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
预算会计和西方国家,主要是政府的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篇一
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分析
1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总地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具有三大特点,即集中性、独立性以及综合性。首先,集中性是这一新型模式与其他会计形式最不同的特点。经委托单位处理的每一笔收支都需要以会计核算中心为载体进行,与之有关联的单位则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将全部的收支都托付给核算中心进行管理。通过核算中心集中管理预算单位的会计审核权,相关部门便能够实时掌握本单位的具体资金收入与支出。预算会计核算制的独立性则是指核算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与自身的职能是相对独立的。实际上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而且它和行政事业单位两者间有着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同时还有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这一新型模式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把政府在行政事业中的会计监督与资金监督进行结合。与此同时,以资金监督为前提,为会计监督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
现今,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其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会计集中核算制刚被提出后,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广大群众都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数不少的部门领导都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这一制度问题上表示出了自己的迷惑,即这不是财政的越位吗?与此同时,部分研究学者也表示这一模式的主体十分不明确,而且该模式的实施是一种发展中的后退。其二,由于会计集中核算设有“三性”标准,一经发现原始凭证不符合标准就一律拒付。对此,很多领导人员认为这对他们的权利的行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怀疑。最终有些领导就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懈怠与抵触,这为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造成了障碍。其三,报账员的素质与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实施会计集中审核模式之后,报账员成为连接会计核算中心和预算单位的重要绳索。但是实际工作中报账员自身素质水平高低不同,加之预算单位也没有加强对报账员的培养,最终导致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偏低。
3会计集中核算制完善建议
3.1提高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提高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就要首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如服务精神与政治思想等。具体措施如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政治方面与业务方面的培训工作,以此来培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核算中心人员能够充分地掌握核算单位的业务流程,以此来为更好地完成核算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3.2统一单位领导的认识
统一单位领导对集中核算工作的认识是整个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央政府早已肯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我国财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就要在这一风潮下对自身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单位领导必须要认识到预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并非是一种削弱他们权力的手段,却是促使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并能够合理、合法使用所拥有的权利,以免滥用职权问题的出现,从而加快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3.3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
报账员不仅要完全掌握相关的报账流程,能够熟练、准确地填好财务报销单据,同时还要做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报账员要仔细分析会计核算中心发出的会计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报告。不仅如此,报账员还要努力做好单位资产实物账的登记工作,尽一切可能地避免纰漏的出现,还要每隔一段时间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做好账目核实工作,从而提高我国财政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预算单位在选择报账员时也要特别注意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尽可能挑选自身全面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报账员一职。
4结语
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我国财政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集技术性与专业性于一身,能够促进会计监督制度,还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提高预算单位与核算会计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还要促使预算单位正确看待这一新型会计制度,从而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投入到我国财政事业的发展中。
作者:孔艳华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的研究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苏联的会计为基准建立的。虽然几经改革,但仍然没有改变预算会计体系,还是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采用制度模式,事业单位会计采用准则加制度的模式;虽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平衡,确立了新的会计要素,提出了会计报告目标,但仍然是一套预算会计体系,提供的是预算会计信息,没有同国际趋同,仍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的信息需求。从总体说来,这套预算会计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保证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下,面对中国的国情,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可见,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也与国际潮流不符。为此,本文提出一些预算会计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建立政府会计的理由和设想。但这些观点均为笔者个人浅见,供大家探讨。
一、改革会计核算基础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几乎全部使用的是单一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地反映政府债务和资产情况,无法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效果,在该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忽视年度经济事项的连续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机关随意更换固定资产,不利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充分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受托责任为目标,对政府会计的改革可以采取分步推进和逐渐扩展相结合的渐进地向强式改革模式推进。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过程的渐进性,会计基础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不仅需要会计科目和报表的修改,还需要在立法、人员培训、软件设计等多方面协调配套,需要逐步创造条件,采用渐进式改革,以利于保证核算的正常秩序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设置
随着我国会计模式逐步向基金会计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要改变目前仅以预算缴拨款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作为确认标准的现状,就要紧密结合我国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首先,要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将事业单位分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其中继续需要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并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对于其中全面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另外,我国正在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部门预算改革,对我国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所产生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将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与收支情况。其次,今后如果我国政府会计逐步转变为基金会计模式,基金理所当然地就作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按基金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将基金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直至将政府单位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财务报告。最后,还应考虑到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体系,如果不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无法反映政府受托管理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将其作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不仅类型多、数量大,而且与其他组成单位差别悬殊,不宜完全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单位,建议可设立国有资产基金,专门用来核算国家所享有的国有资产权益(包括产权和收益权)。
