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
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
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篇一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漏洞研究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陆续出台的许多财政制度,传统事业单位所会计制度已不适应现下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甚至会影响企业单位财务核算,出现核算漏洞。因此必须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漏洞
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在经济社会结构中都严格规范和约束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以此避免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因素出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得到全面改革,其存在的核算漏洞和实施难点也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
1.单位财务管理权与会计核算业务相脱节
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后常见的矛盾为会计核算业务和单位财务管理权相脱离,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能为统一核算和集中结算单位资金,起到强化会计监督的外部职能作用。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对各自掌握的财务管理权都不确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相互推诿和责任主体不清情况。所有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核算后每一笔业务资金都要按照规定要求实行统一核算和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权限发生了变化,逐渐丧失单位管理财务权限,多数固定思维认为只要将资金全部纳入核算中心中就不必花时间进行管理,然而单位依旧是会计责任主体及行使单位财务管理职能。
2.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虽然部门预算在我国事业单位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也受到多方关注,但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还较为薄弱,特别是部门预算缺乏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以部门预算为主,只有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才能使会计核算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此外,预算单位实施预算后其单位资金使用权依旧由原来的负责人负责管理,而对于会计核算中心来说应全程严密监控单位资金的每笔往来业务。但我国财务制度没有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部分地区和主管部门在经费开支方面自行设定且不随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相应变动,导致现行存在的经费开支和实际相脱离,增大执行难度。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实施难点
1.会计集中核算监督职能不到位
会计基本职能之一为会计监督,通常部分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制度后,单位会计核算只有2个负责人,这两个人要负责多个单位的账套,巨大的工作量让其无时间参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对业务合法性、真实性无法判断,只审核各单位报来的原始凭证和原始票据是否齐全及合法合规,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2.预算工作缺乏有效管理
当前项目资金预算不明细且不规范,只单纯按照总额列示项目支出经费预算,对资金使用用途没有严格限制,造成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较大随意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核算监督职能。要加强审核事业单位所申报的专项结余资金,如果申报范围超出预支,则需要减压事业单位所申报的下年度同类项目资金。然而现实情况则是只有少部分事业单位在申报结余资金预算时执行相关规定要求,由此一来,导致许多单位的下半年预算中编入了上半年结余,完全和预算监督相脱离。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下核算实施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核算意识
预算单位要从大局出发,放下传统部门利益的狭隘思想和“权利思想”,以此推动事业单位顺利开展核算改革。首先加强宣传,转变单位领导思想认识。事业单位领导要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有关会计知识等内容培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会计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中重要措施,在坚持“三不变”的原则下按照会计核算方法抓好事业单位会计业务日常结报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自身起到模仿带头作用加强单位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其次定期在事业单位开展开展报账业务培训。事业单位人员要定期参与核算中心和会计财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例如财务管理知识,如何使用支付系统及部门预算执行重点等,以此提高事业单位人员业务水平,最重要是通过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
2.加强部门预算,强化单位预算管理
以部门预算为改革基础是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最大特点。现行的部门预算与改革在现实工作中没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单位配备消耗标准、人员经费标准,一般正常经费随意性较大,核算中心不能有效管理各个事业单位支出,以致弱化对项目支出的监督,不能对预算单位支付申请进行有效监督。此外,在年初编制预算中无法全部概括所有支出事项,通常经过内部预算调整解决部分临时性开支,没有来源资金,甚至有时追加的预算很难避免挪用资金和挤占资金现象。对此应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预算科学性及完整性,缩短预算批复时间。
3.加强监督职能,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核算中心可根据事业单位所建立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详细记录和严密监控单位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定期盘点清查和监督,一旦发现账实不符查明原因后按照财务制度处理。为防止事业单位出现各类收入体外循环现象,可加大对单位收入的核算力度,防止私设小金库和收入体外循环等各项违法行为的发生,加强事业核算单位收入合法性和完整性。对此,可检查事业单位资产是否及时纳入核算中心账户,查看其资产是否有转移和藏匿迹象,查看事业单位是否有乱收入行为,督促事业单位将单位所有资产全部纳入核算中心,以达到统一结算的目的。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力度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事业单位管理层要意识到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让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有据可依,同时还可督促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力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单位内部人员沟通,及时反映日常工作中常见问题,提高工作流程效率。会计集中核算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集中核算虽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领导的关注,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有漏洞,如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领导和财政部门思想意识过于陈旧及会计集中核算监督职能不到位等,导致实施过程较为艰难。对此,应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增强核算意识,同时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固定资产核算探析[J].中国经贸,2014,(13):245-245.
[2]黄冰.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核算管理[J].投资与合作,2012,(6):110.
[3]何云飞.浅谈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分与合[J].财经界(学术),2009,(7):88,90.
