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图书馆管理 >

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

时间: 王晓惠1 分享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管理 模式
  【论文摘 要】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对教学和学科研究进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同时,也是学校及社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学科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水平的高低并不仅仅是在于它所拥有的藏书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内部环境和管理水平,因此,为使图书馆充分发挥作用,探究高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仅供参阅。
  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把信息看作是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投入,为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日益显示其重要性[1]。如今,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加速进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1.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1.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的图书馆流通部门的馆员每天通过在书库内的工作,认真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定期制作报表,提供给采购等部门作为调整购书策略的依据。
  1.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 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2. 建立创新的管理内容:
  2.1管理制度创新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
  2.2管理机制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2.3图书馆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3. 增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3.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4.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进行图书专业培训之后,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途径,逐步改变目前高校图书馆人才单一,匮乏的局面。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以此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了解人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结果,大胆起用新人,合理配置部门人员,让他们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在管理者的协调下互相配合,最终达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地,必须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扬图书馆精神,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优化部门职能,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创建一个管理民主、诚信友爱、公平阅读、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图书馆,让读者在知识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对图书馆员进行全面的、多学科、跨领域的培训,使全体馆员都有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海萍.“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2] 余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深图通讯,2006(4).
  [3] 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深图通讯,2007(1).
  [4]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深图通讯,2007(1).
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