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欣赏教学是高中音乐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教育,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音乐才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高中音乐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高中音乐教育,对高中的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现写出来与广大同仁共勉,以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一点力。
一、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目标的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一切课程都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所以在新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它又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课是高中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不能偏离这些基本目标,一定要认真地贯彻落实,既不能过分地向学生灌输音乐的理论技术,又不能对音乐教学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当前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有的音乐教师把音乐普及教育当成了音乐专业教学,忽视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根本,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另一种情况相反,有的教师把音乐课当成是耍课对音乐课草草了事,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不到一点知识。
二、要重视音乐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作用
音乐课程的开设有其独特的意义,对高中生们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音乐情感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也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大,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便于学生高考,因为音乐知识也是高考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向学生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高考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音乐开发智能的作用不可忽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三、如何搞好高中音乐教育教学
1.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务实。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上好高中音乐课。
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以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能为学生和教师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尊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作,为每个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继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3.认真上好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
4.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如能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能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音乐教师要大力提高音乐素养。只有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才能上出高质量的高中音乐课,所以音乐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授课能力和音乐技巧,不但给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更教给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其情感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更加健康向上的推进。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不断地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二: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
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
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
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
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搞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到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三: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内涵不一致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
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科。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
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
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四、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健身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的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载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而不关于教学内容有关无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在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识到,实践新课程,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果,只有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在今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实效,避免走秀!
高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6.音乐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