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篇二
《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运用 》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环境,棚户区的住房条件较为恶劣,具有人口集中化,治安问题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城市建设的形象。所以说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势在必行一项民生工程。同时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涉及了众多的财务问题,也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革新为棚户区改造的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概述,探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运用,为我国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设会计制度棚户区改造灵活运用
棚户区改造是国家城市建设的一项大工程。在改造的过程中既存在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又具有明显的行政改造作用;既具有市场化运作的趋势,又存在明显的行政干预特质;改造资金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一部分又来自国家的财政支持。因此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棚户区改造必须要有强大的制度支持才能顺利的展开。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则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基本会计制度的运用,将拆迁的成本和新建筑开发生产成本同时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同时还能有效的计算政府财政补贴费用和银行贷款费用。可以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恶劣的财务问题,避免棚户区改造的财务实践与理论出现脱离。但是当前基本会计制度的实施,存在不完善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灵活的运用基本会计制度,扩展棚户区财务的内涵和外延,从根本上保障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
一、棚户区改造概述
1.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内涵。
国内棚户区改造与国外的贫民窟建设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属于居住区域的贫困状态,但我国棚户区通常是指坐落在城市边缘区域或者老城区的一部分具有环境差、历史悠久的特点并与主城区的整体发展呈现不协调状态的建筑群。另外棚户区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在政府的行政控制范围之内,受到国家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棚户区的建筑面积大且集中,因为年久失修房屋大多较破旧,另外居住区域的环境也呈现脏乱差的特点。所以在城市化建设的推动下,国家对棚户区的改造势在必行。
2.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
在深入研究棚户区改造中如何灵活运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之前,我们必须充分的掌握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的内容有:首先强调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应该遵照公开、透明的原则,专项基金不能用于棚户区改造之外的配套建设或其它商业建设支出等。再者,地区财务管理应该遵照分账核算、专门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其次各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性补助资金应该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运行采用适当调整的策略。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运用
1.在“待摊投资”上的运用。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规定,在对建设单位的实际支出费用进行核算时,应该根据规定的要求采用分摊计入的方法对各项建设费用支出的成本进行核算。在整个项目之下应该设立具体的明细账目,称为二级的明细账目,主要包括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住户土地征收和占用的有偿使用成本、建设区域地质勘查成本、施工时临时设施搭建的成本、土地有偿使用税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运用如下所示:(1)首先因为棚户区改造时需要涉及众多的拆迁问题,例如宅基地核对、产权鉴定、土地有偿支付等要按照地号和面积进行核算。因此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应该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规定,把每个住户的地号看做二级的明细账目,将多种支付成本看做三级的明细账目。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表示:土地勘测费用,可以用待摊投资-xx地号-勘测成本表示;土地的有偿使用费用,可以用待摊投资-xx地号-土地占用成本来表示等。(2)其次对下属的三级明细账目的设置,主要包括一些更加明细的账目。例如可以在建设单位的管理费用下划分更加明细的账目。可以包括:待摊投资-管理费用-人力成本;待摊投资-管理费用-运营成本;待摊投资-管理费用-拆旧成本等。
2.在基本建设收入和支出上的运用。
2.1基本建设收入核算。
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表明,基本建设收入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和上交的收入费用。但是灵活的运用到棚户区改造中,应该根据棚户区改造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核算建设单位的收入。我们可以将其充分运用到住户回迁和房屋建设后的销售收入核算上。通常情况下,根据有关棚户区改造的规定,对住户的回迁采取“拆一还一”或是“等价值交换”的策略和原则,也就是说改造过后的房屋户型和拆迁之前的房屋面积对等。如果回迁户想要增加房屋面积就要按照成本价交纳多出面积的资金,如果再此规定的安置面积之外还要增设房屋面积,就按照商品价格计算。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成本价格和商品价格区分开来,财务核算人员可以为两部分价格设置二级明细账目,并根据地号的不同辅助会计核算的进行。例如某一地号的住户拆迁之前的面积为53.27平方米,回迁之后想要的户型是65平方米,按照建设单位的设置的最小户型来算最接近55平方米,那么53.27与55平方米的差按照成本价格核算,之后55平方米与65平方米的差则按照商品成本价格核算。
2.2基本建设支出核算。
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中阐述支出核算费用主要包括河道清淤费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群众补助费用等一些不能形成资产回报的支出费用上。但是在棚户区改造的建设支出,主要是指各个地号在房屋回迁上应该上交的税金。但是因为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属于政府建设的惠民工程,因此在支出核算的过程中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建设单位在设置的基本户型内,住户增加的面积可以不用缴纳营业税,因此基本建设支出费用的核算的内容就是在基本安置面积之外的计入商品价格的那部分面积所缴纳的税金。例如某地号房屋的拆迁之前的测量面积为53.49平方米,回迁之后选择的户型为65平方米,这一回迁的住房面积可能最接近建设单位设置的最基本户型55平方米,那么53.49与55平方米的差就要按照成本价格核算,但不需要对其进行支出核算,但是从55平方米到65平米的那10平方米就要按照商品价格进行核算,这一部分的价格所缴纳的税金就包括在建设支出的核算中。
3.专项收入的运用。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到棚户区改造的资金主要来自三方面的投入,一是政府资金补助;二是银行贷款;三是净地拍卖资金。因此为了更好的对这些资金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建设制度灵活的设立专项收入账户。棚户区改造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也就是说政府将一定的拆迁地块,拿到市场中,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允许建设公司参与到建设中。通常情况下专项收入账目的二级核算以竞标成功的公司名称命名,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各个地块收入的三级明细账目,这样就能保障核算的简单化和准确性。例如可以这样设置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中标价款,专项收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xx地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某房地产公司竞标的地号一目了然的显示在账目上,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
三、结语
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棚户区的改造时所面临的拆迁、房屋建设、回迁安置等也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问题。因此棚户区改造的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也是其它基本建设核算所不能比较的。在此形式下,我们应该灵活的运用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推动棚户区改造会计核算的准确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伟.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棚户区改造中的灵活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7):49-51.
