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参考范文(2)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参考范文
会计电算化专业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的使用也越来越深入,这使得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使用财务软件,能够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已成为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在学生角度,还要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
1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教与学相分离,教师唱独角戏
“填鸭式”教学依然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其授课过程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这种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自然学生也就很难参与到课堂中。长此以往,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学生也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师也因为唱 “独角戏”而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状态不仅不符合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而且也成为阻碍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因。
1.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两极分化严重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会计电算化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部分课时偏少;在教学内容上,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件制作上却没有突破,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的体验,难以增加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仍然感到茫然。有些高校虽然把教学任务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完成,学生跟着教师进度进行操作,但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仍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3 教学评价缺乏人性化及灵活性
目前有关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遵循传统评价模式而缺乏创新性。多数采用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全然不顾个体的差异,更难以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平时不学,考试前一周突击一下却能拿到好分数,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规避以上种种弊端。因为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不用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完成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其仅仅是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发挥团队协作的智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自由发挥。
2 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探讨
2.1 师资队伍建设
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具有“双师素质”或者是”双师型教师"。也就是应具备教师的“三术”,即学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高超的技能)、艺术(较强的表现手法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每学期,专兼职、教师都应该深入一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掌握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任务驱动操作,才能指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因此,学习效果的评价绝不能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大体印象这种简单的模式来确定。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既要关注其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在施教的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探索问题的空间。
对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应体现分层评价的积极性,更多地肯定学生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必须以充满信任的眼神、饱满的热情、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精确的点评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及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当然,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除了传统的考试,对会计电算化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考核方式上完全可以创新,比如以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为主,辅以一定的理论知识考核即可。在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应提高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2.3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最好自行开发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同时要聘请具有一线企业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编写。教材应重在体现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照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完整的业务活动设计会计事项,将这一业务贯穿整个财务软件的各个子系统里。内容上既要与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吻合,又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2.4 搭建现实与虚拟的交流平台
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角,老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因此,要想保证学习的效果,有效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1)课堂教学互动化。
教学互动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们的“一言堂”,它应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互动地带。由于在课前已经将所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原先的讲授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来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说,可以就“如何生成资产负债表”这一问题,首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形成结论之后再向班级成员阐述小组观点,最后由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点评。类似的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积极性。此外,针对进度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满足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个性化的需求。
(2)课下交流网络化。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为互动化的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老师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资源,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已不受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虚拟交流空间向班级成员发布专题讨论,让学生针对这些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展开在线探讨,网络交流成了课堂互动的补充。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去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收集和归纳学生的问题,做好课堂辅导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的应用也逐渐深入,财务软件也随着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良和发展,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也必须随之变革,尤其是高职高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体系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会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