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的职称论文
审计师的职称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各个行业领域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对审计工作的改革的转型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师的职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审计师的职称论文篇1
浅谈如何推进中国审计职业化建设
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具体措施和方法,为审计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是我国审计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举措之一。
一、审计职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审计职业化”就是国家对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技能、标准和地位,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其内涵包括两个层面:①审计职业制度体系;②审计职业状态。
实现审计职业化的意义有:①强化审计监督职能;②提升审计形象与权威;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与能力。
二、我国审计职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制定和颁发了《审计法》、《审计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系列法律规范,拓宽了国家审计功能;②审计技术级别确定、考试及评估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了审计职业化在职称考评方面的落实及完善。
目前,我国审计职业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
(一)审计职业化建设专门研究成果少,很多人基本上没搞清楚什么是审计职业化建设。仅依靠此模糊的认知来推动,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将无法到达其初衷和要求。
(二)《审计法》及《国家审计准则》中均强调独立性原则,但由于同级政府掌握着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权及人事权,基层审计机关往往以同级政府的意见为主,上级审计机关的为辅。审计独立性在行政设置定位上与现实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国家审计准则》明确了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要求,但现有审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缺乏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既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又制约了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三、德国审计职业化的经验做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国家审计职业化在审计独立性、人员准入、职业保障、执行力等方面均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审计地位超然独立。德国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只对宪法和法律负责,不受任何个人和部门的干扰与阻碍;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一般为十二年,非经法律程序,任何人都无权将其调离、撤职或者提前退休。
严格准入制度,审计机关只从政府部门招收具有丰富的会计、法律、企管、社会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骨干人员,录用后须在行政学院有针对性地培训一年。其次是非常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每年都对在职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
审计人员一旦进入审计行业,便拥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这种对职业良好的心理认同也保障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在审计机构中具有法学背景的人员比例相当高,基于良好的法治传统和法治理念,使审计人员都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四、如何推进中国审计职业化建设
(一)构建审计独立的机制模式
目前,我国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的模式,是从机制上确保基层审计机关独立性的一种有效尝试。改制后,省以下审计机关统一由省级审计机关直接领导,既增强了其独立性,又能更好地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此举为今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形成常态化积累经验。
(二)建立审计职业化制度
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凡进入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必须在公务员队伍选拔,还必须取得审计职业资格证书。
在职培训常态化。注重在职人员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培训,专题培训讲求实用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建立职业绩效评价体系及与之对应的福利待遇。每年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测定,确定职业等级,实行等级晋升与淘汰相结合,使审计人员动力与压力并存;同时,提高审计职业待遇,使审计队伍留得住人,使审计人员发自内心地认可审计这项职业,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建立保障审计权威制度。除正常工作变动外,不得随意对审计人员免职、处分等;不得因为外界的阻力和压力,而使审计工作承受过多掣肘。否则,审计人员将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怀疑,对审计提倡的职业精神产生动摇,不利于审计队伍稳定和发展。
(三)注重法治思维和执行力的培养
《审计法》、《审计准则》分别规定了依法给予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事项、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职业道德,这为审计职业化建设培养更好的法治传统和执行力提供法律、法规依据。法治思维和执行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日常工作及职业培训中,注重引导和培养,使每一位审计人员把依法独立、廉洁自律和勤政廉政作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并认真执行。
(四)树立审计权威
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使违纪违规的问题线索、犯罪线索能得到及时的移送,增强审计的震慑力。
依照我国审计法规规定和国际惯例,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等内容外,审计结果应逐步做到全部依法向社会公告,但实际上审计结果一般只发送被审计单位或者向政府、人大报告。近些年,国家审计署已率先垂范,对外公布大案、要案的审计结果。基于此,地方审计机关更应积极相应、消除顾虑,不能只顾及压力和情面而削弱国家审计权威。
“路漫漫其修远兮”,困难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它关系到中国审计的制度改革与未来。相信在全体中国审计人共同努力下,中国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审计师的职称论文篇2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
一、会计准则的变化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我国在2006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8个,在2014年发布3个企业会计准则,所以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共41个。相对于旧的会计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比较突出的就是有些资产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计量是有选择的,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很大;使用了新概念,出现了资产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概念;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新的规定,与国际准则趋同,一是明确规定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二是改变现行准则将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规定,而是将企业的研发项目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分别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关于存货,现行准则对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审计必然会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审计的工作主要是审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在制作过程中都是遵循会计准则进行制作的,所以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影响到审计工作。随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失实更加明显,实质性测试更加困难,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会防止会计人员出现造假的现象,另一方面会审计人员必须要学习会计准则,根据新的会计准制定策略,防止会计在工作过程中造假,但是审计准则的学习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审计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既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二、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加快我国审计行业国际化的脚步
