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篇1

  让音乐课堂融入学生心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音乐有偏见,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可学可不学,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

  一、创设独特情境,激发学生演唱兴致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当教师教给学生学唱歌曲的时候,如果是合唱还好,大家都会跟着老师唱,但是对于独唱的话,很多学生会感到不好意思,这给学生学习音乐带来很大的阻碍。为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独特的情境,结合音乐内容创设出的背景能够给学生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场景,吸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自觉地演唱歌曲,从而降低对唱歌的恐惧程度。

  比如在欣赏《小白船》这一曲音乐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节奏感,同时激发他们跟随音乐进行演唱的兴致,在投影仪上打出了一组划船的视频,然后这样引导学生:“假设大家目前在一艘小船上,外面下着下雨,我们在船上轻松地划着小船。”大家都纷纷进入教师所说的境界之中,教师继续说道:“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做划船的动作。”大家跟随教师所说的一边划船、一边听音乐,并随着歌曲的节奏不断加快和降低速度,刚开始学生们多少有点紧张,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但渐渐大家都放松了,一起随着音乐唱了起来,情境创设开始起作用了,最终大家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二、提出趣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在音乐欣赏课上,一般不需要学生演唱歌曲,但是需要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理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这些问题不要过于专业,但可以提出一些诸如节奏、情感等表面的趣味问题,从而加大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力度。

  比如在欣赏歌曲《牧童之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随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这首歌是采用什么样的节奏进行演唱的,是全部快节奏,慢节奏还是快慢结合的节奏。2.歌曲主要表达了作者内心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否体会出来?3.你有没有见过牧童,牧童一边放羊一边干什么?4.能否跟随音乐的节拍敲打桌子?”教师提出这三个趣味问题,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一边听歌曲,一边回答道:“整个音乐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欢快的,因此节奏感很快。”“我能感受到整个音乐给我带来的欢快的情感。”“我见过牧童,牧童一般都是一边放牧一边在牛背上吹笛子,而且牧童一般都非常厉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这些问题一一回答出来,同时增强了勇气和活力,思维得到了提升,对这一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自身表现力、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开展生动游戏,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游戏与音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生天性好玩,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地结合音乐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边玩游戏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所学的音乐曲目,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况适当开展各种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不要忘了引导学生演唱各种音乐即可。

  比如在欣赏《顽皮的小杜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玩这样一个游戏:“先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小杜鹃,然后让四个学生站在教室最后面,由教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配合着《顽皮的小杜鹃》的歌曲,让学生抢答听到的叫声是哪种动物的声音,谁回答对就能往前走一步,最先到达终点摘下小杜鹃的同学为最终获胜者,将获得教师的奖励。”这样的音乐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每位小学生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尽管只有一个同学能够获胜,但其他同学也在不断努力争取最好名次,这时音乐教育的游戏目的就基本达到,使小学生更快融入音乐教学中,从而促进身心、智力、个性、情感等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音乐能力和演唱欲望的培养,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将所学音乐融入内心之中,创设独特的音乐情境,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致,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开展生动的游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将音乐融入内心。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谈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观察策略运用

  一次音乐课,教师播放歌曲《我的爸爸》给幼儿听。音乐旋律温馨,歌词感人,体现了孩子对爸爸的爱。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幼儿一直在发笑,尤其男孩子的笑声更大,以至于教学无法继续。这样的课堂明显是无效课堂,如果教师视而不见,那以后的课堂教学也会这样。于是,教师暂停音乐播放,问大家:“你们笑得这么开心,是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小雨说:“老师,我听到了青蛙在里面叫,所以我想笑。”小陆说:“老师,这个音乐听起来像催眠曲,很好玩!”教师思索着:是暂停上课对这几个孩子当众批评,还是继续上课呢?如果当众批评,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果继续上课,可能会失去这一教育契机。于是,教师说:“原来你们听到的歌曲这么好玩啊!那再重新播放一次,你们要静下心来听,把你们听到的歌词和好玩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好吗?”当再次播放音乐时,幼儿们都听得很认真,也很用心,没有谁再笑了。显然,本节课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学效率也很高。

  一、学生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要善于观察――多关注

  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若发现一些突发情况,要善于分析问题,冷静对待,不能凭一时冲动去处理事情,要多包容幼儿,并借此抓住教育契机,从而提升课堂实效。在这节音乐课中,幼儿在听到歌曲中的声音时,觉得好玩不由自主地笑了,这种笑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的笑,但如果任由幼儿继续笑下去,势必会影响其他学生,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时,就要求老师能够及时观察、分析幼儿的这种表现,并灵巧地加以处理。如果老师没有这种观察能力和课堂智慧,还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思路继续授课,那么就无法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课堂也是一种机械被动的课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注幼儿,关注课堂变化。

  二、学生的声音如同花开的声音,需要细心倾听――多倾听

  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幼儿老师,课堂上要善于倾听,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当教师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暂停音乐的播放,静下心来倾听幼儿的心声,从他们的心声中捕捉教学契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课堂中发笑的几个小朋友的回答令老师意想不到,但如果老师不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不去判断他们的想法,那老师也就听不到幼儿“花开的声音”了,老师也就不会思考怎样来调整课堂教学、怎样抓住教学机会。古语云: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蹲下身子,多倾听幼儿的心声,听听他们内心的表白,听听他们的童言无忌,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施以有效的教育。

  三、学生的步伐如同小蜗牛,需要耐心等待――多等待

  著名作家张文亮写过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他在文中写道:“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幼儿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带着幼儿不也是在牵着一群“蜗牛”吗?面对这群尽力在爬的鲜活个体,教师难道不该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欣赏、去等待吗?这节音乐活动课中,小朋友听到音乐后开始发笑,如果老师不停下来询问幼儿发笑的原因,不去倾听幼儿发笑的理由,不去思考调节课堂的措施,那老师的步履匆匆就使自己失去了教育幼儿的一次好机会。郭元祥老师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这也符合《3~6岁幼儿教育指南》的精神和教育理念,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变“娃哈哈”教学为愉快教学,要让学生“开窍”――多启发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开心”,更要让学生“开窍”,不能把愉快教学当成是“娃哈哈”教学。在很多课堂教学和主体活动中,幼儿玩得非常开心,老师也很开心,至于幼儿学到了什么,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发展,很多时候老师是没有去思考的,只要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这节课就算结束了。其实不然,教育的宗旨是让幼儿获得根本的发展。比如,本节音乐活动课中,播放音乐时,幼儿听得很开心,但是有的孩子听到音乐大笑起来,以至于没有办法继续把课进行下去。在以往的教学中,这种充满笑声的课堂,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进度,这就是典型的“娃哈哈”教学,这不利于幼儿教育,并错失了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教育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开窍,因此,不能放纵这样的课堂,不能开展“娃哈哈”教学。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启导,理解歌曲中蕴藏的含义及情感,要让幼儿“开窍”。

猜你喜欢:

348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