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艺术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作品融于环境氛围中,通过材质肌理、空间体型、比例尺度等造型来使得艺术得以表现。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与艺术设计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与艺术设计论文篇1
初探生态意识下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生态学的思想使景观设计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美上,它广泛介入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现代景观设计展示出了艺术设计水平和人类的活动,传统和现代的艺术无疑是最丰富的直接来源。景观艺术设计生态意识的概念和生态美学的内涵是高水平的审美。
关键词:景观设计意识活动艺术源泉生态性
生态意识(Ecological Consciousness)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呼唤人们的环保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社会和人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综合作用;突破理论框架和过去的限制;反对片面的物质追求而改造自然和地球的生态条件。
一.生态意识和艺术设计
意识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意识以物质的形式来引导人,从而实现对世界改变。如果想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首先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生态意识可以使人们对景观的艺术设计更加接近自然。
居住环境的艺术设计会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人们的生活环境空间布局的设计受到周围建筑与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常行为和习惯。我们在空间的艺术设计上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帮助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生活方式。让人体会到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舒适。现代景观设计的要素包含的生态意识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体验自然的美,也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1960年后,在西方的艺术新观念不断涌现,概念艺术,工艺美术,极简主义等成为环境艺术的一种新趋势。
其中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艺术形式。大多数的极简主义艺术作品采用几何或有机的形式,具有强烈的工业色彩。极简主义的思想和作品极大的促进环境艺术的发展,一直影响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美国著名设计师彼得沃克追求极简主义风格,他的作品,有当代艺术的风格但不失优雅。他的设计是几何图形强调顺序组成,简单的几何模式的使用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之间的交叉和重叠不同的几何系统。所有的自然材料有一定的几何秩序,边缘严格而整齐,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特征。
二.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自工业革命至今,建筑和景观的艺术设计中没有考虑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是社会的,与自然不相关的。设计者认为他设计的艺术是人文色彩的,这个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被人们所忽略。
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传统的设计方法对环境问题已经变得捉襟见肘,旧的观念要有突破和创新。艺术设计打破了原有的边界。生态学思想成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尽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接近自然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在环境建设片面追求美学效果,忽略了环境本区域的原始材料,如水域、生物物种、地形和原有的景观的利用。这种盲目的夷为平地的布局和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反生态的做法,结果也是得不偿失。
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建设,景观与自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绿色家园”, “文化圈”,“新城市主义”等一些层出不穷的有创意的想法。虽然一些开发商附庸风雅,在一个所谓的概念作广告,哗众取宠,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居住环境的需要,不再满足简单的舒适实用,开始注意其中的艺校美和高品味的环境因素。
三.景观的生态发展价值
工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但事实上现代工业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艺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且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设计的思路,它开始介入到更加广泛领域的环境设计。尊重生态发展的过程,设计中注重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主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了强烈的生态观。自然生态伦理价值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并认识到人与自然内在价值转移。
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家、道教和佛教三个方面,我国的古典园林也体现了这一哲学传统。花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花园式生活区与佛教信仰相结合的生活方式;道教的影响主要是遵循自然景观艺术设计的原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设计体现了以“道法自然”为导向的景观设计理念,目的是在以一个适当的方式享受大自然的美丽。美是主观和客观的,在智力和情感上的和谐与平衡的产物。这种审美风格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并强调对自然深深的敬畏,充分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哲学。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一结论影响着中国景观设计艺术。
结束语:
社会发展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对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推广有重要的作者。今天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学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必须遵循的科学。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在景观设计加工技术的建设与管理上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改变了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现代景观的艺术设计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已成为发展的方向。生态科学思想和原则的典型景观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美] 弗瑞德・A・斯蒂特.生态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戴志忠,杨震,熊伟.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黄献明,邹涛,粟铁,夏伟,等.生态设计之路――一个团队的生态设计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尹定邦,柳冠中,马春东.生态・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赖尔聪. 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张健 ,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环境与艺术设计论文篇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教育
【摘 要】主要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发展脉络,指出了其主要特征,结合国内高校对本学科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教育
环境设计和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科的发展,既有社会无意识的经验积累,又有西方特定设计学派的具体规范和引导。可以说,这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学科。与工业设计相区别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追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对人的身心有更为隐秘、更为直接的影响。我国艺术类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面对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
