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办专业文献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2)
时间:
杨艳华 蒋芳生1由 分享
3 “重视调整采访措施优化馆藏结构策略,是面对现实具体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切实保证”
在为学校新专业采集文献的过程中,本着合理使用购书经费,注重核心图书的采购,兼顾一般的原则,围绕学校新专业的性质、教学任务、课程设置和科研的需要开展藏书建设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工作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机制。采访工作要根据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各项采访业务工作环节的应变对策,加大中文图书需求信息的采集力度,及时地采取各种采购方式,购进各专业急需的参考书籍。尤其要具体注重搞好下列几项工作。提高学科专业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就必须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及时补充购入学科专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学术文献,藏书建设的日常工作准则都严格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的文献需求标准来开展。
3.1 加强获取最新的学科前沿书目信息,提高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水平
学科前沿动态信息,是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重要决策依据。新专业与前沿学科联系紧密,依靠捕捉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发展状况,取得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凭借文献资源的大量前沿动态信息,开展新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图书馆要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学科前沿文献信息,借鉴和运用研究成果,推动新专业学科建设的较快较好发展。关注新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有关文献资源建设问题。瞄准各学科的前沿学术动态,侧重重大的学术问题,探索现代社会知识生产、发布与采集渠道的各种情况,入藏各个学科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学术著作。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应从过去着重研究纸质文献载体扩大到搜集网络信息资源。新专业中的一些重点学科代表了高校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准。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立足于提高新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承担起促进新专业学科发展的重任。
3.2 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和开发力度,形成新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网络体系
凝聚着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知识传承的物质载体,由长年累月历史积淀,经过采购、加工、典藏入库的纸质等载体文献与“虚拟馆藏”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严格科学地建立规范的文献保障体系,突出馆藏特色。以丰富的馆藏学术专业书刊资料、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数据库等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多维化地为读者广泛提供服务,网络体系的强大功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虚拟馆藏”的网络信息资源承载并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和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形式多样的学术论文、综述、史料等电子文档,使相应规模的电子图书及富有本馆特色的中外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博硕论文、学术讲座与报告的电子资源文献藏量吸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
3.3 加强征求读者对文献采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采购方案
这是引起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一些做法。一是加强与院系师生的联系(每年召开1-2次读者座谈会和不定期召开图情工作座谈会,或通过校内各有关学生团体管理协会的帮助),多方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采购方案。二是定期制作新书书目清单,并可按学科分类公开放置于图书馆大厅,以供师生选择。制作好推荐表,交由信息咨询等部门发给各学院老师的邮箱,广泛征询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新学科专业文献采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完成书目信息的收集、选择和传递,编制有关专题文献书目、文摘、综述、述评,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四是注意收集非正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料等。五是图书方面以学术专著为主,指导性读物为辅。六是期刊方面选定重点学科相关的核心期刊,长期稳定地收藏,保持其连续性。七是兼顾做好中外文语种的内部刊物、内部科技报告、不正式出版的学位论文、会议资料、翻译手稿等非正式出版物的搜集完备。八是拨出一定额度的图书采购经费给各学院有关专家、骨干教师,让他们利用外出开会、学术交流等活动,购买一些急需的学术著作,上海师大等部分高校通过推行此办法,都获得了可喜的效果。
新专业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教学条件之一,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检查的重要依据对象。因此,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机制。文献资源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的需要及时跟进社会发展,才能圆满完成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使命。通过以上有效措施,确保新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达到满足于办学条件所需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