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免费
近年来,针对现代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成为政策研究学界的新热点和突破口。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免费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免费篇1
浅谈延迟退休政策的SWOT分析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现状
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的政策是: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女性工人50岁退休,2015年又对高级职称女性退休年龄实施根据自愿可推迟到60岁,整体退休年龄偏低。近几年很多学者提出应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然而对此政策的认识却有所不同: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耀[1]指出:必须延迟退休年龄以减少年轻一代人未来过重的养老负担;何平[2]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得出结论:延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压力优势明显,实施十分必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加大就业压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实施需谨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自此明确了此项政策实施的方向,并在局部地区试点实施。但同时政策又遭到众多普通民众的反对,政策制定与推行进入步履维艰的境地。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SWOT分析
(一)优势
首先,能够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根据何平[2]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为53岁,提前退休现象十分普遍,变相加重了养老金的负担。延迟退休可以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从而推迟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时间,进一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其次,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人力资本论认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人们都是理性的,投资在自己身上的教育和培训成本,总希望能得到更好地回报。基于这样的成本-收益分析,延迟退休就相当于增加教育和培训的回报年限,意味着劳动者将有更多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回馈自己的教育和培训投资。这将会促进全社会教育年限的提高,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普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变相地缩短了。在退休市场上,大量的人力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浪费率较高。延迟退休会促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延长,使劳动者充分发挥其才能,降低退休市场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
最后,可减轻年轻一代人的负担,应对人口结构转变。北大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若中国不延迟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轻一代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41%来供养老年人[1]。我国计划生育国情下,“2+4”家庭(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个老人)普遍存在,年轻人赡养负担较重,延迟退休可减缓年轻一代人的负担。
由于人口结构中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一代人比上一代活得更久,这使得下代人要比上代人支付更多的养老金来供养上代人,造成代际养老不公。延迟退休使养老金支付与人口预期寿命相协调,从而实现代际养老公平。
(二)劣势
第一,将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
延长退休会加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每年离退休人员有600万至700万人,大幅度延迟退休必然使部分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人社部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增就业人口为1266万人。大幅度延迟退休每年将减少至少一半的新增就业岗位。同时,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等待就业,虽然经济增长会增加就业岗位,但我国的劳动力缺口早在2005年就增加到1.3亿人[3]。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须谨慎考虑。
延迟退休也会加大老龄工人再就业压力。我国劳动力市场本身供过于求,老龄工人要再就业压力非常大。一方面要面临大量青年劳动力的竞争,如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也要面临自身的一些劣势,如身体机能、工作效能下降。研究表明:老龄工人失业后,短时间内再就业率会低于同期失业的年轻人。延迟退休则意味着将其原有的竞争力再降低,加大其再就业压力。
第二,政策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易造成社会不公。
延迟退休政策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从而对其的态度也比较复杂。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者多数是学术界的高层次脑力劳动者,反对者多数是普通的民众;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稳定的人都赞成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工资稳定且高于退休金,延迟退休可以让他们继续工作获取更高的收益;民营企业中工作不稳的人大都反对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工作收入不稳定,延迟退休会增加这种不稳定性,他们更愿意更早退休领取稳定的退休金;大学毕业生从自身就业利益考虑,反对延迟退休,因为延迟退休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延迟退休是一项复杂的政策体系,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能简单地硬性规定,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和民众反抗。
(三)机遇
首先,我国退休年龄偏低需要改革。我国的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制度,已经不能与现行人口结构、预期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协调。2012年发布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1-2012)》报告表明:我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我国退休年龄偏低,低龄老年人利用率低。因为低龄老年人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必须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机遇。
其次,国外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左右,女性60岁―65岁;发展中国家男性多为60岁左右,女性55岁―60岁;50岁退休为全世界最早的。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都迫于养老金压力及各种原因先后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美国和加拿大都将其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67岁;德国的最低退休年龄为65岁;韩国2013年将退休年龄由60岁调整为61岁,计划于2033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从2013年开始日本将其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65岁[4]。国际社会上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崇与实施,为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很好地机遇。
最后,养老金“破轨”改革的机遇。中国政府网2015年1月14日下午公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双规甚至多轨的问题得到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制度基本实现公平、统一,这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减少了阻力,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实施机遇。
(四)威胁
首先,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从劳动力供给看,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3]。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 “大学生+农民工”共同竞争就业岗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批批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延迟退休只会减少就业岗位。
其次,政策备受争议,具体方案迟迟未能确定的威胁。延迟退休政策自提出之时开始就备受争议,2010年9月,关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热议。2013年6月,迫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从学术角度进行讨论。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确定了方向性的政策目标。2014年3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但至今为止仍旧没有具体的政策方案实施时间表。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仍旧存在不确定性的威胁。
三、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并尽快实行弹性延迟退休方案