1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环境艺术这个概念很广泛,不仅包括环境与设施的计划、空间的装饰、造型的构造与表现等艺术设计手段,也包括理论性知识如采光量的计算和心理学的感知。环境艺术是审美功能与使用功能的体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是二战后突然兴起的,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成为了市场动力,相对稳定的环境也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保障。狭义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新艺术运动的后期体现,但是关于艺术设计的概念,实际上在古代就已经很丰富了。
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人类生活活动中分化出来的。每一个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所表现的内容,还是为适应其内容而运用的形式,都根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不同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在不同的地区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人类进行磨制石器,制作工具,在岩壁上作画记事的过程中,实现了最基本的艺术创造。这一阶段的环境艺术设计与原始人类的生活直接融合在一起。农业社会的艺术创造,大多与宗教活动分不开的。贵族们追求金壁辉煌的形式、贫民们追求朴素的形式,而各宗教则喜好高大威严的形式。农业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巨大的,似是由于当时的背景所决定,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取得的理论成果并不太多。工业社会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设计理论,从此艺术设计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艺术运动,包括工业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青年风格运动,分离派运动等等。导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是多样的。二战后,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逐渐形成,即与传统的建筑、家具设计、工艺美术相区别,又在大范围上包含其中的内涵,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与设计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环境艺术设计也出现了较大的改观。
环境艺术设计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首先,独立性和容纳性更强,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其次,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艺术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第三,专业设计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大众参与的势头也将有所加强。第四,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普遍具备“绿色设计”理念。
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2.1 综合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
2.2 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细分的话,有室内环境设计、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建筑专业大多是工科培训体系培养出来的,在进行建筑时,会更多的从技术和理化性质方面考虑问题。工艺美术专业大多是艺术学科培训体系培养出来的,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会更多的从感性方面考虑问题。总体来说,针对不同的设计领域,有独立性的设计特点。
2.3 创造性
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环境艺术设计有创造性的特点,设计者的独创性思维为是设计果实的源泉。
2.4 适应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3 如何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是高校广泛开展的热门课程,培养的设计人才也是社会上紧缺的。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培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概括如下:
首先,盲目扩张,学校招生后却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师资与硬件教学设备。造成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放松,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差。
其次,过分强调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艺术感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重在对人营造美的氛围,过分的强调职业技能培训,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过分强调市场效应,一味的跟着市场走,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足,把设计当成一种纯粹的商业利益。过分的强调学生的就业率,从而促使教学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第三,依赖性较强,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突出表现为过分对计算机的依赖,这打破了环境艺术设计原有的特性,难以真正实现设计艺术创新突破。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从事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计算机相关设计软件而完全忽略了设计的创意
最后,设计作品表现力差,突出表现为对别人作品的模仿与借鉴,华丽的效果掩饰不了内容的贫乏,创新性极差,作品只是商业快餐,毫无生命力。
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的设计人才,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转变设计观念,加强导论教育。学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现在很多高校都是2+2模式,先经过2年的基础课学习,再经过2年的专业方向分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学生进校后,校方即有责任给他们划出一幅专业“导游图”。告诉学生学习环境艺术专业需要三套思维方式,“艺术家的眼光,科学家的态度,企业家的头脑”,让他们知道“喜欢彩虹就不能怕雨”的基本道理。
其次,加强艺术修养训练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科学的统一。艺术的特征在于其创新性和审美性;科学则在于它的不间断性、无穷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除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设计色彩和造型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美学和艺术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对美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越是具有个性和创新的设计作品,则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和人们的喜爱。
最后,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环境艺术设计课题的确立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企业结合用实际项目进行设计教学,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设计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由于结合真实设计项目,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是给人带来美,让人们享受美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是从原始社会人类劳动中来的,并在工业化社会中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近年来受到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环境艺术设计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成果。本文同时分析了我国高校对于设计人员培训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我国能够及时的培养出适合信息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l]李泉涛.施国盘.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田.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姬勇刚.浅谈现代设计艺术教育0].美术向导2007
[3]潘鲁生著.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