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 > 审计发表论文

审计发表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审计发表论文

  审计是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一种鉴证服务。审计失败的发生往往与公司管理层舞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等有关。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审计发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审计发表论文篇1

  试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对于财政预算的执行审计方面的改革优化也加快了步伐。对财政预算执行设计中的风险进行加强研究,就能有助于实际风险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和风险控制重要性加以分析,然后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原则和优化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

  一、引言

  我国的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开展,对财政预算的执行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人们对财政职能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就能有助于实际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和风险控制重要性分析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分析

  财政预算执行设计的风险发生有着其客观性,这也是审计工作的特征决定的,并且在审计的风险方面也有着其复杂性,造成的审计风险和损失也会比较严重。从具体的审计风险问题层面来看,也是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在审计体制的影响下,造成了审计角色的定位不清晰,还有是在审计公告的制度上没有得到完善化等。另外,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机构的职能地位相对比较低,并且存在着双层领导的制度,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没有体现。还有就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也比较缺乏,以及在审计经费的独立性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些方面的风险问题,对财政预算的良好发展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风险问题的出现,要能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重要性分析

  财政预算的执行审计对财政工作的良好进行有着积极作用,而不科学的预算执行设计结果,就会对国家的宏观决策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政府的稳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等,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就比较有利。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出现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对这一类型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就比较重要。财政预算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在财政预算工作上没有得到完善,就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这就需要能够在财政预算的执行审计风险的控制方面得到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财政预算工作的良好发展。

  三、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原则和优化策略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原则分析

  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要将人本思想在审计工作中充分的体现,加强对人的素质以及观念的及时性转变。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利于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要能注重通过制度来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加以控制,从制度层面进行着手,才能有利于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优化策略

  第一,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措施,要能从多方面进行注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审计风险控制当中能加以融入。审计人员作为财政预算执行的关键人物,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高低,就必然会对预算的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中,就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融入,同时要能在控制制度方面能得以加强和完善。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注重对财政预算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审计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树立审计工作统一化的思想,在风险意识方面能够得以强化。

  第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要注重对审计方法的科学化应用。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就要能够将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优化改善等,对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要能得到加强,还要能够综合性的加以应用,在专业判断方面要不断加强。注重对审计程序的严格化执行,将检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从实际的发展来看,就要能够注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审计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提升。

  第三,为能保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注重法律体系的完善化。要能在财政预算以及会计审计的法规建设层面进行完善化,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规范审计工作,在风险上也能得到有效的降低。从法律的环境上进行优化,对财政预算能得以不断的强化,要能充分的注重会计以及审计法规的建设,将当前的审计法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要能结合实际进行完善化。并要能和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充分的结合,将相关的法律内容能得以细化。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完善化强化,才能真正保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四,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控制,要注重全过程的控制。由于财政预算需要多个层面的内容控制,这就要从开始到结束能够实现全面的风险控制。要将审计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得以完善化,对被审计的单位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等都要详细的了解。然后结合实际对审计方案的编制工作能得以完善化,要将审计工作实施的规范性得以充分的体现。还要能对审计证据的基础性工作得以充分重视,并要能对设计复核的相关制度严格的加以执行。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完善才能有助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五,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要能够对预算执行审计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制度方面加以实施。要能充分注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将岗位轮换制要加以实施,要能够在每到三到五年人员的任职岗位进行一次轮换,这对审计风险的降低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能够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保障能够得以完善化。只有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上得到了完善,才能真正的有利于审计风险的控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全面改革发展背景下,只有充分注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措施实施,才能真正的促进财政预算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此次主要从多方面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进行了探究,对财政预算审计的风险问题以及审计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措施实施有了详细的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雪恒.关于新形势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7)

  [2]连杉.持续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

  [3]杨世艳.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

  [4]赵佶.浅谈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审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4(03

  [5]冯涛.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商.2013

  审计发表论文篇2

  试谈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各行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电子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大集中模式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审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常规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的需要。因此,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成为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信息化给审计带来的不适