延迟退休政策涉及的主体较为复杂,因此应该制定出适应性较强的延迟退休方案。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优数两大咨询所做得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例如,设三档“退休年龄”即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主要考虑人的生理、健康需要,设置“极限”最早退休年龄,针对高危、高污染行业;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综合考虑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质量等因素,确定出我国的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初步定为男65岁,女60岁,并逐步实现男女同步;法定最迟退休年龄,主要针对专业技术行业,比如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
(二)应该加强配套政策的实施
首先,完善劳动力市场,缓解就业压力为延迟退休实施减少阻力。贯彻我国的就业政策,即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企业吸纳就业;政府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进一步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其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引导老年人适应从在职到退休的生活转变,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多组织社区活动,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让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老年人才资源。
本文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的SWOT分析,只是局部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延迟退休政策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但多数民众并不真正了解政策,对于政策的宣传和解释的工作也应加强。就我国现状来说,就业压力大是阻碍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主要障碍,应彻底地改变我国就业现状,从根本上推进政策的实施。
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免费篇2
浅析通货膨胀下的政策选择
一、背景
伴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通货膨胀的特征表现及形成机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也提出了严峻的战。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金融的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操作,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深化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中国通货膨胀特点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快速攀升。2004 年全年 CPI 同比上涨 3.9%,属温和的通货膨胀。2006 年以后中国经历比较严重的物价上涨过程,其中 2007 年和 2008 年年度 CPI 同比分别上涨了4.8%和 5.9%,这给中国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央行开始,改变当前政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并防止情势继续蔓延,截至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CPI 呈现快速回落。此举立竿见影,在短期内,使我国摆脱此次危机的冲击,但这也加剧了国内发生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食品价格是 CPI 攀升的主要动力。食品价格始终是推动CPI攀升的主要动力和原因之一。居住价格高位攀升是促使CPI上涨的重要原因,农村CPI涨幅高于同期城市涨幅,以及国际传导成为推动本轮CPI上涨的新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当前物价上涨。
(三)通胀预期加深物价上涨压力。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影响,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和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多种因素推动下,我国价格总水平自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回升,2010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增大。
三、我国货币政策探索
(一)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中央银行的逐年??大票据发行规模,票据期末余额也逐年增加,2006年以来,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从3. 6万亿增加到2010年的近4. 2万亿,票据余额也从3. 23万亿增加到2010年底的4万亿。2011年上半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9210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3600亿元;截至6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2. 4万亿元。
(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10月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来说是一个拐点,2010年10月19日,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随即在11月、12月也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上半年又连续上调六次,实施这一连串调控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大力回笼市场过剩的流动性,逐步消除货币泛滥的危害。
(三)调整汇率――人民币升值。2010年年末,在美国等国家的要求下我国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根据我国央行2011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2011年以来,人民币出现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四、改善货币政策效果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倚重数量型工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越来越有限,价格型货币政策在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初期,利率管制政策有利于促成大规模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增长方式也继续转变,利率管制政策的消极作用便逐渐显现,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迫不及待。
(二)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还不健全,规避外汇风险的衍生金融市场还比较薄弱,在是否已经具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上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贸然推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可以考虑先提高汇率浮动范围、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状态,然后逐步向自由浮动汇率靠拢。建立一个汇率浮动区域,使汇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又不超过该区域,这样既有浮动汇率灵活、有效的特点,又不至于因为浮动过大对经济带来冲击。
(三)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改革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存入央行的准备金,央行是要付息的,利息形成的收入将构成商业银行的资产,从而使商业银行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这不利于央行货币政策对冲流动性的效果,所以建议可以取消准备金付息。同时各个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程度都有差异,可以考虑对不同类型和风险能力不同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即对风险较高,资本充足率低的金融机构,?用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对风险较小,资金充足率比较高的金融机构,?用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四)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公开市场操作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目前主要通过发行央票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随着央票余额的增加,它的有效对冲率也在下降。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金融市场必须存在足够多的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数量和种类,而目前我国都在发展和完善中,比如同业拆借市场规模不大,短期金融工具较少,国债期限也欠缺合理性,货币市场子市场也不够活跃。
(五)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民间金融秩序。
赋予民间借贷一定的法律地位,让民间金融在阳光下运营;降低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的门槛,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信托机构等发展,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等。其次,加强国家对民间信用活动的调控和管理,将民间金融纳入到正常的金融监管范畴内。
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免费
上一篇: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发表
下一篇:有关公共政策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