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美术 >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美术欣赏论文

  美术欣赏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和培养国民审美趣味和美术学素养,利用对好的美术作品的认识,强化审美、想象、情感、理解,提高审美评论能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欣赏论文篇1

  浅析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上好小学美术欣赏,大有益处。文章从"通过情境创设,内化学生的体验;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美术欣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境体验;问题探究;联系实际

  上好小学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大有益处。它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让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1.要加强理论学习,构筑欣赏的支撑点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知识重在研究,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支撑。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的误区。这就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的创作远远不只是为了形象,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要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2.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师必须把课堂交还给学生,革除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弊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多给学生主动探讨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3.要把握学科特征,找准欣赏的切入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课的特征。要避免课堂上过多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章句,这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 另一方而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课上成故事课、历史课,对美术作品的阐述,应基于市美教育的主渠道,过多地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4.联系人文环境进行欣赏教学

  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文环境,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时不能只注重技法的介绍,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 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5.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5.1 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5.2 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5.3 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地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6.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

  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把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可以欣赏世界名著或是世界的优秀遗址,也可以来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景和物,因为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古迹,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书本上的内容时,就容易忽略了身边这些丰富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如我们身边的岳庙,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西湖西北角。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岳飞纪念地。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西泠印社、印学博物馆、盖叫天故居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址。引导学生多了解身边的民族英雄,自己家乡的优秀遗址,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让学生了解到欣赏是不同形式和不同领域的,美术欣赏不是单一的欣赏,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欣赏。

  总之,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

  美术欣赏论文篇2

  浅析美术欣赏课

  [摘要]新课改强调美术课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能力 学习方式 教学环境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改强调美术课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在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呢?下面就谈一下我对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想法:

  1.改变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上课开始就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然后教师便从头到尾的讲,学生从头到尾的听。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投入讲,学生漠然听的后果。“欣赏”成了“讲赏”。教学结果不言而喻。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才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美术课上教师的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欣赏感受,又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为此,我觉得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

  1、上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预习美术课,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拉近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上《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齐白石”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画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上课时再欣赏作品,学生就会言之有物。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初步的感觉。例如,在上《中外建筑》一课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学生从观察和读资料中看到了故宫的辉煌大气,知道了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通过阅读知道了印度泰姬陵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构成,是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接下来为欣赏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会;例如在学习《画家梵高》时,观察和学习画家用黄色和螺旋线条的这些特点,这代表了他的绘画风格。从而在分析作品时就有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4、对作品的评价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交流的自由性,又突出了学生的语言交流的特点。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改变欣赏程序

  在欣赏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及相关信息,通过介绍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过程可采取以下环节:

  (1)叙述: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技法等;例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学生要说出画家的作品和对画家的简单了解。

  (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分析;例如上《清明上河水图》一课,学生要对绘画的设色、散点透视构图有一定的了解。并分析作品造型特点,为学生学习和临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说明: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例如《清明上河水图》学生要介绍画家张择端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以便对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

  (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一定的美术术语,引导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表达能力。如欣赏建筑时渗透“建筑结构”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意思。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语言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欣赏和讲解,也能自信、自如地表达审美的感受。

  3.营造欣赏氛围

  上课时还要抓准学生的心态,多多鼓励学生,可以采用“对话式”教学。可以提问: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如果要你画你会怎样画?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同时还要注意,多为学生创设欣赏情景和自由交流的时间,促使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在欣赏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例如上《飞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古筝曲渲染气氛。同时配上有关的古诗词,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从而在享受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环境。

  4.激活欣赏的兴趣

  欣赏课要摆脱以往平静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老师在备课时要重点注意的,要多用时间和精力,下功夫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梵高》一课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向日葵》它的色彩和形象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欣赏课。

  5.创建宽松的环境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师出示一幅陌生的美术作品,学生一定会有一颗好奇的心和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所以课前我们要给学生布置搜集关于作品的资料,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课上还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还给学生的”主人”地位,让学生交流,教师辅导和指点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

  总之,要想上好美术欣赏课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美术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参观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美术欣赏论文篇3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摘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在美术教学时应注重美术欣赏、审美情趣发展,同时在课堂上也要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开放、创造、锻炼独创思维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关键词]欣赏能力提高 情感 文化情境 创新 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呢,本文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

  二、教会学生领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种者》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画面的意思,欣赏苏联雅布隆斯卡娅的《粮食》时,学生就应该知道当时苏联经过战后洗礼,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三、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要多方面着手

  每一个同学的审美都是有差别的,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正是美术欣赏的魅力所在。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搞教师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应该有差异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统一性,告诉学生这些,有利于他们进行积极思维,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增强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新课程标准为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统的以传授美术技能技巧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造就有充分艺术创造力的画家,更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发挥特长,表现个性,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去培养学生的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术史论和多少美术技法理论,其根本目的是学会用一种美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念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学评价观,从而更好地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促进教育功能延伸的职能性,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自己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懂得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为已任,使学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渗透到学习中。


猜你喜欢:

1.美术欣赏论文优秀范文

2.关于美术鉴赏论文

3.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论文

4.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论文

5.现代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302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