和充分的形式存在。

  (四)收藏意识薄弱,市场投机行为居多

  艺术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消费者。艺术消费观念的形成,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日前国内的经济情况与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高,艺术品收藏意识的薄弱,决定了目前市场的初级性。

  但由于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率,其他投资领域长期低迷,从而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的介入。而不少投资者对艺术市场了解不深,并且缺乏对艺术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投资品、投资渠道的选择从众性强。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建议

  (一)完善艺术品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为了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艺术品市场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如《拍卖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等,但从法规本身或配套执行情况来说,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完善。

  同时,中国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国情,若制定的相关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就有可能形同虚设。我国的《拍卖法》的制定基本上遵循了国际惯例。我国《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物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已引来了众多质疑,这样的条款为拍卖行为逃脱责任留下了漏洞。

  (二)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行政监管

  一是提高艺术品市场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批,同时,对艺术品企业实行年检制度。二是对艺术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实行资质考核和认证制度,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三是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公示企业诚信情况,对违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禁止其从事艺术品经营活动。

  (三)建立艺术经纪人制度

  如果把艺术作为一种产业,那么产、供、销的程序都要艺术家一个人去完成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去完成宣传、包装、打造和推销,这个环节就是经纪人。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行为要通过法人才合法,才能对买家和卖家负责,市场才能规范。

  (四)构建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

  针对艺术品鉴定难度大而有法难依这一问题,建立令各方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就显得格外重要。建立全国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即设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为国内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评估机构,各地的文博部门也设立相应的鉴定评估机构。一般艺术品在各地方鉴定,出现争议时,送交上级鉴定机构鉴定,重大艺术品出现争议,可以提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或者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鉴定。同时,对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的专家成员资格及工作开展做出细则规定,促使其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工作,构建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买卖双方出现争议时,能以权威机构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律惩处的主要依据。

  (五)加大艺术市场的培育力度

  一是普及艺术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储备有生力量。二是通过免费向大众开放各种层次和功能的美术场馆,举办各类艺术品鉴赏、收藏与投资方面知识的进修班、论坛与讲座等形式,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和审美水平。三是提高收藏者的风险意识,倡导理性投资。

  艺术博士论文例文篇2

  论艺术设计学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 设计 技术 艺术

  一、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只可意会”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艺术设计学是融技术⑤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学科,它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加,也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乘,而是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件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在技术上都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足以证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艺术设计追求机械和人的关系有机化。所谓有机化,就是把近代科学、技术纲目很难抄取的美、善、社会正义等对人类社会来说最珍视的要素,挽回到狭义的技术中,使物-人-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师是在工程技术所提供的可行性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艺术设计不能超越当时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作为技术要求的约束总是保持为一个自由度的界限(只作为单一的下限或上限)。这个自由度将允许任何一个艺术设计师的创造性,即使在严格的技术约束下,也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反之,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会促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艺术设计师是凭经验和感觉去解决问题的,但这种经验和感觉与艺术家不同,是把计算与直观综合起来,把一个技术上正确的工程变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品。所以,千万不要让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学的学位就等于一个艺术家的毕业证书。艺术设计师是一个营造师,他以人类所知道的最难于表现的语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学的、施工技术的语言来解决具体问题,并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过,艺术设计师也不同于工程师:艺术设计师必须以简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测来理解和掌握力学——施工的领域,为的是能够创造新型结构的造型方案,并大致定下尺寸。而对工程师来说,则应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够对已确定结构的各个部分予以分析,并定出精确的尺寸。简言之,工程师能给人以规矩,不能与人巧;艺术设计师则于规矩之外,更与人巧。盖非精熟规矩,不足语于巧。

  3.在纯美术的创作中,美术家可以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而在艺术设计的范围内,由于受生产、技术、使用和消费等条件的制约,创作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设计意念引导下进行创造。确切地讲,艺术设计是在各种因素(机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个性的……)的限制中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创造。

  三、艺术设计学的内容

  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核心,这是因为指导艺术设计创作实践是艺术设计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技艺,需要通过设计实践来学习。有关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专业艺术设计(如视觉传达、产品造形、环境艺术等)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艺术设计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称为艺术设计原理。其中,作为艺术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和立体设计是研究形态各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包括静态构造和动态构造)的学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设计技术不一定都是手头的工作,也不仅是仰仗手的灵巧,有不少是靠思考进行理智处理的成分。当然,大多数还是由手和眼这些人体器官的灵活动作所承担的。因此,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并加强设计感觉及判断力方面的练习上。感觉的练习,一是靠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二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三是依照“计算-视觉化-对临-背临”的步骤,将计算转为直观化。

