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类相关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反映 ,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形成政策收益与成本的不均衡分布 ,这种不均衡分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这种不均衡具有恶化的自发倾向 ,结果会导致政府权威的丧失。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类相关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类相关论文篇1

  浅析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摘 要: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本文从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增加公共安全管理投入、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观点。

  论文关键词:公共管理 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管理 投入

  一、前言

  公共安全是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注的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没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这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就不可想象。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是国家实施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职能;是加强公共管理、建设强大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目前国内外公共安全管理理念

  21世纪,全球各地区公共安全事件更是接踵而至,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2011年8月欧美一些国家先后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西班牙人质事件、印度洋海啸大灾难以及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等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类带来沉痛的灾难,全世界也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也不例外,2003年我国“非典”的爆发和流行,全国各地区煤矿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安徽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搅乱食品市场安全等一系列有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引起许多研究公共安全的学者的关注。

  为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日、美、俄、法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日本的公共安全侧重于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防,美国侧重于维护其世界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倾向于事故救援和技术性灾害的研究,法国则侧重于对城市功能的调整和公共政策的制订。健全法律制度、应急机构,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注重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这些经验是对我国公共管理安全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 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这是社会必将经历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时期,因此关于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国务院温家宝签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8日,我国又颁布了《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安全管理的关系

  1.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等多种方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升公共部门活动绩效,提供公共产品,从而达到增进公共利益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

  2.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

  (1)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2)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作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3)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

  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卫生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国防因素 。

  3.公共管理与公共安全管理的关系

  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公共安全管理应该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安全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强化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公共安全观,需要公共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

  四、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特征

  1.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为:1)经济发展不和谐是造成众多公共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2)政府的不作为是安全事故屡屡出现的社会原因。

  2.公共安全事故的特征

  影响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纷繁复杂,危害程度各有差异,但这些事件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综合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作如下概括:1)发生的突然性;2)危害的灾难性;3)范围的广泛性;4)影响的关联性;5)原因的复杂性;6)演变的隐蔽性。

  五、完善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中国的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了8%的高位增长,却鲜有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计6500亿元,这些问题每年夺去20万人的宝贵生命。其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二是社会治安事件造成的损失1500亿元;三是自然灾害造成的2000亿元损失;四是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为500亿元。实际上,这还仅仅是直观的、表面的现象,公共安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靠这两个量化指标是无法完全表达的。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死亡人数仅300多人,但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社会动荡程度、旅游及经济活动的限制是有目共睹的。痛定思痛,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要从战略高度对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制度设计。有的专家做出了具体策划,包括①建立预警机制。②建立分级制度。③建立和完善应急制度。④建立和完善非程序化决策机制。⑤建立公共安全基金制度及民间援助制度。⑥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和农民特点的各种组织和制度。

  2.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行政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在公共管理中的强化,需落实到以政府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系中。要强化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识、责任和体制。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把公共安全当作大事,统筹全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负起责任。应该把公共安全管理当作重要工作,既有日常安排,又有应急措施。很多措施的落实并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而是需要落实到政府的相关部门。

  3.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拥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形成了严密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仍未出台“紧急状态法”和相应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整个社会仅仅熟悉常态运行下的规则,遇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社会和职能部门不可避免地陷入忙乱甚至恐慌状态中。制定公共安全应急法,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社会各类机构、组织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体制和机制,规范各种制度,为公共安全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机构

  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建立健全有关科研机构,可以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长期以来,公共安全是一个备受忽视的冷门领域,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问题的暴露,相关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清华大学于2003年底成立了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这方面,需要国家组织力量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诸多方面为公共安全提供支撑,比如风险的评估,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理研究,针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关键环节的控制技术,生命安全的保障,灾害中人群的心理、行为特征的分析及研究等。

  5.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人才保障体系

  公共安全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体系,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不同层次的管理和决策人才;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不同岗位的基层和一线人员。有关部门应该重视那些有实践经验,敬业精神强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