新的会计准则在制定时遵守了国际通用规则,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同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很多与国际相接轨的理念,这样的改变可以促使我国的审计工作向国际化靠拢,在商业方面,也必定会减少很多的差异性,这样也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的实用和有效,同时可以促进审计国际化的脚步,促进审计同世界接轨。
2、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的会计规定,就说明做这项处理的资产在经过计提减值之后,只能等待进行资产处置时进行处理,避免了部分审计单位利用大额计提与回冲,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利润的调节的不正当行为,从而降低了审计的难度和审计风险。同时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还规定合并会计报表应当将全部子公司的纳入合并财务报表中,这就意味着在旧的会计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随意性会降低,改变一些企业只将有利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行为,可以防止人为地调节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的现象,使得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更加的可靠、真实,同时也是降低了审计的风险,未审计带来有利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带来的挑战
1、公允价值的引入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计量更加科学,但同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资产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计量是有选择的,我们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只有在能确定取得的时候,才能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交易的过程中,新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计量,所以在交易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具有商业性质,只有确定了是否具有商业性质,才能确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同时确认损益的状态同采用的计量方式还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新会计准则给计量人员带来的那题就是计量人员要采用正确的计量方式,否则审计工作就会出现风险。
2、新概念的应用
资产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等概念的出现,使得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较就会计准则又丰富了很多。但是这些新概念的引入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又是一项挑战。我们单拿出金融资产进行说明,金融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很重要,并且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审计人员如果想对这些资产进行审计,就需要精通各类金融资产和账务处理,并且审计人员要学会如何鉴别一个企业的资产组及如何进行减值测试。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眼球和更多的风险,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更加要求审计人员在某些审计项目上先评估某些计量方法的真实性、合理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的会计账目的时候,一旦没有发现隐藏在会计账目中的造价成分,就会出现会检查风险,同时给企业的资金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损失。新准则中的非货币性交换条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一变化就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做了调整,但是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这一变化不仅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还将企业的控制风险转嫁在审计人员的身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面对挑战,审计人员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面对新的会计准则对审计人员带来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应对。首先审计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通过参加培训会或者讲座等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网上的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关注会计弹性空间较大的方面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给了企业更多地空隙以便于他们操纵企业的利润,所以审计人员应当多关注会计弹性空间较大的方面,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应当值得审计人员注意的地方主要与两个。第一,关注企业中应用新的会计核算方式的项目,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有利于他们对利润进行认为的调节,所以值得审计人员关注;第二,关注企业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会计科目。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观性,所以对于应用公允价值的会计科目很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
(三)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作假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中加入了公允价值,将旧的准则中的历史成本去掉了,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来说,更能反映时间性效益。对于新准则中出现的公允价值,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合理的眼光看待。为了反映公允性、符合市场行情,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评估机构提供的数据评判公允价值在评判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观上的偏差。
审计人员在对价值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注意企业是否参考了资产近期的涨跌情况,考虑到这个因素之后再对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价。
(四)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遵循从整体出发,推定局部是否合理的原则。在旧的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是从局部出发,推定整体的合理性,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这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原则,所以要对其进行改正。在审计中,审计人员要遵循“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模型,改变旧的“无错推定”的审计模式,改为“有错推定”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警惕,防止放过任何一个漏洞。在审计工作的开始,审计人员就应当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方针进行综合的评定,寻找企业有可能作弊的地方,特变留心企业的公允价值的使用,通过审计的方式将可能造假的地方逐一排除,最后得出审计结论。
四、总结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审计带来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为审计带来了挑战,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引进了公允价值,更加向国际准则趋同,使得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为了避免会计准则给我们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关注弹性空间比较大的方面,减少审计风险,提升审计工作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