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类论文范文
公共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目标,经过一定的合法程序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依据,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方案。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类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类论文范文篇1
试议提高公共政策力度的方式
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1.政策本身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形成合理的政策体系,这些会影响执行的实施。再加上有的部门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顺畅,导致执行者无所适从。
2.政策主体的影响:
任何一项政策都是靠政策执行者来实施的,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协调能力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同时由于政策执行者既是执行者又是政策对象,往往为了个人利益钻政策的空子,这势必影响政策的执行。
3.政策客体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客体是指政策的目标群体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政策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因为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调控器,表现为某一既定利益格局的调整,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目标群体不满不合作的情况。
4.政策环境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环境就是政府的行政生态系统。虽然在制定政策时,虽然会预测到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但这种预测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制定与社会环境相容的政策会获得宽松的执行环境,利于政策的实施。
二、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一些路径探索
1.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体系。
执行是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政策制定的优劣决定着执行力的强弱,建立和坚持科学的政策制定程序是执行的根本保证。政策的内容和政策的方向应该具体明确,政策的目标切实可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其次,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要完善政策咨询机制。政府机关可以就公布公共政策制定的草案向专家学者、专业的咨询机构及各阶层的公民征求意见。
2.提高执行者素质。
公共政策是将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尤其是执行者既是政策目标群体又是政策执行者时,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的意向和态度,以及执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管理水平对于政策执行力的强弱有着强烈的影响。态度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政策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执行。同样,执行者本身的个人知识结构、管理水平影响其对政策的执行的力度。
3.扩大目标群体在政策决策的中的参与度。
一项公共政策的推行有赖于目标群体的配合。在政策方案酝酿、拟定、制定的过程中,主动的采取诸如听证会、民意调查、征询意见等方式,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心里需求和政策偏好,力求出台的政策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其次,在政策执行阶段,可采取教育、说服、宣传等策略与目标团体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政策方案并积极解决执行时所发生的问题。
4.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环境。
适宜的执行环境可以减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从而增加人们群众的政治参与感与政策认同感,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建构广泛的社会监控系统和舆论监督系统。其次,改造官场文化环境,提高政府官员的思想认识,科学、规范化官员的需求、动机、行为标准,建立相应的预防、治理、惩罚机制。如,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灵活客观的对执行者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有助于更好的监督执行者,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5.完善中央与地方的权限配置。
在中央加强对政策宏观调控的同时,给予地方对具体政策的自助权,确保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使其朝着公共政策目标方向有序执行。由于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利益会出现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有所反应。因此,地方首先要服从中央,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其次,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地方的利益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政策本身在制定时的不完善,同样,执行者个人素质也影响着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并且,在政策制定中,要增强公众参与感,使其理解国家法规和政策,奠定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得以合理配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其执行者,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关系,就能从根本上提供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公共政策类论文范文篇2
试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方式
一、我国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以及困境
1.我国工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的几十年,政府对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做了积极的推动。本文指出了一下几点分析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第一公民参与日益逐渐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公共管理理念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逐渐的符合时代的要求,我国社会的整体改革对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外还逐渐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主行政立法制度,公民批评建议制度等。
同样政府也在公开公共行政活动包括机关工作,工作总结,行政人员管理和经费开支等情况,以确保政府的透明度和人民对政府行政活动的知情权。第二公民参与制度的日益健全,宪法为重点的法律体系为公民参与合法行为提供了制度,规范的准则,不管是选举,党团,政治监督以及其他活动,都在法律和宪法或其他有关规范文件中得到确立。
我国的立法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选举法,工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公共事业捐赠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都有公民参与的相关内容。公民在法治基础上自主地参与公共政策活动,通过影响我国政府对权威性价值的分配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途径的多样化,我国对公民参与从宪法上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宪法对公民参政权的规定给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共事务,公民自身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一方面是实现公民权力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更愿意直接参与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以及公共事务的处理。
2.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的主要途径
体现公民参与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一下几点:第一,民主选举制度选举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选举人的意志,从而实现公众的选举权。选举权是现代民主社会中的最基本政治权利。第二,信访制度我国国情的具体体现之一,人民群众通过写信渠道来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也是法律所赋予权力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是人民意志的表达,同时信访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第三,参与政治团体活动参与政治团体活动是我国公民参与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政治团体主要表现为各种群众组织,特别是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第三,听证会制度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第四,网络参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会的普遍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生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3.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社会都面临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公民参与在现实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参与方式也有众多的问题。以下是我国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参与方式单一,公民参与能力不足,政务信息不透明,公民组织不完善。
二、完善和丰富我国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相关对策
完善和丰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渠道有完善公民组织,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参与意识,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完善参与方式单一和参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公民参与的深化和扩大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也避免不了大潮流。公民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不仅是民主的进一步实现更是实现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公共政策公平,公开,有效实现的现实意义。
不过目前,由于制度设计,参与渠道,公民自己的参与能力和文化素质方面的因素无论是参与的深度,参与的范围或者参与的广度方面制约我国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的畅通,并且存在诸多问题。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制度,畅通参与的途径,提高公民的法制素养和文化素养,健全公民参与制度等一系列途径来完善并广泛的推行。目前,我国而言民主是一个双剑刀。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推广民主还是存在诸多的复杂和困难。历史留下来的各种因素原因,我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不能快速的变革。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也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全体公民,因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更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完善它巩固它。因此,完善公民参与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得有理性的态度。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快。公民参与制度也会不断成熟,稳步推进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