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学论文
音乐传播学论文
音乐与音乐传播如影随形,息息相关。音乐教育又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人类进行音乐传播的最有效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传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传播学论文范文一:开放大学模式下手风琴音乐传播与发展
一、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沿革
手风琴作为键盘类乐器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中国的手风琴音乐长久以来深受西方音乐元素的影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日趋成熟,逐渐普及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门艺术。20世纪初期,手风琴音乐刚刚传入中国,仅仅作为和声和口琴乐队的伴奏乐器出现,手风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受到很大局限。50年代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音乐事业得到充分发展,手风琴音乐也随之兴盛起来,由原来单一的伴奏模式转为独立的演奏模式,并且在演奏、教学、理论研究和音乐创作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进而涌现出诸多青年手风琴演奏家以及众多演奏曲目。随着80年代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引进,手风琴的演奏方式和演奏曲目得到了很大丰富。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和声来丰满乐曲,提高作品的意蕴层次。手风琴的舞台表现形式也很灵活,尤其是俄罗斯民族乐器巴扬的出现为我国的手风琴艺术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它均衡了左右手的联合度,拓展了手风琴音乐的传播途径。这一时期的手风琴音乐已不满足于以往那种“民歌加和声”“主题加变奏”的思维模式,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个性化的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之路。
二、开放大学模式下手风琴音乐的传播途径
目前,我国手风琴音乐的现场传播方式由群众性歌咏活动逐渐转向专业化的舞台艺术,由通俗化转向专业化。现场传播方式的优点是让接受者更直观、更具体地感知音乐带来的独特魅力,缺点是音乐传播的广泛性受到很大局限。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让欣赏者更真切、更详细地了解手风琴这门艺术,有利于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手风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在开放大学模式下,手风琴音乐的传播途径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志坚说:“开放大学首先是一所大学,开放、多元化、国际化是它的定位。”开放大学在开放加包容、传承加创新的指导思想下,以学习支持、资源共享、远程服务的理念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传播手风琴音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网络办学体系,吸收手风琴发展史、欣赏方法、演奏技巧、以及不同时期和风格的曲目来完善、丰富手风琴艺术网络资源,通过远程服务的方式提高手风琴音乐的普及性。通过创建独具特色的专业网络课件,丰富开放大学手风琴艺术或专业的网络资源共享,让受众者在任何网络覆盖的区域都能欣赏、学习手风琴音乐,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进而促进手风琴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三、开放大学模式下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构思
第一,随着手风琴艺术的普及,手风琴音乐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现场传播向舞台和远程网络传播拓展,而远程开放模式的确定是建立在认真研究与把握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态势的基础之上。近十年来中国手风琴音乐从实践到理论,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引起了人们对手风琴音乐后续发展的深思。开放大学办学模式下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开放的理念。为了使手风琴音乐更好地发展,需要将民族化与国际化接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跨国教育文化交流与发展要求手风琴专业艺术的模式应具有国际视野,在专业资源、学科研究领域、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第二,伴随手风琴事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手风琴事业也展现出独特的风景。尤为可贵的是在十年的时间内,随着国内从业者艺术观念的拓展和审美范式多元化的重建,我国的手风琴表演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转换格式,逐步形成了创作手法多样化、体裁多元化局面。中国手风琴艺术从创作层面将中西方创作技法和演奏方式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曲风和演奏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化”音乐。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手风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气质在手风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手风琴民族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结语
手风琴音乐由20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以音色优美、和声丰富、表现力强、简便灵活、携带方便等特点逐渐为国人所接受。手风琴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繁荣大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放大学办学模式为我国的手风琴音乐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它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单一和多元相互通,将音乐与网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广泛传播。
音乐传播学论文范文二: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音乐传播的概念与功能
(一)音乐传播的概念
1.什么是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传播是人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和社会现象产生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传播”是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其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传”有“传递、传送”和“传授”之解释和运用;“播”有“播种、传扬、散布”的解释。传播学的学者们对传播所下的定义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的关系。其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教育)和娱乐。传播可以定义为“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信息互相传递的基础上能对人产生影响的一种活动与过程”,它应该既有相对的静态也有绝对的动态。
2.音乐传播赵志安认为音乐传播是指“信息化的音乐文化在社会环境中被交流与共享的系统活动过程,音乐传播具有多重属性。”音乐传播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有无意识传播,也有有意识传播;有不限受众范围限制的大众音乐传播,还有受众有限制的学校音乐传播、教会音乐传播、商业音乐传播;同时从目的来看,既有目的明显的音乐传播,也有无目的的音乐传播。以上音乐传播之间尽管存在着多重差别,但它们都包含有传播必需的五个因素及传播机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任何音乐现象都离不开音乐传播。这些音乐信息所运载的传播者的音乐意图,在为人们“分享”或“共享”。
(二)音乐传播的功能
音乐传播具有如下的社会功能:第一,音乐传播满足并且实现了各时期、各民族地区、各阶层年龄结构与职业结构的人们对音乐的一种需求,现实生活中并实现了音乐对人的多种形式和多方面的影响;第二,音乐传播与反馈的长期双相交流,使音乐风格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并以相对稳定的形态成为音乐艺术独特性的标志;第三,音乐传播的双向交流是否完美,是检验音乐家的艺术创造成果在特定时期之内和听众面前是否成功的尺度。第四,音乐传播是保存音乐风格或音乐艺术作品的唯一技术手段。在群体的“接力传播”中,音乐保存下来了。而具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当代音乐传播,
二、音乐传播在有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音乐教育者教育方式的多样化音乐传播的多样化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最大的变化便是教师与学生教育方式的平等性、获取知识的互补性,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从原来的“灌输观念”演变为“沟通观念”,使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变成“开放式”音乐教育。在音乐传播的最初阶段,音乐教育者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唯一提供者,音乐传播形式发展越来越快,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也在转移,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者,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来源,也不仅仅靠课堂,互联网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上可以搜索引擎到其他各方面的资源,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介手段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很多的知识也值得老师们去学习、借鉴。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得到开阔,这种互补、互助沟通的学习状态是音乐教育发展的一重大改变。
(2)校内教学过程音乐传播环境中,很多音乐之所以能取得大众接受,就在于制作人进行大量的宣传,在宣传同时又故意保留一部分,形成吊起受众胃口的效果,同时又给受众群体留下一个想象的自由空间,所以,在有效音乐教学中,课程导入的设计就尤为重要,能吊起学生胃口的导入就是有效的导入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感受应该有明显的视听觉冲击力。较强视听觉冲击力的形成,需要有合适的音乐素材、音乐版本、音乐感受时间等多方面的选择来达成。有效的感受只是手段,感受的下一步就是要有效的理解,有效的“解读”音乐,也能“解毒”音乐。
音乐传播学论文相关文章:
2.关于传播学的论文
3.传播学毕业论文
6.图书馆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