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公共政策是在对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因此公共性是逻辑起点。公共伦理涉及政府组织部门之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多对关系的互动,是公共管理者处理公共事务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因此,公共利益是其核心。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政策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政策毕业论文篇1

  浅析“人地钱”挂钩政策及发展思路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正以每年0.9%的速度增长。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 000万。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背后,却带来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以及农村耕地、宅基地大量闲置等问题。由于大部分地区仍然惯以“GDP论英雄”的发展思路,盲目追求发展指标,片面强调地方经济效益,导致城市以“铺摊子”“摊大饼”形式向外扩张,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浪费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占40%以上,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约5 000 km2,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由于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出现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

  有关调查统计表明:1990―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2000―2010年,这一指标上升到1.85倍。而合理的二者比值应在1.12左右(冯长春,2016)。与此同时,农村耕地,以及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建设用地却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而大量闲置,“空心村”和“空心房”现象越来越普遍。2012年,《人民日报》曾引述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称“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 000万亩”(吴秋余,2012)。耕地闲置、抛荒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此外,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比例也已达到20%~30%。因此如何合理解决保护耕地以维持基本粮食安全与因城市建设而占用耕地的发展矛盾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带来了“半城市化”现象。“半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指的是农村进城人口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状态(黎智辉,2013)。这表现为一方面农民工进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却因为户籍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而未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及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基于提高城镇化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的政策。

  1 “人地钱”挂钩政策解读

  “人地钱”挂钩政策的提出是一个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下对城镇化认识逐步清晰的过程。追溯来源,国家早在2008年就提出“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规模相挂钩的试点工作”;2010年,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中,也提出“探索实行地区之间人地挂钩的政策,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的增加规模要与吸纳外来人口定居的规模挂钩。”但从各地试点及反应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的提出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原因可能在于面对中央政府下达的“指挥棒”,地方政府仍因为地方经济发展利益愿意挣钱而非花钱。

  而“人地钱”挂钩政策与之前所强调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人地”挂钩政策相比,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改变了地方政府以往为经济发展需求而未真正投入资金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在新政策中尤其加入了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压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同时新政策有助于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发展效率和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冯长春,2016)。“人地钱”挂钩政策的实质是指将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即实现“以人为根本,以业为核心,以地为保障,以钱为支撑。”新型城镇化下产业与劳动力呈现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聚集与整合带动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就业,而农民工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在该过程中,作为另一重要要素的土地起到承载与支撑的作用。“人地钱”挂钩政策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区域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的流动与融合,起到保证城镇发展、保护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的作用,促进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 “人地钱”挂钩政策的发展思路

  2.1 在法律层面完善与调整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自2004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对于规范土地的利用和开发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尤其在土地征收、耕地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需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农地流转等现象的普遍以及对土地产权界定要求的更加明晰,《土地管理法》仍留有发展进步空间。《土地管理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一些概念与内涵的分析和认识,做到科学规范,同时对于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也要在法律层面上予以保障解决。“人地钱”挂钩是一项“人往城走、地随人走、钱随地出”的政策。对于“人地钱”挂钩政策,笔者认为同样需要在法律层面上进行确认,在强调其法律地位重要性的同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此外,考虑到实行“人地钱”挂钩政策后随之出现的因大量农民工进城带来的如耕地抛荒、农地流转、进城农民工安置等问题也需要通过有关政策与法律予以完善和保障。尤其是针对农地流转政策,也应以法律层面予以完善。确立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物权属性,明确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产权归属,对农地的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界定,成为有效破解农地流转中各类法律问题的关键所在(许国强,2015)。同时,也应逐步实现土地流转市场的开放化,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完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所反映出的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现象背后,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仍然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所谓机会的增加与收入的提高并未带来生活条件真正改善,同时,社会对于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未有效缓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水平较低,仍处于城市发展底层或半城市化边缘。探究原因,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户籍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连带反应。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性制度,也成为目前阻碍流动人口实现社会融合的主要制度性障碍(李涛,2011)。

  因户籍制度不合理带来了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工因没有当地户籍造成其身份认同感较低,殷娟等(2009)在对长沙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定位自身身份,其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城市关于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一系列社会福利都基于户籍制度之上,进城务工农民工也因此受到在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安排上面临制度的排斥。因此,对于“人地钱”挂钩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配合完善我国户籍制度。只有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的户口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人往城走”的发展目标,进而提高城镇化发展的效率。对于完善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3个方面(杜睿云,20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并且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对于目标任务的完成,“人地钱”挂钩政策将在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多部门的联合协作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土地管理工作者来说,应进一步协调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实行差别化的城市规模和人均占用土地状况,同时明晰土地产权界定,推动农地流转,“人地钱”挂钩政策才得以顺利落实。

  3 结语

  可以看出,“人地钱”挂钩政策作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新词,比起以往的“人地挂钩”办法,更有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难以在城镇落户、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但为保证“人地钱”挂钩政策得以顺利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仍需要国家以完善法律为前提,同时配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保障。

  公共政策毕业论文篇2

  浅析“单独二胎”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 单独二胎政策简述

  1.1 “单独二胎”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全年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相关内容与核心是:为了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并且要坚持以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的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2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历程

  二胎政策从刚开始的设想到现在的正式颁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一项国家政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不断的设想、试点、商议、审批通过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1.3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背景

