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本科毕业论文
公共政策是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公共政策的目标是调整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同利益的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学本科毕业论文篇1
浅析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效应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和工业的维生素。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有关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36.36%。同时,中国也是稀土资源的第一大生产国,2010年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比例高达97.74%。因此,稀土之于中国,犹如石油之于中东,铁矿石之于澳大利亚。然而,中东和澳大利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紧握着石油和铁矿石定价权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暴利,中国稀土却没能获得与其“垄断”地位所匹配的价格话语权和超额利润。
20多年来,中国稀土的开采和出口历经了从无序竞争到规范有序竞争再到严格限制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国稀土产业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外流和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在中国政府稀土出口政策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稀土市场上的表现如何?通过出口配额等限制稀土出口量的政策对于逐步掌握稀土价格话语权是否行之有效?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演进和阶段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稀土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政府逐步加大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1985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调整稀土产品的出口政策,由最初的鼓励出口,到限制出口,再到出口配额管理等一系列限制出口政策。回顾20多年来中国政府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和政策稳定期。
政策宽松期。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国内稀土产品出口。直至2003年,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高达10%以上。因而,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鼓励稀土出口,政策环境相对宽松,即称之为政策宽松期[1-3]。
政策紧缩期。2004-2007年,中国不仅逐步调低直至取消了稀土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而且开始对多种稀土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关税税率呈现出上扬的趋势。同时,中国将数十种稀土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因而,此阶段中国政府陆续颁布多种出口限制政策,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力度显著增强,即称之为政策紧缩期[4-8]。
政策稳定期。2008年以来,中国通过征收出口关税、限制出口配额和实行出口企业资格审查来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获得稀土产品出口资格的企业数和出口配额,除在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外,大体维持在相当的水平。因而,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对稀土的调控手段和力度均趋于稳定,即称之为政策稳定期[9-15]。
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势力的测度
为了揭示中国稀土产品不同时期的政策效应,文中选择了美国和日本两大主要市场,对中国稀土产品近10年来(2001-2010年)在美日的市场势力分别进行了定量测度。基于本文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分析以及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在实证分析中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三阶段划分是:政策宽松期(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政策紧缩期(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和政策稳定期(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文分别对全部时间域和各个时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
(一)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目前测度市场势力的主要方法有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行业集中率、贝恩指数和勒纳指数。贝恩指数测算所涉及的自变量均为企业常规统计数据,适用于微观层面企业市场势力的测度。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与行业集中率均与企业在既定市场上的占有率或份额密切相关,因而与法律维度的市场势力定义相对应,要求全盘掌握行业结构与相对规模,适用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经济分析中。本文研究的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的市场势力从属于经济范畴,关注于中国在以美日为代表的国际稀土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因此,适宜选择勒纳指数为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在勒纳指数的实际测算中,由于边际成本的测量较为困难,因而需要利用勒纳指数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联来修正勒纳指数。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均衡条件下边际成本应等于边际利润,如式(1)~(5)所示。
本文采用的稀土出口统计数据的口径是HS编码中的2 846(稀土金属、钇、钪及其混合物的化合物)以及8 5051 110(稀土永磁体),涵盖我国目前稀土主要出口产品。时间域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共计119个样本,其中2009年7月数据缺失,数据来源均为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二)计量结果与分析
基于所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全周期、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以及政策稳定期的数据展开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上述研究表明: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为0.428,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为0.411,总体水平大体相当。具体而言,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高于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但二者的差距呈缩小的趋势。政策宽松期至政策紧缩期,由于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波动明显,加之政策效益的显现具有滞后性,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势力略有下降。美国从0.582降至0.326,日本从0.336降至0.119。政策紧缩期至政策稳定期,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调控手段和力度均趋于稳定,并且政策的效益逐渐得以彰显,市场势力值显著上升,其中,美国从0.326升至0.783,日本从0.119升至0.685。 三、中国稀土出口产品不同政策阶段的灵敏度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国通过出口配额等政策限制稀土出口量,从而逐步掌握稀土价格话语权的政策效应是否显现,本研究选取了出口量这一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美日稀土市场单因素灵敏度分析。基本假设是,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唯稀土出口量发生变化。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模拟中国稀土产品向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量分别下降5%、10%、15%和20%时对该国市场稀土价格影响的灵敏度。
(一)BP神经网络训练