三、增加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所涵盖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不仅范围狭窄局限于预算收支或财政性资金活动,而且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充其量只能算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现阶段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为了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日益扩大的信息需求,充分揭示履行公共资金受托责任的情况,防止出现潜伏的财政危机,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相关内容的表内列报和表外披露。首先,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我国政府所拥有的债权债务。其次,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应增加反映政府承担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有关内容。最后,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还应增加反映各级人民政府对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管理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即把国有资产的价值运动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四、统一我国政府财务报表附注
鉴于财务报表附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财务报表本身更为重要的财务信息,因为孤立的报表信息往往使使用者难以理解及作出判断,在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化和会计理论及会计技术日益丰富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因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对财务报表附注应作出统一规定:财务报表附注除了对重大会计政策、期后重大事项的披露以及财务报表各项目的详细说明外,应结合政府单位业务运营活动和财务会计方面的特点,披露报告主体组成单位的确定标准、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与预算之间差异的说明、各级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和监督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的特别说明以及政府承担的或有负债的说明等。此外,基于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在报表汇总上主要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的方式,使大量的重复项目没有得到完全的消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组成单位及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当对各项预算收支及经费收支活动分细目核算、记录和报告,以便在报表汇总时消除。
五、选择现行会计规范模式
目前,在我国会计学界,无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关于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准则或制度,争议相当大。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制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应制定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界最熟悉的会计规范形式,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并无不必要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仅是略有交叉而已,因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应并存。对于目前政府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对第二种观点较为赞同,因为首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可以结合使用。会计准则主要规范政府单位有关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一般不涉及账户的设置、使用和账务处理。全面核算某会计事项所涉及的账户(科目)及其使用,仍应借助于会计制度。其次,在我国,考虑到多个预算会计单位一般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并且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界最熟悉的会计规范形式,取消会计制度目前尚有困难,暂时还是采用“准则+制度”规范形式为宜。最后,从发展趋势上看,顺应国际潮流,与企业会计规范的发展保持一致,我国预算会计最终也要过渡到准则规范的形式上去,但现阶段应有一个充足的缓冲期,为此积极创造条件,即逐步更新会计观念,加强政府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借鉴和吸收国外适合于中国的现成的政府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准则体系。
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篇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加强途径
预算会计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工作计划提供保证,同时使预算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预算资金被浪费。如今,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进步。然而,预算会计管理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筹集以及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工作中,虽然流程以及分配标准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也符合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拨款过程中以及资金细节问题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透明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不完整的现象。预算材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与支出,导致民众怀疑政府发布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对我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部分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编制时,并未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的实际支出以及资金总数,在核算时过于草率简单,没有经过复查,也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导致财政部门所计算的结果与政府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预算会计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时,没有将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故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及时地对自身的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使预算结果偏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健全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过程当中,问题尤为明显。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部门与其他部门出现工作重叠或者毫无作用的现象,预算报告体系缺少真实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告出现偏差,从而使预算报告体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工作受到较大阻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管制度本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借此逐渐完善、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加强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便需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收支约束体制,严格要求预算会计按照体制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在完成预算后,也需有明确的负责人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对预算结果进行核查,并由负责人进行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方能按照预算进行拨款,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令政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从而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在设立监管部门专职负责审核预算结果,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对预算全程进行监督,并对预算会计提交的预算结果进行审核。监管部门应联合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数据对预算进行复查,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正确性。监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预算报告上签字,并跟踪记录各部门的实际开销。若预算报告出现较大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查人员以及预算会计一并处罚。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监管制度,能够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避免预算结果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阻碍。
