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论文范文
审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重要学习课程,同时也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审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1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随着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而引发的审计对象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在过去,我国的审计格局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的,而现如今的审计格局重点已经转移到以财政审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上来[1]。因此,如何搞好行政单位的审计工作,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一、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审计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行政事业性收费既是其收入基础,也是其审计重点。因此,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审计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审核该收费项目是否有县级以上的收费文件,是否有收费许可;其次,将收费票据与收费许可进行核对,以便查找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乱收费行为;再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领票未登记、过期票仍然使用、用票未注销等违规情况,例如,审计人员在审计票据时应该从票据存根联入手,核对财务记账联号码两者是否相符,本单位在今年审计时,通过对票据存根联与财务记账联核对后,发现未入账的房租收入20多万元,原因是财务部门在处理租金收入时,从来不核对存根联与财务记账联金额;最后,对于一些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来说,其审计的重点应查看是否有将罚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行为。
二、对国家专项基金的审计
在我国,政府每年都会为地方事业单位拨发大量的专项基金,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发展[2]。因此,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就成为了各部门的重要内容。首先(没有其次),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并需要特别注意拨款是否根据项目进度拨付,实际拨款时是否超过工程进度,拨款进度是否与实施方案相匹配,如:我们对政府委托的绩效评价审计中发现,实施方案中规定应扣工程保修期监理服务费但没有扣等情况;这里应该加一点内容,要不没有结尾。
三、加强对管理费用的审计
在政府工作当中,管理费用主要指的是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等,这些费用会直接涉及到员工的具体福利,如:在审计中常常发现,发票内容为购办公用品但没有具体明细,报销招待费的发票没有客户名称,培训费没有培训通知等情况,因此应加强对办公用费及招待费用的审计,必要时通知延伸审计。
四、对固定资产收入的审计
房租收入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审计内容之一。房租收入指的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会将办公楼的部分房间出租给私营业主,以此来获得部分经济收入。然而,这些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逃避检查,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隐瞒这些房租收入,如:有些单位存在出租房屋不到主管部门备案,也不签订租房协议,故意使租金收入不入账,将这部分收入存入小金库中,用于发放员工的福利,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发票存根联,核对出租房的房号等对此项收入的进行详细审计,不能局限于只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明面账目,而应该跳出账面搞审计,此外,企业还应该用风险导向的方法进行审计,并保持执业的怀疑态度,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的违规行为。
五、对活动赞助费收入的审计
在审计赞助费时,应该严格审查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是对赞助费收入审计的重点[3]。首先,对于此项收费内容进行审计主要是为了防止部分手中有司法、行政大权的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变相收取费用的情况;其次,部分司法、行政部门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将罚款收入更名为赞助费收入收到自己的合法账目内,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所以应该对该项内容进行严格审计;再次,有些单位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会将租赁等收入变更为赞助费入账,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税收,因此应加强对活动赞助费收入审计。
六、对办公用品费用的审计
有些单位的资金去向不明确,在审计办公费用时发现许多数额较大的单张发票,上面仅仅写上“办公用品”字样,但是这样的单据往往是为了掩盖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违规行为,例如,我们在审计一家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时,发现该单位,借用各地方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交流的名誉,开具一些没有明细清单的办公用品,并巧立一些费用报销明目,以此来套取一些费用或者虚列支出。并用这些费用去请客送礼或者发放员工福利,此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应对没有明细清单且发生频繁的费用加强审计。
七、结束语
审计工作是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重要措施,审查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法规,不仅仅是国家资金是否正确使用的问题 ,而且是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细则,相关部门一定要进行严格审计,以保证审查评价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消除审计盲区,争取从全方位角度对行政部门加以审计,并注重审查力度,选用科学的方法对各部门财政问题进行审计。实施审计结束后,准确确定审计中发现问题的人员责任,并依据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追究个人责任的意见。只有这样,审计部门的职能才能得以最大发挥,国家经济发展才能得以有序进行。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篇2
浅析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及预防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
在社会商业化日新月异,企业资本极度膨胀的今天,"内部控制"似乎成了一个时髦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要想解决本文重点...内部控制审计,就必须先将"内部控制"认识清楚.国外方面,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后,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中的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设计及在资产保护,检验会计数据真实可靠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如此定义让很多的审计人员比较疑惑,甚至到了20世纪末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仍 然比较混 乱.直至美 国COSO分别在1992年和2004年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两个框架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界定,它们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为获得高效的经营活动、可靠的财务数据、遵循相关法规三个主要目标而实施的企业活动和保障过程.随后,我国财政部联合内控委员会在2008年6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全面概括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在整合coso委员会八要素内容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的框架.而本文结合高校案例着重于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叙述,所以引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解释: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本文中出现的内部控制即可以等同于指南中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解释.那么内部控制审计是什么?
