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音乐的美学原理及审美趋向
时间:
贺婷婷1由 分享
内容摘要:音乐和体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听觉上的美好享受,一个是展现力量美的视觉盛宴,但它们都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演绎出来的精神产物,都是旨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早在原始社会,祖先们就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怡情健身作用的“乐舞”。在体育中穿插音乐元素,两者相互辉映,相辅相成,不仅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美育功能,更增加了体育运动的表现力。在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例如体育舞蹈、体操、花样滑冰等。很多体育项目通过合理地运用音乐伴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体育 音乐 联系 美学原理 审美趋向
目前,世界通用的“语言”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而是音乐和舞蹈,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增加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体育音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音乐,一种是辅助音乐。功能音乐主要是为体育活动服务的,例如运动会的开幕式、颁奖仪式等,这些音乐是为了增强现场的活动气氛。辅助音乐主要是辅助运动员表达情感,使运动员的体育动作富有情感,更具生命力且能够感染观众,是体育运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体育音乐的美学原理
首先,体育音乐能够使人放松身心,让人们在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中锻炼身体。这种方法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怡情修身。听着悠扬淡雅的音乐,身体也不禁跟着运动起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享受。通过这种运动,人们的健康得到了保证,精神上也能获得满足,动作和情感上获得共鸣,刚柔结合,达到了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对于运动员来说,音乐可以缓解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压力,使运动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加充分地表现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另外,聆听一些节奏舒缓、宛转悠扬的音乐,再加上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可以缓解人的疲劳。
其次,体育音乐能够使人增强对体育动作的记忆力,使我们在做体育动作时注意力更加集中。音乐能刺激我们的中枢神经,对大脑的记忆有启示和引导的积极作用。身体动作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更有助于提高我们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能力。比如做广播体操,广播里的体操音乐就是我们的口令,我们都是根据音乐里的节拍做好每一个动作的。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广播里的音乐,体操的美感就会减少很多。这也说明了音乐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在集体的体育项目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表演者只有跟着体育音乐的节拍,才会展现出体育项目的整体美感。
再次,体育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音乐的创造需要想象和创造力,体育动作的创造也同样离不开创造力,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互相补充,获取灵感,创造完美的舞蹈动作。好的音乐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内心的感动,这种感动再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交相辉映,能够带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美妙的音乐能够激发运动员的创造灵感,使运动员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动作。体育动作本身缺少一些灵性和思想,而音乐恰好弥补了这些。我们可以从音乐领域找寻体育动作的创作灵感,所以不应忽略对体育音乐的理解。人的情感变化与人体运动的影响,对体育舞蹈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最后,体育音乐能够增强体育动作的表现力。例如音乐赋予健美操动感的生命力,使健美操处处体现出其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的特点。在音乐的带领下,舞蹈动作更加连贯有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健美操的健康与美感。民族音乐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是音乐和体育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太极拳以其轻柔舒缓的动作完美地表现了中国古典音乐淡雅悠扬的特点,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精髓。练太极的人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细细体会每一个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另外,音乐在花样滑冰这项体育运动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花样滑冰的观赏性,不仅要求运动员在提高动作难度上下功夫,还要重视音乐的选择。好的音乐能够调动参赛现场的活动气氛,使观众随着音乐不断感受表演者的力量和优雅,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喝彩。相反,如果没有音乐的配合,运动会现场就会显得异常沉闷,观众也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舞蹈。体育与音乐的结合恰恰满足了观众动静结合、刚中有柔的审美特征。由此可见,音乐能增强人们对体育动作的领悟能力,使人们的运动意识和协调性大大加强。
二、体育音乐的审美趋向
审美体验是跟每个人的直觉、感受、经历、经验等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体育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审美趋向就是所有观众审美体验的综合体。笔者认为,好的体育音乐应该是给人们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灵体验,这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虽然受个人主观感情的影响,但群众的耳朵和眼睛是公平公正的,能被所有观众认可叫好的就是最动听的体育音乐。当今社会体育音乐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将艺术与精神融为一体,着重在于表现人类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运动员在继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朝着“更美”的目标前进。体育运动不再是赛场上纯粹力量的较量,更是气质、精神和美感的角逐。音乐作为体育的新鲜元素,不断地提升着体育的艺术品位,反过来,体育又为音乐提供了最生动的形象,这恰恰体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展示生命的风采。
当然,体育音乐也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体育音乐变得高雅,脱离低级趣味呢?笔者就增强体育音乐的审美性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体育音乐审美是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美好的心灵体验。所以要想提高体育音乐的美感,要从听懂音乐开始做起,要透彻地理解音乐的精髓和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从《梭罗河》里我们听到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从冼星海的《二月里来》,我们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我们要广泛地聆听世界音乐,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熟悉每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听出各个节拍的音色特点,看懂每个运动员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音乐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力。
其次,要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是与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相符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影响一个人对音乐和体育的感受力。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是我们审美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在欣赏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感情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在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的同时也能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熏陶。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是体育的灵魂,是其美的根本所在。音乐是运动员表达感情的主线,而体育则是感情的表达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体育的意境和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使体育动作更富有感染力。音乐让观众也进入到运动员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中,令人心驰神往。
研究表明,音乐几乎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例如,在创造体育动作的过程中,音乐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播放美妙的音乐能够使运动员快速进入训练状态,还可以减轻疲劳;在体育表演的过程中,音乐能协调动作的节奏,增强表现力,激发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成绩。