本文分别采用131组美国和日本稀土市场上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及宏观经济背景状况的相关属性指标。我们将96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来训练网络,将剩余35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来测试网络的分类能力。
训练结果显示, BP神经网络输出的出口价格与样本的期望值基本上是相重合的,神经网络预测误差基本可以抵消。因此,本文所训练的BP神经网络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出口价格。
(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市场灵敏度的分析结果与比较
本文假定其他情境因素保持不变,而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出口量分别减少5%、10%、15%和20%,采用神经网络模拟了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的变动情况。
美国市场模拟结果表明: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以4美元为轴线,基本在3~6美元区间浮动。政策紧缩前期,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出口价格仍然以4美元为轴线,但波动明显较前一时期平缓。政策紧缩后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出口价格提升至以8美元为轴线,在6~12美元间浮动。政策稳定期,价格基本以10美元为轴线波动,仅在后期有明显波动。
日本市场模拟结果显示: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日本市场上价格以6美元为轴线,大体在5~7美元区间浮动。政策紧缩前期,同样由于政策效应的滞后性,出口价格仍然以6美元为轴线,但波动明显较前一时期平缓。政策紧缩后期,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出口价格一路攀升,峰值达12美元。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在10~20美元间波动,2010年出口价格明显上扬。
进一步对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出口量分别减少5%、10%、15%与20%时中国稀土产品价格变动趋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价差并不明显,但大体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政策宽松期与政策紧缩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当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下降幅度越大时,美国与日本市场之间的中国稀土产品的价格差异就越小。
同时,也对美国和日本在政策宽松期、政策紧缩期与政策稳定期上述四种出口量减少情境中的价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政策宽松期直至政策紧缩期,出口价差基本以2美元为轴心波动。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逐步收紧以及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在政策稳定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价差逐步消除,以0美元为轴心上下浮动。
上述分析结果也与本文市场势力的测度结果相呼应。本文市场势力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的市场势力差距呈现出先大后小的趋势,即政策宽松期和政策紧缩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显著高于在日本的市场势力;政策稳定期,二者间的差距逐步减小,直至大体相当。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初,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相对于日本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下降和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这种差异逐步减小直至基本消失。也就是说,在中国严格实施稀土出口配额的政策环境下,中国进一步减少对美国和日本市场稀土产品的出口之后,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竞争优势趋于一致。
对比在中国稀土出口总量减少5%、10%、15%与20%的情境下,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稀土产品价格相对于实际出口总量价格的变动幅度即敏感度,结果发现:就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而言,美国市场的敏感度显著高于日本市场。从政策不同时期的对比来看,中国稀土产品从政策宽松期到政策紧缩期再到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大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中国稀土出口产品市场势力和灵敏度水平显著上升,显现了中国政府稀土出口政策的正效应。
本文对中国稀土出口产品在美日两国市场势力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伴随着中国政府对稀土调控手段和力度的加大,加之前期相关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显著提升。在美国的市场势力从0.326上升至0. 783,提高了140.18%;在日本的市场势力从0.119上升至0. 685,提高了244.22%。
本文对不同政策时期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对出口价格的灵敏度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稀土产品从政策宽松期到政策紧缩期再到政策稳定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大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即当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下降了既定幅度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幅度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充分表明:中国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稀土产品国际市场势力的提升即价格话语权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
第二,市场势力和灵敏度在不同政策时期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和变化趋势,验证了中国政府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政策的有效性。
从不同的政策时期和国别的比较来分析,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的差距逐渐缩小。政策宽松期,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0.582)为日本(0.336)的1.73倍。进入政策紧缩期,受政策波动及政策效益显现的滞后性影响,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显著回落,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均出现40%左右的降幅,此时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0.326)为日本(0.119)的1.64倍。2008年以后,伴随着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效益的逐步显现,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成倍提升, 且日本市场势力提升幅度显著高于美国,这是美国的市场势力(0.783)仅为日本(0.685)的1.14倍。这表明,随着中国稀土管制政策的实施和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减少,中国稀土产品的市场势力在表现较低国家(日本)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在表现较高的国家(美国),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稀土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中国稀土产品在美日两国市场上价格灵敏度的差异分析显示: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降幅越大,其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价差越小。中国稀土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高于日本市场的这种国别差异,随着中国稀土产品出口量的下降逐步减小直至基本消失。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政府稀土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对平衡国别差异和提升中国稀土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有效性。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增强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中国政府采取下列措施:
1.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产品出口贸易的监管。
