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美术学视域下昂昂溪与呼伦贝尔两地原始石器文化之比较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美术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美术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术学视域下昂昂溪与呼伦贝尔两地原始石器文化之比较

  黑龙江的流域面积排名世界前10,在此184.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曾经出现过辉煌灿烂的原始石器文化,是我国北方草原石器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的交汇之地与代表地区,其中又以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发现最为突出。昂昂溪文化位于黑龙江流域的腹地,地处典型的湿地及平原地区。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位于黑龙江上游,地处典型的山地边缘地区。昂昂溪文化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境内的39处遗址为核心,分布辐射至整个嫩江下游的龙江、碾子山、江桥、扎龙、泰来、梅里斯、富裕、查哈阳、讷河等处,是我国细石器文化成熟期的代表。呼伦贝尔市目前的行政区划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市,境内多有原始石器文化遗存,包括哈克文化、辉河水坝、扎赉诺尔、扎赉特旗等处,与其北部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的远东石器文化有近似之处。其中的扎赉诺尔人是与北京人同时期的早期原始文化类型。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石器文化多有联系,如呼伦贝尔扎赉特旗和与齐齐哈尔南部地区两处遗迹、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和齐齐哈尔北部在石器的种类、形制等方面就多有关联。两地石器种类都十分丰富,细致的功能用途分工和有针对性的选材及加工工艺都体现了两地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和发展的高度。从美术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二者在分布特点、石材选择、加工方法、形态种类、特色器型等方面进行比较,了解黑龙江流域原始美术的发展。

  二、两地石器文化分布特点之比较

  (一)与河流水系的关系之比较

  此方面的情况两地相同,都是紧密围绕水资源及渔业资源丰富的河流或沼泽而产生并发展的。两地石器文化都是紧密依托本地水源而孕育,在主流和支流都有分布。昂昂溪文化位于嫩江中下游,嫩江主航道穿行其间,且在周围多有河滩、湖泊分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且中间多有低丘高岗可供先民筑屋居住,既可方便就近取水和渔猎,又可以在汛期居高以避险。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大兴安岭是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也是额尔古纳河与嫩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多条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岭东河水南流汇入嫩江,而岭西河水北流注入额尔古纳河。境内河汊纵横且少有激流险滩,涉水容易,原始时期常见10公斤以上的淡水鱼,成为两地原始石器文化孕育的物质基础。

  (二)与石材矿脉的关系之比较

  昂昂溪位于嫩江的下游,河滩宽阔平坦且多有沼泽湖泊,石材矿脉到此都是零星出现在河滩上。河床底下倒是有储量巨大的矿脉,但是原始先民无从知晓也无力开采。昂昂溪石器的石材多在生活营地就地取材,换言之,是直接在方便获取石材处建立生活营地。尤其是优质玉髓、玛瑙,都是在嫩江河滩中采集,为石料系统当中质地最优的“籽料”,昂昂溪本地先民的营地就建在距离河滩湖泊仅十几米的丘岗之上。呼伦贝尔位于河流的上游,且近邻山地,其矿脉多依山而存,而临近矿脉之地往往都没有充足的水源,于是本地先民的营地都建在与矿脉有一定距离之处。所以呼伦贝尔地区石器的石材多取自于距生活营地有一定距离的产地,石材产地多为山脚甚至是山坡处,为石料系统中质地仅次于籽料的“山料”。

  三、两地细石器材质之比较

  (一)两地细石器材质的相同点

  两地石器材质有相同之处,都有玉髓、玛瑙、蛋白石、燧石、石英石、砾石等材质。两地石材中,玛瑙、玉髓、蛋白石等高硬度石材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华北、西北、华中等地石器那种砾石占较大比例的情况截然不同。两地在石材选择方面都视那种几乎完全透明的优质玉髓为最为珍贵的石材,用来制作最为精美的石刀。而且两地在石刀的形制方面还有密切联系,两地的玉髓石刀皆为石骨复合器、骨质刀柄、玉髓质刀片。昂昂溪本地石刀为单排刃,呼伦贝尔本地石刀为双排刃。