  (一)传统手工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的需要。前审计署长李金华曾经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资格。”。随着国家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以文字记录形式的文档逐渐消失。审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纸质账簿,而变成了种类繁多的财务软件,各式各样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复杂的数据表格。目前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达到了G和T的数量级,万亿条记录的数据表比比皆是,传统的查阅账簿审计方式如同大海捞针。

  (二)现有的审计软件在应对大数据时捉襟见肘。当前审计系统正在使用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应用软件已经经历了三次升级,从原来的AO2005到AO2008,直到现在的AO2011,数据接口增加了很多,后台数据系统也从Access升级到SQLServer2008R2数据库。由于被审计单位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现有的接口远不能满足当前审计的需要,且数据接口开发困难,导致审计人员有时会为了将数据导入AO系统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数据接口的缺乏己成为计算机审计的桎梏。另外尽管后台数据库从Acess升级到了SQLServer2008R2,但由于其最大仅能支持10G的备份数据,在当前海量数据模式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三)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弊端日益显现。目前,审计系统人员多数为财经类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仅限于word、excel等基础操作,对数据库知识掌握较少,大数据的出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财务、知审计、会计算机,还要能熟练应用各种数据库软件及编程操作。审计时,审计人员更擅长从账簿上找问题,对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提不起兴趣,导致对业务系统审不清,查不透,审计风险明显提高。

  二、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趋势

  (一)组织方式由审计小组向审计分析团队转变。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数据出现以后,多数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对象缺乏了解,在面对以电子数据为主的新型审计环境时无法应对。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由各处室人员为审计单位的审计模式,整合审计资源,综合分析各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领域、计算机审计水平、审计工作经验等情况的基础上,成立由宏观分析人员、行业审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组成的审计分析团队。行业审计人员根据具体的行业政策和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审计思路。数据分析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分析转换,根据行业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思路运用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最后由宏观分析人员进行宏观分析和制度执行效果评价,对宏观经济、制度执行等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资料由“信息孤岛”向信息资源全共享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长期以来,审计人员对采集的审计财务、业务数据都存放在处室或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中,处于简单无序的管理状态,信息资源之间缺少彼此交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审计人员也只能针对“信息孤岛”中存在的信息进行查询分析,无法形成不同系统间的关联查询,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例如常见的“低保人员开奥迪”、“死亡人员领养老金”等问题都是多系统之间关联查询实现的案例。大数据的到来为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它可以将离散的电子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规划处理后集中存储、处理和共享,不同系统间通过关键字段能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互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审计疑点,提高审计宏观分析和总体把握的能力。

  (三)审计思路由“单点分散独享”向“全面辐射共享”的转变。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的总结。目前,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具有借鉴意义的审计思路,但大多数仅限于单个项目或个别人员使用,大量的审计方法、审计思路得不到交流共享。随着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审计思路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分门别类地转变成不同领域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固化到系统中供其它审计人员使用,由原来的“单点独享”逐步转变为“全面共享”。审计思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整理归纳总结,在推广应用中不断优化和更新,探索建立审计方法模型知识库,发挥聚合分析优势,以促进审计数据分析方法的深入发展。审计方法模型知识库的建立,是更深入更全面开展行业审计的需要,同时也能为不同行业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引领,降低了行业审计间的门槛。

  (四)工作方式由“属地办公”向“移动办公”的转变。随着审计信息化不断发展和云计算、虚拟桌面技术的不断完善,部分审计机关已经开始尝试建设审计移动办公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属地办公”模式。通过审计移动办公系统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时上传,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实时查阅、实时监督和实时指导,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了审计质量,同时也畅通了审计现场和审计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移动办公”的出现可以使审计人员无论何时、身在何地都能够开展审计项目,对于缓解目前审计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数据资源和审计手段不足等矛盾提供了帮助。

  三、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审计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审计法》中还没有明确计算机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计算机审计的合法地位,就谈不上依法审计。此外,《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二条也仅要求“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对电子数据所进行的采集、分析方面的操作规范等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要搞好信息化时代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既要精通审计业务,又要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近几年,虽然审计署、省厅都在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力度,大量的审计人员拿到了计算机中级证书,但必须意识到计算机与审计业务的结合上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审计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中已经养成了看纸质账簿和资料的习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数据短期内会难以适应。审计习惯的调整转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猜你喜欢:

320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