[2]欧阳卫红.改革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3,24(5):18-21.[3]徐智鹏.棚户区改造的经济学机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8):15-20.
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篇三
《 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
摘要: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之后,推动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与创新,同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模式 影响 措施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会计制度也不断完善,从而逐渐形成新会计制度。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会计的财务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过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并不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断转变财务管理模式。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第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产生的影响。通常条件下,财务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润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且要推动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要求企业合理利用研发资金,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从而推动财务管理的目标从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转为兼顾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二,对财务管理理念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对财务管理理念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首先是新会计制对于企业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分布报告均作出明确规定,指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当中需要从不同的多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其次是新会计制度重点在于通过财务方式协调企业员工的补贴、福利以及薪金,推动员工价值可以得到合理科学的体现。再次是新会计制度执行突出政府以及企业日常运行过程当中重视财务资产的程度,重视企业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实际效益的增长,重视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
第三,对财务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资产准备提取、可转换债券的股价损失等,引起企事业单位关于财务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同事新会计制度当中房地产投资与债务重组的问题都能够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从而在一定水平上推动会计制度同国际的接轨。除此之外,在公允价值计价过程当中,可以合理分析收益损失的状况然后加以确认,不断强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
二、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忽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对现代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不过目前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未能深入全面研究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不少企业一味强调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未能从长远眼光对待企业的发展,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局面混乱,很容易出现企业财务漏洞,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
目前部分企业未能意识到企业资金运转的重要意义,未能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这种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当中,也存在于很多大型企业当中。这就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容易出现流失以及浪费问题,从而影响到资金利用的效率。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将自身的财务部门当作独立部门对待,未能协调好财务部门同其他企业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未能发挥财务部门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企业资金去向不明,引发各方面的财务问题。第三,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很多企业高度重视生产经营工作,将大多数的精力与时间都集中在改革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忽视企业财务管理建设,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设施设备陈旧,信息化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不少企业意识到这一问题,不过并未采取具体的行动,信息化设备的投资不足。部分企业虽然开始尝试构建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不过因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技能培训,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理念落后,尤其是信息化操作水平低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较为肤浅。
三、新会计制度下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第一,改进财务管理系统。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例如新会计制度当中规定企业会计报表的结构还有会计账户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到这些变化的细节及其对财务管理功能带来的影响。同时企业也需要注意“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减值准备”等项目都要用到大量的财务数据,在处理这部分财务数据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使用各自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这就要求企业及时补充更换更加现代化的设备与软件。
所以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并且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来改进财务信息系统,最终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可靠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是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
第二,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指导财务管理活动有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为持续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企业需要应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合理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努力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防止发生财务管理漏洞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财务问题。
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后,需要进一步将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细化以及具体化,确保每个部门都清楚意识到自身职责,配合财务管理部门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构建全员管理以及上下监督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企业资金使用的限额,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系统全面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防止出现不科学的资金投入以及资金支出行为,控制资金的流动,改善资金管理效率以及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重视财务管理控制。在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谨科学的财务监督制度,严格控制企业各方面的经费开支,对每项投资经营的项目都需要深入展开成本的调研与成本控制,同时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改善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价值。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力度,改善财务管理的公开化以及透明化程度。为实现这方面的目标,企业需要尊重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当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民主化,打击存在的徇私舞弊行为,有利于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当中,不断建立健全系统、完善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要想改善财务管理控制的质量,还需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学习掌握新会计制度当中的相关内容以及政策,不断完善他们自身的财务管理结构,改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最终做好成本核算以及财务预算等工作,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与机遇,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从提高企业效益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结合财务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的专业人才状况,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探索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控制财务风险并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万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35(6):105-106
[2]林华静.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67(9):236-239.
[3]肖艳.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J].辽宁经济,2014.8(5):159-161.
有关会计制度学本科论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