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的论文
审计学的论文
社会和谐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审计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审计学的论文篇1
试论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的应对策略
一、前言
信息数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宝贵资源,谁先得到信息数据,谁就占得先机,拔得头筹。不仅对企业,对于国家机关来说,数据已经成为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资产具有密度低的特点,对真正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获取只能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来获得。大数据增强了处理数据的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面对海量数据,人工审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计算机在审计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还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采取应对策略使其工作顺应大数据环境的发展,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大数据从字面上理解重点关注“大”这个词汇,从数量上来看,数据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无数个且无法估计的数据组成,具有庞大的特点,这是最为基本、最显而易见的特点。从更深层次的角度上来讲,所谓的大数据是不能借助已有的软件工具,对各种集合具有庞大、繁多复杂,而且无法做出处理的数据。具有数据庞大且体量大、类型多,具有高效的处理效率、价值密度低等特征。
三、大数据对审计发展的影响
(一)增加了制度风险
为适应对大数据审计的需求,一些发达国家与相关协会、民间组织开始对审计规范的推行给予了高度重视。ISACA是一个关于大数据信息科技管理的专门国际性组织,对于具体的流程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特定的规定,对确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执业审计师在处理数据中的完整真实性。
对我国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在数据审计行为活动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缺乏完善的审计准则。一些准则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没有规范性的准则内容对实施环节作出具体的指导,对于审计的原因、内容、方式这些问题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潜在的制度风险也就无法避免。
(二)加大了固有风险
基于存储的大数据具有特殊性,基层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审计工作,在享受云计算服务过程中,失去了管理与控制数据的权利。控制力度不够,这就增加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加大了威胁破坏力度,很有可能由于管理的缺失导致数据泄露,此时的大数据变成了可以被连续攻击的载体。存在安全保护的漏洞,工作人员在使用挖掘分析技术获取可以利用的信息时,攻击者也能够利用同样的技术实施攻击行为,拥有者很难对风险及时作出控制措施。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不以报送者为转移,也不是由其完全控制,一些数据具有不可预见性,不能提前发现存在的威胁。
四、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审计处理工作对专业技术要求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强大的专业技术,要有丰富扎实的业务知识与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才可以胜任审计工作。而人才的任用培养需要很多的成本,这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公费有限,增加了人力成本与培养时间,很多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需要上级机关或者国家财政的支持。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需要对人才知识不断更新与提高。
基层审计机关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求对信息保密,在各个环节都要保证数据信息的高度保密性,但也存在着由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保密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泄露信息数据的风险隐患。还有大数据的分析审计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一些落后陈旧的体制存在,已有的审计流程又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很难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五、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环境的充分认识
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就要对大数据环境有全面的认识,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对审计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审计工作要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就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应该认识到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
(二)分析大数据环境给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艰巨性。复杂艰巨性主要体现为技术性强,需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备综合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将以往在教育阶段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灵活运用。第二点是操作难度大,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创新精神。第三点是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高,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员的任用培养上多加留意,从多方面考核人员的能力素质。最后一点是要求数据的高度保密性,这就需要机关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审计行为,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三)建立大数据审计人才库
审计工作时刻都在与数据打交道,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推进其工作发展的高层次,需要建立一支数据分析过硬的人才队伍。开展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审计培训,从中选择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在短时间内使其达到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省市为单位,根据地区实际,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专家库的建立,对遇到的难题展开探讨,有效防范各种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强化审计技术研究与推广
大数据分析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产品作为支持。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是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审计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审计机关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针对适应大数据环境的技术产品,不断对审计技术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大对成熟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提高整体应用水平。
六、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的应对策略展开了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基层审计机关在大数据环境的工作开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推进其审计工作能够更加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发展,需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加以推进。
审计学的论文篇2
浅析电力项目审计风险及信息化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电力工程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由于电力项目涉及到我国经济命脉,因此对于电力项目的开展,必须严把审计大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工程管理逐步引入到电力项目审计管理之中,通过信息化处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电力项目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科学运算分配。但是从目前电力项目审计信息化工程的开展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电力工程;审计;信息化;风险
电力行业一向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属于我国经济命脉。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在电力项目中的投入越发增多,由此电力项目审计工作也越发重要。从我国目前电力项目的审计工作来看,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到审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很多,这就导致审计风险比较多,对于电力项目的开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信息化工程管理引入到电力项目审计之中后,成为了电力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搭建科学适宜的信息化平台,有助于电力项目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对于改善审计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在审计工作中开展信息化操作,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一、电力项目审计风险根源分析