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再接再厉,加强体育与音乐的有机融合。要根据体育动作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音乐,还可以对音乐进行适当的剪辑和加工处理,使之与体育动作完美融合,从而达到使运动者身心合一、健康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泉.谈音乐与体育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孙娟.功能性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王欢.配乐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长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李莘.健美操音乐的深层次功能与选配原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
关键词:体育 音乐 联系 美学原理 审美趋向
目前,世界通用的“语言”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而是音乐和舞蹈,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增加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体育音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音乐,一种是辅助音乐。功能音乐主要是为体育活动服务的,例如运动会的开幕式、颁奖仪式等,这些音乐是为了增强现场的活动气氛。辅助音乐主要是辅助运动员表达情感,使运动员的体育动作富有情感,更具生命力且能够感染观众,是体育运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体育音乐的美学原理
首先,体育音乐能够使人放松身心,让人们在一种舒适优雅的环境中锻炼身体。这种方法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怡情修身。听着悠扬淡雅的音乐,身体也不禁跟着运动起来,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享受。通过这种运动,人们的健康得到了保证,精神上也能获得满足,动作和情感上获得共鸣,刚柔结合,达到了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对于运动员来说,音乐可以缓解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压力,使运动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加充分地表现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另外,聆听一些节奏舒缓、宛转悠扬的音乐,再加上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可以缓解人的疲劳。
其次,体育音乐能够使人增强对体育动作的记忆力,使我们在做体育动作时注意力更加集中。音乐能刺激我们的中枢神经,对大脑的记忆有启示和引导的积极作用。身体动作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更有助于提高我们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能力。比如做广播体操,广播里的体操音乐就是我们的口令,我们都是根据音乐里的节拍做好每一个动作的。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广播里的音乐,体操的美感就会减少很多。这也说明了音乐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在集体的体育项目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表演者只有跟着体育音乐的节拍,才会展现出体育项目的整体美感。
再次,体育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音乐的创造需要想象和创造力,体育动作的创造也同样离不开创造力,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互相补充,获取灵感,创造完美的舞蹈动作。好的音乐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内心的感动,这种感动再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交相辉映,能够带给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美妙的音乐能够激发运动员的创造灵感,使运动员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动作。体育动作本身缺少一些灵性和思想,而音乐恰好弥补了这些。我们可以从音乐领域找寻体育动作的创作灵感,所以不应忽略对体育音乐的理解。人的情感变化与人体运动的影响,对体育舞蹈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最后,体育音乐能够增强体育动作的表现力。例如音乐赋予健美操动感的生命力,使健美操处处体现出其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的特点。在音乐的带领下,舞蹈动作更加连贯有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健美操的健康与美感。民族音乐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是音乐和体育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太极拳以其轻柔舒缓的动作完美地表现了中国古典音乐淡雅悠扬的特点,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精髓。练太极的人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细细体会每一个动作的力度和速度。另外,音乐在花样滑冰这项体育运动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花样滑冰的观赏性,不仅要求运动员在提高动作难度上下功夫,还要重视音乐的选择。好的音乐能够调动参赛现场的活动气氛,使观众随着音乐不断感受表演者的力量和优雅,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喝彩。相反,如果没有音乐的配合,运动会现场就会显得异常沉闷,观众也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舞蹈。体育与音乐的结合恰恰满足了观众动静结合、刚中有柔的审美特征。由此可见,音乐能增强人们对体育动作的领悟能力,使人们的运动意识和协调性大大加强。
二、体育音乐的审美趋向
审美体验是跟每个人的直觉、感受、经历、经验等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体育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审美趋向就是所有观众审美体验的综合体。笔者认为,好的体育音乐应该是给人们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灵体验,这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虽然受个人主观感情的影响,但群众的耳朵和眼睛是公平公正的,能被所有观众认可叫好的就是最动听的体育音乐。当今社会体育音乐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将艺术与精神融为一体,着重在于表现人类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运动员在继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同时,朝着“更美”的目标前进。体育运动不再是赛场上纯粹力量的较量,更是气质、精神和美感的角逐。音乐作为体育的新鲜元素,不断地提升着体育的艺术品位,反过来,体育又为音乐提供了最生动的形象,这恰恰体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展示生命的风采。
当然,体育音乐也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体育音乐变得高雅,脱离低级趣味呢?笔者就增强体育音乐的审美性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体育音乐审美是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美好的心灵体验。所以要想提高体育音乐的美感,要从听懂音乐开始做起,要透彻地理解音乐的精髓和要表达的情感,例如,从《梭罗河》里我们听到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从冼星海的《二月里来》,我们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我们要广泛地聆听世界音乐,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熟悉每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听出各个节拍的音色特点,看懂每个运动员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音乐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力。
其次,要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是与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相符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影响一个人对音乐和体育的感受力。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是我们审美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在欣赏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感情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在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的同时也能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熏陶。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是体育的灵魂,是其美的根本所在。音乐是运动员表达感情的主线,而体育则是感情的表达方式,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体育的意境和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使体育动作更富有感染力。音乐让观众也进入到运动员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中,令人心驰神往。
研究表明,音乐几乎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良好的促进效果。例如,在创造体育动作的过程中,音乐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播放美妙的音乐能够使运动员快速进入训练状态,还可以减轻疲劳;在体育表演的过程中,音乐能协调动作的节奏,增强表现力,激发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成绩。
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再接再厉,加强体育与音乐的有机融合。要根据体育动作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音乐,还可以对音乐进行适当的剪辑和加工处理,使之与体育动作完美融合,从而达到使运动者身心合一、健康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泉.谈音乐与体育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孙娟.功能性音乐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王欢.配乐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长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李莘.健美操音乐的深层次功能与选配原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