  1.3.1 人口红利见顶。我国的人口结构目前已经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由于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我国的生育率在逐年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在逐年递减,因此我国的劳动人口也在减少,造成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问题,并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生育政策需要得到调整已经成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

  1.3.2 人口老龄化。由于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目前结婚成本的提高导致结婚率偏低,由此青少年比例在我国的人口所占比例减少,而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导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逐年加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社会现象加快我国开始逐渐进入了老龄年社会的速度和步伐。

  1.3.3 调整生育结构。男女比例失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并且伴随着人口结构严重恶化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低生育率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人口的减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劳动生产效率,人口结构的不协调发展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1.3.4 家庭规模。目前我国以三口之家的家庭规模为主,家庭观念意识比较弱,养育老人所要背负的家庭责任重担也越来越重,经济社会的压力全部都重重压在青壮年的身上,我国急需用新生命来注入全新的社会活力,由此来增加我国的家庭规模,缓解社会和经济所产生的压力。

  2 影响房地产发展的因素

  2.1 国家政策

  国家颁布的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性的政策文件会大大地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城市土地的产权、城市税收、住房等制度的改革以及银行抵押贷款政策的出台也会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比如,国家对个人拥有房地产的权利的保护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对房地产的需求;如果国家政策对购房增加税收,则会抑制房地产的有效需求。

  2.2 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的经济建设以及城市的相关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能为房地产带来巨大的商机。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外部的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形势,还需要城区改造建设。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相应的城市的基础建设,旧城区的改造增加了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房地产城市的市场份额。

  2.3 土地供求量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房地产的开发与土地息息相关。国家通过政府来将国有土地转换成为使用者的市场,是由国家垄断的市场。土地供求量的增加有利于房地产的投资,间接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的供应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

  2.4 人口的数量

  房地产的需求量与人口的数量的增加密切相关。人口增长得越快,相应的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对房地产业来说,不同的性别、收入、工作、年龄对房地产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而且家庭人口的多少和需要居住面积的大小也同样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5 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消费水平,从而促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高收入的群体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对房屋的购买力,间接性对住宅的需求也会相应的提高。经济能力的提高相应对物质层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注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潮流。

  3 “单独二胎”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

  3.1 经济角度

  我国施行的二胎政策,随之而来的是增加的出生率,出生率的提高能够带来大量的劳动力,间接地提高经济的增长率。从根本上来说,能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婴儿所需要的奶粉、奶瓶、纸尿裤、玩具、动漫等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且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对改善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衣食住行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必需条件。人这一生不仅存在于这个社会,更重要的是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二胎政策的出台,伴随的是人口增多,将能大大增加我国的劳动人口和提高我国的劳动效率,从而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的角度

  3.2.1 人口数量。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不仅增加了农村的生育能力,而且对之前城市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人口的数量。我国的城市发展迅速,目前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放开生育政策,有利于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增加我国的人口数量。   3.2.2 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不均衡,劳动量的减少带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快的问题严重凸显。如何“养老”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个人、政府乃至社会普遍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二胎政策的开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年轻人口,改善劳动力结构,也能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缓解养老问题。

  3.2.3 养老问题。一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我国一直持续低生育的状态,低水平的出生率导致了劳动力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够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只有劳动人口增加才能改善人口老龄化这样的社会背景,从而减少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养老的条件和生活水平。

  3.2.4 教育问题。中国式家长最为重视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二胎政策能增强父母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渴望,教育从小要从娃娃抓起,作为父母则会从孩子教育角度出发,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21世纪的发展培养人才,也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

  3.3 房地产业的角度

  3.3.1 住房结构。二胎政策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份额,增加对住宅的需求,新增的人口已经不满足于现在市场上的三居室,四居室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改善家庭的住房情况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房地产开发设计也有可能将把保姆房作为开发范畴,家庭为了更好地照顾婴儿,相信这种户型结构也能得到现代父母的青睐。而且为了能够享受更大的生活范围,相信在某些程度上对住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对房地产的需求,加快房地产业更加繁荣的发展的脚步。

  3.3.2 居民购买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而激发了市场潜在需求。一些家庭为了生育二胎,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购房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扩大对购房的需求,由于经济带来的高收益和高收入,为增强居民购买力和购房意愿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后盾。

  3.3.3 学区房。对于一些已经有生育二胎想法的家庭,购房者一定会首先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学区房将会作为新的市场需求开始快速蔓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教育资源密集、丰富优质地段和楼盘一定能受到家长的青睐。学区房所受到的关注度的不断增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从而提高物业价格。

  3.3.4 需求市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依靠于居民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而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二胎政策伴随着对房地产业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对于第二、三线城市来说,购房成本相比较于第一线城市来说要低得多,而且银行出台的贷款政策的条件比较宽泛,刺激房地产业消费和投资。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的满意度,将能大大刺激需求市场。

  4 结语

  二胎政策的颁布和出台,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而且促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二胎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率,对房地产的内部改革也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有利于推动房地产的住房结构能够实现变革,并且能有效刺激房地产的需求市场。

  房地产交易量的增加,从本质上来说为经济增长率的快速提高做出了贡献,但是也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更愿意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我们必须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房地产业一定能迎来又一个春天。

猜你喜欢:

315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