电力工程的开展,往往会涉及到我国经济命脉,因而及本身工程建设就有很大的风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施工条件、建设时间、以及相关利益单位对影响,这其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就形成了审计风险。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总结为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以及审计自身和被审计单位等多种因素。首先从社会和经济的层面来说,这涉及到审计的社会环境,经济法律环境以及审计内容的复杂化,等多种因素。并且会计电算化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也会影响到深审计风险的形成。
而审计自身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等都会影响到审计风险的形成,在现实工作开展中,由于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够,敬业精神缺乏而带来的审计问题,非常多见,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格外注意的。谈及被审计单位的原因,往往涉及到一些利益的驱动,在利益驱动之下,很多参与工程建设的部门或相关人员,可能会因为利益而做出一些虚假填报信息的行为,严重的会涉及到经济犯罪问题。这些众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既影响工程项目的开展,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产生,有时这些问题导致的不仅仅是审计风险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经济犯罪问题。
从我国目前电力工程项目开展中的审计工作来看,审计风险一般由审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来承担,这本身就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增加。因而审计风险的存在对工程中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更应当注意审计风险,不断发掘出新的手段措施来解决问题。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也不可能完全规避,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只有不断找出更加合适的方式来减少审计风险,继而保障电力工程的实施开展。
二、电力项目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电力项目的审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和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新形势下,电力项目审计的风险仍在不断增高。审计风险难以完全规避,因而我们需要找出更多的有效措施来防范审计风险。除了需要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外,还需要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加大跟踪研究,加强督促。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当搭建信息化审计平台,让审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营造良好对审计工作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障审计工作对基础,只有确保营造一个良性的审计工作氛围,才能确保审计工作可以科学有序对进行。
首先要加强审计工作宣传,在过去,很多企业单位内部,除了与审计部门往来较为密切对部门人员外,甚至有不少工作人员根本不清楚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能,这就导致难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要不断宣传教育,让公司内部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对审计工作有基本对了解,明白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有序配合审计工作。其次,可以尝试让被审计人员也参加到审计队伍中,让他们参与审计其他单位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工作双方加深理解,也可以有效的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专业化,减少问题,自觉地遵守各项工作规定。
同时也可以定期回访,广泛采纳意见,让审计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只有不断改善审计环境,努力找出大环境根本问题所在,才能有效地推动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开展全程工作的动态追踪。从目前已经开展的电力工程审计情况来看,审计部门在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追踪力度不够。为了更好地把握到工程中的各项环节,审计部门应当朝着精细化工作方向改革,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招标、设备采集、资金投入、合同签订等,都要进行全程的动态跟踪审计,加大监督力度。要对原有的审计模式进行转变,不能仅仅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审计工作。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全程工作的动态追踪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事前审计是保证最终效益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包括了设计设计以及工程招标审计等工作内容,加强这一阶段的工程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资源浪费问题。事中审计则是审计工程的关键所在,电力企业工程的开展需要落实每一环节人员的具体分工,通过对工程环节的动态追踪,对比计划与实际成效的差异,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以此来保证项目资金运转正确。事后审计则是确定工程实施的最后保证,审计部门需要对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等逐一核查,仔细对照各项数据,看是否有误,以免因此而造成损失。
三、搭建电力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单位在管理中都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方式,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审计信息化平台搭建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并且已经在很多电力企业中开始推行,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并且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有助于推动工作中的无纸化,既保护环境,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电力项目工程的实施往往都属于大型工程,项目开展后,有许多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审计工作的范围需要涵盖整个工程项目。通过信息化平台,审计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项目运行中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有助于审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最低的成本来解决审计工作。信息化平台在审计工作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中,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的审计模型库,审计人员应当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案例,也可以联系一些相关企业,找出项目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时的把这些多发问题集中在一起,建立审计工作模型库,详细记录。通过这种模型建立的方式,有助于审计人员对这些重要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多发性问题。
其次,还应当实施专业的联网审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模式,数据、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输,电力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也应当结合互联网、局域网来进行操作。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各种数据技术加以辅佐,为了更好的建设审计数据中心,还需要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
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开展互联网审计,实现审计的资源信息共享。而在线审计系统的开发,最终还需要建立自动化的审计软件,通过对各项业务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审计过程中各项预警机制。这不仅仅需要电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只有将二者做好融合,才能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在我国很多单位、企业中都开始推行,电力项目工程的实施影响到经济命脉的发展,其审计工作也越发受到重视。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法律法规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等。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风险较大,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很多繁琐问题,降低风险。因而在电力工程项目中搭建信息化平台成为多方关注的问题,要想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仅仅要对审计工作有整体的了解,还需要推动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细节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信息技术与基本业务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苏罗.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2]赵欣,等.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探析——以A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6(12).
[3]伍晓泉.电力监控系统远程运维审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4).
[4]潘育林.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与对策简[J].中外企业家,2016(36).
[5]李晋荣,等.对电力集体企业实施经营管理专项审计的思考简[J].劳动保障世界,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