通俗的讲,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审查组织内部这五个要素,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设计及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实,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解释为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其有效执行而对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所进行的了解、测试和评价活动.此处总结出内部控制审计"顶天"、"立地"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为下文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在开始着手本文的写作时,本人曾遇到过疑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内部控制风险是重点,还是单纯的审计风险是重点?作者想在此进行尝试,力求解决审计风险中囫囵吞枣的问题,寻求创新.首先,必须针对内部控制风险做出解释,才能更好的找到答案.内部控制风险是阻碍内部控制功能发挥、影响目标实现最终导致内部控制失败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总和.这样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内部环境方面: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和工作能力;风险评估:包括管理层能否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影响因素,合理评估风险发生频率与破坏性;控制活动:包括内部不相容职务职责权限的划分、人力资源制度的运行;信息与沟通:包括有无畅通的沟通平台和渠道使上下互通信息;监督:包括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是否恰当、有无严格有效地监控、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等.一个企业要发挥内部控制功效,就必须从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开始.其次,我们来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根据秦荣生(2007)的解释.审计风险在系统导向审计时期被列为下面的等式:
1.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他在文献中将固有风险解释为假设不存在任何内部控制活动时,财务数据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可理解为约束性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发现错报的可能性,可理解为酌量性风险.检查风险区别于上述的两项风险,约束性风险和酌量性风险在内部控制测试环节触发,而检查风险在实质性程序中触发,它是指财务数据产生错报而未被实质性程序发现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审计风险被表达成下列等式:
2.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数据在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前就已经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的定义与上文一致.在总结了上面一大段的概念,本文将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做出新的定义.从前文的逻辑来看,假定每个组织内部都有设计与运行内部控制制度,那么系统导向审计阶段的审计风险就可以换算为: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此时经营风险导向阶段等式中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可以等同于内部控制风险,因为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理论上可以防止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列出下列等式:
3.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有了这个等式,就可以回答前文的疑问.可见,审计风险包括了内部控制风险,审计风险不只是单纯的审计风险,也包括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风险.
三、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识别
根据我国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内部控制审计归纳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指引中明确指出,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要同时实现下列目标:
1.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不难看出,以上两点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一些客观存在并影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因素也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果.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我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归纳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
(一)客观风险
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之前的研究一般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进行分析.而我们在关注这五个要素的同时,也关注控制主体、执行主体以及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这些客观因素包括:
1.管理层经营水平与员工素质
管理层经营能力与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两者分别属于顶层设计与底层基础.在管理层方面应重点了解单位领导人在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是否曾经涉嫌违反财经法规、是否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可能等.也可以适当了解以前年度与管理层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作为对管理层经营水平了解的切入点,全面的深入企业内部.员工方面,他们是制度执行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决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因此,对于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审查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应该加以重视.例如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中,往往会出现工程量变化或者施工方案变化,但是各单位分管领导没有办理工程签证单,导致最后财务无法支付相关工程款的情况.同样的在财务审计过程中,报销环节出现的应报未报、虚假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反而得以报销的情况数不胜数.这些无不反映了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欠缺以及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状.2.行业背景与相关政策法规。
作为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后的进一步程序,审计人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有效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也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个重要前提.了解重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经营理念及其目标等.只有做好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步才能保证整个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国家针对相关行业发布的政策法规也应该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测试企业有没有完成社会要求的能力,有没有抵御不确定外部因素、外部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随着"依法治校"的提出,各个高校单位设立章程,通过后方能拥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这些是大的背景,往小的方面深入,例如我校要求工程合同金额大于3万元就必须经过审计,职称评审费不得报销等类似的各项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详细了解.
(二)主观风险
; 审计风险由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两个关键要素组成,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风险评估是确认和分析实现企业营业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企业要完成目标就要积极地识别、分析相关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下一步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它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一系列控制活动,如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根据这些表述,我们可以将主观风险归纳为:
1.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控制风险主要在于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两个环节,评估主体是审计人员,控制活动设计主体也是审计人员,因此我将内部控制风险归纳为主观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准则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作了相关规定,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此识别相关风险并实施进一步的实质性程序.而除了规范性的步骤,审计人员在一些关键环节作出的专业判断才能体现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这些职业判断包括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确定重要性水平、确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等.这些职业能力需要一方面说明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其控制环境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始终的动态过程,具有连续性;另外一方面说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决定着审计目标的完成.这种风险不同于其他风险,主要是源于它取决于审计人员在独立判断的基础上设计的审计程序.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前面讲到审计风险包括内部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如果这两类风险关乎到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和审计人员的水平,那么职业道德风险就属于第三种独立风险,它是价值观风险.无论制度设计再完美,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环节做的再好,只要审计人员的道德偏离正轨,那么这次审计目标就难以完成.当然,这样的情况在高校中鲜有发生,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公务人员编制问题,编制一方面是优越之处,同时也是一种约束.
四、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
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过了肆意增长的时代,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由粗放增长向节约增长转变.要想实现这样的精细增长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坚决执行,抵御内外部的风险冲击.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人治,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经营水平,从顶层框架入手,进行制度设计;其次,加强员工能力培养,增强价值认同感,打牢基础.由此,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方,执行有力,协同提升".结合到高校情况,高校应该强化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出台考核标准,鼓励参加证书考试,定期组织校际专业岗位人员交流等.
(二)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经济在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常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断进步,是自己具备新常态下的专业胜任能力.首先要具备怀疑能力,也就是风险意识.其次要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的重要控制环节,能够合理地确认重要性水平,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及实质性程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职业道德,保持专业性与独立性,让精神和灵魂超越眼前的利益与诱惑,确保审计质量.另外,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纳入年度计划,例如我校审计处就在加强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尝试,在工作年度之初制定全处学习计划,由领导制定起草学习内容,分章节交由每一个审计工作人员,安排在每个星期的学习会上进行讲授,分享学习心得.内部控制审计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但目前状况来看,这个紧箍咒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美国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上升到立法层次,我国已然还有漫漫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