  (二)两地石器材质的不同点

  两地石材较为相近,但也有差异,在各类石材的数量比例上有所不同。昂昂溪石材中的玉髓和玛瑙的比例相对更大一些,而呼伦贝尔石材中的蛋白石、燧石以及石英石的比例相对更多一些。昂昂溪文化的石器,在选用优质玉髓、玛瑙来制作石镞等精密石器的同时对燧石的加工有侧重,本地出现的相对大量燧石材质的小型石核和刮削器便是?C据。而且昂昂溪文化石器中有一类为黄色玉髓和墨绿色玉髓,当今被本地称为“江黄”和“鸡肝”。以此两类石材制作的石器以精美的石刀(从体量和形态上讲应属大石器)为代表。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的石材在白云岩、石英砂岩、黑曜石、流纹岩和水晶等类别上也有体现,这些石材在昂昂溪石器中很少见。而且黑曜石本身也不是在呼伦贝尔本地出产,在客观上成为呼伦贝尔石器文化与其他地区关联的证据。

  四、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之比较

  (一)两地细石器加工方法的相同点

  两地石器在加工方法方面有明显的相同点,都是以压制法为代表工艺。两地石器文化的前期都以打制法为主,后期又都是以压制法为主。而且,两地石器都为典型的细石器文化,在经历了单纯打制法的前期之后,很快便进入以压制法为主的中后期。相比较而言,呼伦贝尔石器打制法延续的时间比昂昂溪文化略长一些。两地石器在压制法通行的中后期,打制法作为压制石器粗加工阶段的工艺也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就不常见那种仅仅运用打制法加工的石器器型了。压制法是先用打制法在大石核甚至是原石上敲打下石片,然后在此石片上运用压制法进行深入加工,主要的加工目的是为了得到锋利的刃口和锐利的尖端。像石镞或石刀则是直接运用压制法在石核上压下石叶,石叶的形态远比石片要规整,更加符合进一步加工的要求,石叶从石核上被压制剥离下来之后再继续运用压制法进行密集加工,不但是为了提高刃口或尖端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因对器型本身的修整而孕育了最早的艺术审美的萌芽。两地多出产硬度较高的石材,所以除了较为精巧细致的使用操作之外,一般意义上的砍砸、切割、锥刺、挖挑、钻孔等操作需求只用打制法制成的打制石器即可满足。至于数量巨大的精致压制石器的出现不仅是本地石器工业发展规模化、工艺化、精细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本地原始艺术审美意识觉醒和原始美术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   (二)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

  两地石器加工方法的不同点在于,在呼伦贝尔未发现有磨制法或琢制法,而在昂昂溪石器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琢制法和磨制法。此两种加工方法在昂昂溪石器工艺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却与具体器型的具体加工相关联,是本地石器发展特殊性的体现。昂昂溪文化为细石器的成熟期,出现了很多制作十分精细,用途十分特殊的工具器型,如小型石核、石球、石珠等。其由于石材硬度过高无法进行一般意义上的磨制,只能采取琢制的方法,此类加工方法形象的描述就是“十分精细精巧的小敲小打”,此种方法耗时耗力但最终的器型加工完整、精巧细致,配合以玉髓玛瑙材质特有的光泽和色彩,使得器物在高效使用的同时也具备了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感,成为了具审美属性的原始美术的代表,此方面的标志器型为小型石核等。

  五、两地石器种类之比较

  (一)两地石器种类的相同点

  两地细石器种类有相似之处,都是典型的细石器文化代表。除了少量的以打制法为主要工艺的砍砸器和尖状器等大石器之外,两地其余的石器都是以选材精良、压制而成的石镞、石刀、石钻、刮削器、尖状器、投枪头、雕刻器等压制石器为主的小石器和细石器,而且都出现了石木复合器或石骨复合器。值得注意的是两地都出现了非实用目的的装饰品和礼制品,如玉环、玉管等。在半成品方面都有不同体量及长度的石核及石叶。两地都出现了比例较大的石镞和石刀,其选材严格,造型精美,压制细密。

  (二)两地石器种类的不同点

  两地石器种类不同之处亦很明显,是两地各自原始经济文化类型的不同反映。呼伦贝尔石器更多地体现出一般意义的细石器文化类型特征,其中石器的功能用途在采集、渔猎、狩猎等方面的数量相对平均,狩猎方面的倾向略大。呼伦贝尔石器在狩猎文化方面的倾向可以从相对于其他地区石器中数量比例较大、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刀类器型中得以体现。呼伦贝尔石器中的石刀造型精美,多为石木或石骨复合器,结构相对复杂,加工工艺繁琐而精密。其石器部分主要体现在刀片本身,骨器或木器主要体现在刀柄上。其中最为精密且精美的石刀代表是骨柄双刃复合石刀,其不但适合对兽皮的切割,更适合劈砍和投掷,是狩猎生产中的绝佳工具。而相比较之下,昂昂溪石器更多地反映出渔猎文化和原始定居农业文化的特征,其中有相当数量比例的渔猎用途石器,如数量相对较多的剔挖器、刮削器等。其中也有相当数量比例的原始定居农业用途石器,如播种器、石锄、石铲等。尤其是大量的播种器和石锄,是昂昂溪本地出现原始农业和长期定居生产生活模式的重要证据。