  6.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物质和财政保障体系

  预防为主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需要不同的物资储备。需要把公共安全保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国财政预算中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金约有50亿元,一遇重大突发性事故常常显得捉襟见肘,需要增加各省市、自治区对突发事件的准备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捐赠为公共安全提供强劲的物质保障。

  7.建立健全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体系

  面对社会转型和社区兴起,社区治安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工作的微观基础和主要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把社区治安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并且与社区的公共安全体系工作中突出了社区居民和当地社会组织参与和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一条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安全体系统一的社区治安体系和公共安全工作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维护社区治安,维护公共安全。

  8.建立健全安全的教育

  >、宣传、培训体系

  教育部门应在大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程;社会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预警预防制度和应急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各类公共安全指挥系统定期进行不同范围、不同级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演。在高度重视专家和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建设公共安全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校大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的重要作用,进行注册管理和定期培训,与专业化队伍相互补充,提高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知识水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六、结束语

  近几年公共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的社会危害巨大。笔者旨在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并从八个方面提出增加公共安全管理投入,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朱正威,张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理念述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1).

  黄德林,田家华.公共管理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9.

  张晓峰.浅析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与秩序行政.《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雷仲敏.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构想[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1.

  刘铁.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学习与探索.www.fw789.com,2004,(5).

  杨平,黄华.确保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3).

  左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类型和特点[J].中国党政干部

  公共政策类相关论文篇2

  谈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及完善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在当前公共政策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政策的价值和民主。然而在实际的评估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估,其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过于单一、评估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合理的评估途径等。本文就这些问题突出几条对策,帮助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效率。

  关键词:政策评估;评估现状;完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公共政策评估已经成为当前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终结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对当前政策所达成的目标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政策评估体系如何按照特定的方法、科学有效的可行性进行效益和效果认定分析是当前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理论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组织者和决策者,其在公共评估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有效地发挥出政府的职能将是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方向。其基本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政府职能决定论,另一方面是行政效能决定论。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也是行政管理的最根本体现,从行政评估职能可以体现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政府职能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基本政策统治的基本内容,其覆盖了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是确保经济稳定、文化生活的基本。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完成行政活动以及功能的重要体现,这种体现是效益和效率的综合表现。其评估的基本制度是公共政策评估体制运行的基本框架,对公共政策评估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

  1.评估主体过于单一。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评估主体过于单一,缺乏以社会性质和社会公众组织为主导的组织的参与,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只会注重于自身的评价,从而忽略相对人群和社会组织评价的重要性,这对公共政策的长期发展很不利,最终将导致政策意愿偏离。例如,国企和政府机构的改革等,需要多方调查和论证、评估方可出台,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在地方政府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下,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2.评估体系和方法不完善。政府机构作为公共政策评估的主导者,在评估中由于多数人员并非内行人士,其在评估过程中只会将评估意向偏向价值。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已经偏离传统的是非观念,这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将会直接影响着评估体系的公正性,也会导致公共政策的评价更加偏向于价值,更有甚者会导致腐败

  3.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好很大的改变,在实施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会侧面引向政策的产出、侧向追求经济增长、侧向定性评估,我国当前政策的评估和国外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源于政策评估内容对政策没有影响,缺乏实际力度。

  三、完善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有效方法

  1.完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由于公共政策评估主体过于单一,造成公共政策的评估结果过于片面,只有多元化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才能有效更善于评估不同的政策。通过规范政府和党的政策评估组织、设置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性才能有效地完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当然在完善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整合因素以及创新创意等。此外,公共政策的目标标准、效率标准以及公平公正性等都是完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的重要环节。

  2.综合应用多重评估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的完成评估,引入评估方法是弥补评估方法单一的有效途径。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成本-收益与成本-效能相结合、社会经验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等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评估的效益与效率,同时也让评估结果更加令人满意。综上所述,我国公共政策的评估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足和隐患,多参照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案例,才能大幅度提高评估经验,有利于公共政策评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森,朱友梅.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J].和谐社会.2013(12):129,131

  [2]尹娜娜.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3]尹苹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公共管理.2011(1):18-20

  [4]白常凯,菠凤水,林海等.政策评估概念体系界定存在的缺陷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5):21-23

猜你喜欢:

321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