中国已经实施的稀土出口关税和稀土出口配额等稀土国际贸易管理措施,成效已初步显现,表现为国际市场势力的提升和出口价格对出口量变化敏感度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稀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议我国在WTO规则框架下进一步加大对稀土国际贸易的监管力度。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对稀土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并逐步提高关税税率。二是实施更加严格的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制度并逐步降低出口配额。三是严厉打击稀土走私。采取这样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既有利于中国稀土资源的保护,以实现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采利用,又有利于减少国际市场上稀土产品的供给,以抬高稀土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提高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2.对稀土开采企业开征高额环境税。
从长远来看,为了避免与美国、日本等稀土产品进口大国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当从稀土生产的源头抓起,对开采稀土的企业开征高额的环境税。从而,提高稀土开采的准入门槛。这样,既有利于遏制由于利益驱动导致的各地稀土乱采滥挖现象进而保护资源和环境,又有利于提高稀土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价差,以消除欧美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诉讼中国稀土贸易的口实。
3.加强对中国稀土产业的行业整合。
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稀土生产和贸易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中国稀土在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势力有显著的增强趋势。中国稀土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量变化的敏感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因此,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大对稀土产业的行业整合力度,加快对中小稀土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尽快形成中国稀土的航空母舰。只有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稀土航母企业得到了充分发育,中国才有望获得稀土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和国际话语权。
公共政策学本科毕业论文篇2
论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演进之特点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部门相继的制定了一大批的学前教育政策,将政策的关注点由3至6岁延伸到了3岁前及入小学后,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养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延展到关注幼儿家长的成长,由总体关注幼儿园的开办及教育拓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政策在其范围上有了极大的发展。
二、政策的制定更加的敏感和具有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相关的部门先后制定出了一大批的相关政策。如1983年针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6年针对学前班的相关问题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学前班的意见》,1991年又针对当时学前班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就学前班的性质、举办学前班的原则、学前班的领导和管理、学前班保育和教育的要求、改善学前班办班条件的要求以及学前班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说明和规定。1995年针对我国企业办园存在的问题国家教委、国家计委、民政部、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发出《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2003年l月27日,教育部、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及措施。2007年,针对幼儿园接送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事故凸显出的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尤其使安全方面的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由此可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在制定时对于相关的问题更加的敏感,也更加的具有针对性。
三、开始走向法制化
1989年9月11日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向法制化建设的新的里程碑迈进。此后,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出台,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实施,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上述的法律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地对我国的学前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充分的证明我国学前教育开始向法制化的方向迈进。
四、更加的关注儿童的发展及保护
1980年10月巧日,卫生部、教育部颁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1985年12月7日卫生部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91年6月21日,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1992年2月,国务院公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出台,1994年12月l日,卫生部、国家教委颁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0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一2010)》,2006年9月l日,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幼安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2007年,针对幼儿园接送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事故凸显出的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尤其使安全方面的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进一步强调幼儿园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充分的保障幼儿的安全。上述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公布实施充分的说明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相当的关注儿童的生存、保护及发展,尤其是把儿童的生命安全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五、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明显的增多
自改革开放至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家庭教育“九五”计划》、《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等明显带有对未来规划性质的政策和文件,相比于改革开放以前,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明显的增多,学前教育政策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明显加强。
六、与时代和世界的气息更加吻合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其始终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目标应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等。上述所有的这些规定和要求与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整体观、儿童主体观、整合教育观、儿童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及终身教育观等先进观念是相吻合的,也是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民主性、生产性、终身性、个性性、多样性、开放性、国际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相契合的。这充分的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与世界和时代的脉搏同跳动的,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具有时代与世界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