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初中音乐论文发表

初中音乐论文发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初中音乐论文发表

  音乐,对于初中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审美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领域,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价值的体现十分重要。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音乐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音乐论文发表篇1

  浅析初中音乐欣赏

  摘 要: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形式,音乐欣赏在初中阶段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教学领域,此类现象是好是坏,是悲是喜?从初中音乐欣赏的地位作用、教学手段入手,进而讨论现代设备在初中音乐欣赏中的应用,并探析提高音乐欣赏质量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教学;听觉

  可以跨越国度、超越种族、逾越分歧的听觉享受想必只有音乐才具备这样的魅力与魔力吧。正如达尔克洛兹所说,音乐欣赏是令人最神往、最欣慰的体验人类共同情感的艺术。诚然,音乐欣赏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然而这门艺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存在情况如何?在此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一、初中音乐欣赏的作用、意义

  1.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和必要环节,在强化美学教育的社会大潮流里, 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中,艺术性的欣赏同样必不可少。音乐教育本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引领、深化,以此达到培育一个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欣赏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还可以在精神情感上得到满足,体会乐趣所在,更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在初中教育阶段,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的美学作用,用丰富、形象、生动的方式,富有情感地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为教育学生成为高素质、高品格人才奠定精神道德基础。

  2.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可能性

  面对中考压力,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度过的。因此,适当音乐课程成为其放松的重要途径,调节情绪,辅助促进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且,初中学生十几岁的花样年华,较之小学生更具有鉴赏力,这就为初中音乐欣赏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诚然,音乐课程已经作为一般要求在我国中学阶段普遍开设,但其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二、初中音乐欣赏发展现状

  1.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程在初级中学开设并实施多年,但实际教学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相去甚远。《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坚持“音乐欣赏贯穿于教学始末,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高尚人格。”但是实践中,始终没有把“审美”置于首要位置。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应用渗透到教学领域,也融入音乐课程,音乐欣赏中依赖数字科技、多媒体设备现象也日益明显、突出。

  2.对初中音乐欣赏方式的争议

  很多同仁赞同多媒体课件投入音乐欣赏教学使用,认为其突出优势尤其体现在如下三方面:首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学工具单一,比如黑板板书极其浪费时间,教学缺乏效率。其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情绪上的厌烦,借助多媒体炫目的画面、音效是吸引其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最后,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音乐情境,配合学生审美力、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

  然而,笔者对此观点并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与其大量、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数字化设备教学,尚且不如干脆不做使用,或许只有钢琴的音乐欣赏反而能突出音乐的感召力。当然,笔者也不否认少量的借助数字设备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率,比之录音机高质的音响更具备震撼心灵、透彻心扉的力量。但是,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图片化,其正确性十分值得推敲。首先,音乐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非具象性,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糜烂的追求视觉效果、概念表达本身就是对音乐根本的误解。

  正所谓“言之末乐之始”,音乐本来就不是具体形象可以解释的。强制性的解读只能导致音乐欣赏的片面、缺失,用具体的图像与音乐本身逐一对应,是将音乐欣赏的高层次体验活动生硬地弱化为低级的认知行为。其次,过多感官的参与只会削弱听觉的作用,弱化听觉对于音乐欣赏的至高且唯一的地位。音乐本身就是耳朵的专属,人为地加入图片、影视,把纯粹的艺术欣赏娱乐化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是不当的。

  三、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途径

  1.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

  两汉的《乐记》,将“声”“音”“乐”分别概述,“乐”指有伴随道具的乐舞,是一种极具参与性质的综合活动。早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音乐的创作也无处不在,即兴式的音乐活动随意自然又兼具生活艺术气息。虽然是感性认知活动的自发式表达,但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艺术高度。

  青少年的聆听还在直观的感知层面。表层的感性因素占据绝大部分,如何帮助学生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指引性作用。比如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感受做出行为动作上的表达,正视并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音乐细胞、音乐潜能,激发学生深层体验的同时带动学生的参与性,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游戏式地对待音乐欣赏。

  2.由此及彼,从音乐到艺术

  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精神核心,将各学科知识渗透进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达到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境界,培养学生从体验音乐魅力到放射式的照应所有学科、门类的学习、应用进而升华情感上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帮助学生摆脱各学科之间孤立甚至相互排斥的关系现状。

  这就要求通过各方面的听觉感性介入,从而丰富其体验性。培养独具音乐鉴赏力的耳朵、多元文化交织与本土文化,建设音乐知识体系,重新诠释审美高度的听觉模式。

  总之,音乐欣赏是门独到的艺术类别,正所谓“只可意会”,在音乐欣赏中弱化炫目的教学工具,使音乐欣赏回归耳朵的专享模式,践行“不可言传”的教学观,从教学细节中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雅丽.实时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6).

  [2]孙琦.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N].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

  初中音乐论文发表篇2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摘要:目前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落后。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教学过程多还停留在教学方面只管“讲”,学习方面只管“听”与“背”的模式上。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认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不能适应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直接面对基础教育老师必须对教学法进行探索,积极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 兴培养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在现今许多中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节奏教学上,一方面学生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却无法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节奏或通过唱谱自学一首歌,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花费高昂的学费进行器乐或声乐的专门训练。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单一的、老套的教学形式;理论、机械、枯燥、缺乏活力的内容,抑制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导致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创造力、想象力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理所当然应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适应新世纪的教育需求呢?

  一、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

  ①设问答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在欣赏音乐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自主性,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受音乐,捕捉到音乐形象。

  ②给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时,介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歌;《水浒传》热播时,介绍《好汉歌》,慷慨激昂的乐曲和热情洋溢的演唱,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③活用多种教学方法,增进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视与听、听与动、听与想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情感。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①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②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

  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教学内容是一堂音乐课的核心,也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师上一堂课,首先要将教学任务完成。而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讲解方法,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律动教学、创作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内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努力探索,争取找到该教学内容的最佳讲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讲解以外,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采用提问、思考、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教师还可以故意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错,请学生来纠正老师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去思索和鉴别。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实践证明,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远远不够。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而产生促德、益智、健体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31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