(二)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周期内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能够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所有资产、负债的详细信息,从而令阅读者以最快速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此作为分研究预算会计活动的基础资料,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要求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当中,完善财务状况报表,完整、准确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作为日后预算的研究资料。同时,预算会计还应具有预估潜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之前的财务状况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避免某部门应突发事件而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指定固定的时间,要求预算会计提交完整的财务状况报表,并对财务状况报表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数据漏填、误填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不定期检查财务状况报表的记录情况,并抽查某一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联系部门实际的收支情况,观察是否相符。某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曾因长时间未对财务状况报表进行检查,加之预算会计对工作疏忽怠慢,导致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与实际状况无法对应,为该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恶劣影响,民众对政府财务状况提出质疑,使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以此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必须注重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篇三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收付实现制的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固定,会计往来也较少,所以收付实现制在核算的过程中更为简单方便。但收付实现制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也存在种种弊端,制约了会计工作的开展。在计算单位在资产负债方面问题是,由于很多款项在当期没有记录在账,要靠后期发生款项收付时核算,所以不利于资产负债核算的准确性。对于成本的计算也存在偏差,不利于单位根据成本来进行决策。收付实现制也不利于单位控制其负债风险,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这种核算方法应该被摒弃。
2、预算制度不灵活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一直都在沿用过去的方法,缺少了及时有效的更新、换代。预算制度更注重理论的建设,而忽略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完成,由于人员工作缺乏认真、负债,导致单位新一年度预算一般以上一年度为基准,结果就是上年预算的简单重复,不能考虑到本年度新增的工作情况。预算不能很好的指导单位各部门一年来的工作,缺乏参照性。各部门对预算编制、执行的配合度也较低,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往往形同虚设。
3、会计信息公开性差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都是要想上级部门报备、报批,但从不向单位内部全体人员以及社会大众公开。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公开性是很差的。作为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有义务想全社会范围内公布本单位一定阶段内的预算执行情况,接收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评议。另一方面,现行的预算制度中,设计的报表种类也不够完善,不能完整的反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的经营状况,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预算体系和制度。我国的会计预制度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财务体系的进步和完善,会计预算制度也经历了两次的更正和改革,形成沿用至今的预算会计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计划的开展,便于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单位内部维护发展的内在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参与管理社会公共资源,是人民权利的集中代表,行政事业单位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处于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到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去,具体来讲就要改革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服务型的转型,要接收来自全社会的监督,必须规范自身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质量,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去向,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来执行。不能做到预算公开透明、预算执行得不到人民肯定的,都将经历被社会的淘汰。所以,进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行政事业单位保证自身进步,维护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1、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中国的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核算制度,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拥有很多的优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正在一步步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权责发生制是一定要引入的。权责发生制可以很好的消除收付实现制在成本控制上的缺陷,完善对资产、负债的计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自己风险的了解和控制,保证了账实的结合,把控制前移。权责发生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重要环节,为改革提供内在的动力,完善了政府对公共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2、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后,预算不再是全单位执行一个总体的预算,而是以部门为个体,依照每个部门的业务实际,编制独立的预算方案。以部门为单位编制预算,是预算在纵向的延伸,可以把预算的编制更加的细化,更加贴合实际。部门预算可以时刻作为部门工作的参照,知道各部门开展一个周期的工作。单位的总预算是各部门预算的总和,方便在一个会计年度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和追踪。方便单位严格规划项目资金的执行,防止预算资金的互相占用。
3、建立政府采购的影响
建立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大宗设备资产的购置不再由财政部门分散执行,而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其预算,政府统计总数后,由国库统一拨付款项。这样的过程可以减少资金向财政部门的流动,财政部门不再是购买过程的参与方,而是授权给国库,由国库直接把款项向销售方拨付。相对于财政部门出面采购,改革后的政府采购制度完成了管理权和执行权的分离,有利于制止在行政上的腐败现象,也更便于控制国库资金的来源去向,建立统一的财政口径。
4、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影响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管理方法,各单位的资金全部有国库统一支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时管理国库资金。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加强了资金的流动性,完善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国库统一支付,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而是直接从国库单一账户到企业账户的直接划转。在年底,国库单一账户也可以分级次为各单位制作相关的会计报表,有利于政府部门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果。
有关浅谈预算会计学年专业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