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 >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

  在会计工作中,要想保证其能够依法进行,并且对会计质量进行一定的保证,就需要进行会计审计以及会计监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审计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一: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一、企业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得到了跨越性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先天不足,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不成熟,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会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之一,几乎所有企业的会计审计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会计监督工作的展开受到权利效力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审计的公平性、公正性难以保证,促进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会计审计工作对权利拥有者几乎形同虚设。其次,会计审计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企业会计审计是保证被审计人员自觉履行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家宏观与企业微观上却分别赋予了它差别的服务职能。国家要求会计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查,防止企业危害结果的发生,侧重会计监督作用。而企业内部对会计审计的工作要求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综合性的谋划与建议,侧重于决策作用。在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内,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必然产生程序及实践的冲突,难以发挥审计的理论优势。最后,企业领导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工作投入力度不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二)企业会计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定位。绝大多数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将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与其他审计工作相融合展开,会计财务核算界限不清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自身职业技能、专业化知识及工作精力都得不到保障,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消极展开。其次,企业缺乏合理科学的会计财务核算监督机制。企业管理层权利制约、干预财务核算监督职能,难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滋生了企业内部经济腐败的土壤。最后,会计财务核算没有统一、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会计财务核算以企业需要而展开,属于被动、附和性工作,因为没有进入企业发展决策战略规划,人为目的性操作问题十分突出,会计核算信息失真情况严重。

  二、解决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对策

  首先,要切实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赋予会计审计部门较高的权利职能,减少企业管理领导层可能产生的权利干涉或利益影响,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只有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审计职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学习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监督理论,完善自我约束、监控职能,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主线,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会计审计监督环境。最后,加大企业的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现代化审计监督手段,推动及时跟踪与全程动态化管理,兼顾职能效率和风险控制,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二)解决会计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首先,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有条理、分层次的区分会计核算主体,划分会计核算阶段,才能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细致展开,发挥监督职能。其次,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管理机制。对会计财务核算中的会计分析、财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工作及程序进行制度性规范,帮助企业增强财务掌控及预测、决策能力,实现会计核算的体系化建设。最后,强化对企业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训及专业技能培训。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二:新会计审计准则失真分析

  1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是否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而造成的;另一种为会计舞弊行为的结果。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施行。新会计审计准则立足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其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做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它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遏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有效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行为是指管理者对财务报告所选择的会计方法以及如何安排交易做出某种决策来误导利益相关者,目的是使得他们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误解或影响与会计数字相关的契约的结果。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等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将抑制某些依靠会计方法选择、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的行为,打击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2.1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粉饰经营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一,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当期利润产生明显的影响。当存货的价格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使得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当期利润减少;而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利润增加。当存货的价格下降时,则作用相反。以往企业通过变更对存货的计价方法就可以达到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目的。由于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的反映存货的流转,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取消了后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这项准则变动将使得企业无法再将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作为利润调节手段,促使企业的存货真实的反映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第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是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又一惯用手段。企业在亏损会计期间通过转回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达到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在盈利会计期间,进行反向操纵,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降低当期利润,以便以后期间利润下降时再予以转回。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时企业某一年度利润的绝大部分甚至都是通过上述两种手段调节而实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反成为企业粉饰其经营不力的工具。新会计准则中的上述两条限制了企业运用会计估计和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2.2抑制关联方操纵

  关联方操纵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途径,新会计准则对其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企业在利润操纵中往往倾向于利用确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将利润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新准则对关联方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扩展,包括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三大类。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明确指出需要披露的层次具体包括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此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取消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对未结算项目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新准则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第二,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目前中国企业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据此实现了在亏损严重时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甩掉亏损帽子的事例时有发生。新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的处理方法: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提高企业利润可信度的有效措施。

  第三,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新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此外,新准则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不仅包括旧准则中规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而且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这一规则的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使得合并报表是对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反映,阻断了一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惯用伎俩。

  3增强审计和监管,减少会计舞弊

  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促进作用的前提在于会计相关人员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违反会计准则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旧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除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外,会计舞弊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会计舞弊是指通过造假、欺诈等违反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行为向资本市场传递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要遏止会计舞弊行为就必须提高对会计信息的审计水平和监管力度。新会计审计准则颁布了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和相关机构监管力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1完善审计准则,提高审计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评估措施,对企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起着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有效审计的依据和标准。新审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要求,满足了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增强了审计准则的易理解和可操作性,有效的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

  3.2推进监管机构相关措施的改进

  新审计准则的执行不仅仅将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提高和完善,也有利于促进各监管机构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标准统一到审计准则体系上来,把监管过程变成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过程。新审计准则的推行将促进证监会、政府审计署等相关机构积极投入到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去。长期以来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也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新准则的制定较好的弥补了这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压缩了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时的灵活性范围,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其次,针对会计准则中存在的某些内容空泛又没有制定相应实施细则的缺陷,新准则增添了具体措施,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新的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2006新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分别从盈余管理、会计舞弊两个角度制定了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会计与审计论文

2.会计审计论文

3.审计实践中财务指标分析的应用论文

4.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5.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104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