  艺术设计史研究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总结教训,以利其发展。研究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一边为艺术设计汲取营养,一边又成为掌握潜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之关键。

  艺术设计理论因为“年轻”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程度,留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例如探讨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艺术设计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艺术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基本规律。艺术设计理论与艺术设计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故而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设计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自由驾驭的。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束之高阁。

  四、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造型及其组合,控制欣赏者的观赏运动,以达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运动;工业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和绕观运动;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镇设计则是控制人的视点和亲历运动,并通过此举调动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运动的形态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态。由此可知,创造运动变化的形态是多么重要。

  所谓运动变化的形态,并不一定是真实运动的形态。在造型活动中,最普通的是创造有运动感觉的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不动之动”。即:客观形态是不动的,给欣赏者的感觉却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因为,欣赏者的视点在动,欣赏者的人身在动(绕观或亲历),并由此带动了欣赏者的思维运动,从而产生了“超乎象外”的“惊人”效果。这就是所谓“形态的生命活力”。

  中国传统造型理论早就把生物生长运动的形态与人的品格和精神联系起来,并且论述了运动变化的形态所给予人们的影响。这种不动之动(亦称“空间张力”)共有七种:

  ⑴ 主要导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静的)与垂直的(暗示高能量、兴奋的)方向。

  ⑵ 框围的磁力——画面的框围、银幕的四边,对靠近它们的物体施展强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个角(两个主要导向——高度与宽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牵引着附近的物体。

  ⑶ 块体的牵引——大的块体比小的块体更具独立性、更稳定,块体越大,其牵引力越大。

  ⑷ 画面(银幕)的不对称——我们倾向于把焦点放在画面(银幕)右边的物体上。这种左右不对称同时也决定我们把倾斜知觉为上坡或下坡。

  ⑸ 图形和背景——人们把图形(经验或群化)当作物体知觉;而背景只是“无遮蔽”的画面范围的一部分。图形位于背景之前,是被包围的领域;背景是包围的领域,好像在图形后面延续。分隔图形与背景的线条属于图形,而不属于背景。图形比背景不稳定,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像要移动似的。

  ⑹ 心理描绘——采用最少的线索去充实心理上不存在的资讯,而达成一种易于处理的图样。具体内容有“整平化与尖锐化”⑥、“力象”⑦等。低鲜明度的影像强迫我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只有在促进而非阻碍心理描绘时,才见美学价值。

  ⑺ 诱导力——把我们的眼睛从一点领到另一点上去的力。如果仔细查验视觉诱导力所运作的不同途径,很容易发现诱导力的三种类型:

  轨迹诱导力:由可领导我们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静态因素创造出来(透视消失线、位移和梯度)。

  动势诱导力:由某些东西确切地指着一个特殊方向而创造出来(注意方向、动势和箭头)。

  位移诱导力:由实际上移动的物体或看起来在画面上移动的物体创造出来。

  总之,运动感是激发感官并因此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物质能量(刺激)。发出运动或“不动之动”的刺激的形体是刺激物。运动变化的表情因素有:节奏、速度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形状的曲直,张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与含混,内在支配力的主动、被动等。所有这些,都是艺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能力。

  五、展望

  经济愈发达,生活水平愈高,艺术设计愈显得重要。这种趋势促使艺术设计学同其它许多学科相互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系统工程学、市场学等正在并将继续对艺术设计学产生影响。这就大大扩展了艺术设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于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注释:

  ① “工程设计”遵从自然法则,应用科学、工学原理,按照其目的形成部件和部材,并被组合成有机的结合体。也就是说,通过工学的广阔的知识和经验,在机能概念和实体之间寻求最适解的行为是工程设计。

  ② 纯美术的创作,常常限定为独立的系统(只研究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方能构成风格与流派。这种表现常常以符合个人的意愿、性格为原则,而创新又常常成为对艺术价值进行评价的惟一标准。

  ③ 科学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它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表现为知识形态,属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它是没有眼前和近期效益的。科学的成果属于全人类,因此科学没有国界。

  ④ ICSID(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为工业设计所下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构造、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这就叫工业设计。”

  ⑤ 技术是劳动手段、工艺装备和加工技艺的总和,它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表现为物质形态,属于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技术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它是保密的。

  ⑥ 在心理学中,为了使暧昧的图形意义清楚而把某部分省略以便理解,叫做使平直,即整平化;若做强调理解,则称为尖锐化。

  ⑦ 指内力运动变化的形态,是一种不凭感官只凭经验记忆和理解,而在想象中出现的形象。

2966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