  六、两地细石器特色器型之比较

  (一)昂昂溪的特色器型

  昂昂溪石器文化中特色器型有二,剔挖器和小型石核。剔挖器是当地发达的渔猎文化的直接体现,多用优质玉髓、玛瑙材质制成,是典型的小石器。其加工工艺简练,充分利用材质本身剥落后成弯曲?畹淖匀惶匦裕?加工成尖锐状,多从事掏剔或挖挑等较为精细的操作。小型石核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较为广泛,此方面从加工工艺和艺术成就上讲是昂昂溪文化最高。昂昂溪出土小型石核数百件,多为直径1.5cm以下的精巧小件,以玛瑙玉髓材质为主,其功能用途至今尚未完全揭秘。昂昂溪石器中的播种器和石锄在呼伦贝尔地区虽然不曾见,但播种器和石锄等原始农业器具在其他地区的原始农业石器中也有较广泛出现,所以其特色不如剔挖器和小型石核那样突出。

  (二)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

  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是石骨结合的复合器。其形制独特,功能强大,选材精良,且尚有多处存疑的谜团未解。其是典型的多材料复合工具,而且从选材和加工工艺上可以明显看出原始美术的思考和艺术目的的实践痕迹。首先选取优质的玉髓石材,而且多为较通透的白色玉髓,压制成平行四边形的薄片,再将四边压制出锋利的刃口。单纯地考量此石刀片,其独到的设计思维、精细的加工工艺、巧妙的组合方式便足以令今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取如腿骨等较长部位的兽骨一根,在兽骨两侧开凹槽并将玉髓片镶入其中。该类器型是典型的狩猎生产工具,且使用效率极高,可以轻易劈砍或切割,甚至可以进行远距离投掷。每把石刀都不是由一片这样的石刀片组成的,而是由八到十片不等的多片组合且多为双面刃,所以从形制上讲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刀”而带有明显的“剑”的属性。从使用功能上实际上是兼刀的切割、斧的劈砍以及剑的精巧于一身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器型在美洲的玛雅及印加等古文明中也多有出现,似乎可以作为探索东北亚与美洲大陆原始文明发展脉络关系的研究切入点。

  七、结论

  经上述对昂昂溪和呼伦贝尔两地石器文化的分析可得出下列结论:

  第一,在遗迹分布方面,两地都集中在水源丰富之地。呼伦贝尔石材多采集于与生活营地有一定距离的山地边缘,使得石材的采集成为专项生产劳动。昂昂溪石材都分布于生活营地旁的河滩,可随时拾取。

  第二,在石材种类方面,两地都有玉髓、玛瑙、石英石、砾石、燧石等。昂昂溪的特色石材为玛瑙和玉髓,呼伦贝尔的特色石为蛋白石、石英岩、流纹岩和水晶等石料。此外,呼伦贝尔石器中还有非本地出产的黑曜石材质。

  第三,在加工工艺方面,两地都以打制法和压制法为主体。昂昂溪还保存有少量比例的磨制法和琢制法,呼伦贝尔未见此两种加工方法。

  第四,在器型种类方面,两地都是细石器文化的代表,不同之处在于针对而言昂昂溪石器中与渔猎经济生产生活相关的石器比例高于呼伦贝尔石器。在石器文化发展的后期昂昂溪石器更多地凸显出定居农业的文化倾向,而呼伦贝尔石器更多地持续在狩猎文化的发展方向上。

  第五,两地石器的特色器型比较后得知:两地共同的经典器型为精细加工的石镞。昂昂溪的特色器型是玉髓玛瑙材质的剔挖器和小型石核,都是典型的小石器。呼伦贝尔的特色器型是优质玉髓材质的石骨复合刀型器,单体石器(含石器构件)以小石器为主,但最终的组合石器有明显的大型组合石器的发展倾向,且与美洲大陆的原始石器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美术论文相关文章:

1.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2.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

3.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

4.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篇

5.关于版画的毕业论文

406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