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一些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信息社会与高校图书馆信息功能构建
1信息社会与信息素质
美国学者嘉格伦对信息社会进行了论述,提出同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本身的进化速度要快得多;信息社会的首要资源是信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迅速、便捷,信息来源广,数量大。信息社会的人(以下简称信息人)需具备信息素质,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人能根据需要主动获取信息,过滤筛选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新利用信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1989年提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应该能够判断什么时候、为什么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查找、评价和高效利用有效的信息。信息素质是接受信息知识、培养信息意识、实践信息能力的素质。它既包含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所蕴含的信息的筛选与存贮,也包含信息实践能力,即应用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即为信息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的信息素质标准,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免疫能力;信息行为能力。对于上述大学生9种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适用于所有信息人。信息能力是衡量人们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能力的人,思维僵化,生活、工作按部就班,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在信息资源分布方面,全球信息贫富分化表现得十分显著,少数发达国家信息富有,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处于信息贫困状态。因此,这就更需要信息贫困地区和国家的信息人具有更高的信息意思和素质,更好的掌握、挖掘、利用信息;对于高校来说,图书馆的信息功能的强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2高校图书馆信息功能现状
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应包括人类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科学情报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的服务。而在信息社会,对于高校来说,图书馆是储藏信息量最大、最全、最新、最及时、最集中、最丰富、流通最有效、最快捷的部门。高校图书馆不仅应该满足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和留学生等各层次人才对信息的需求,还要满足各专业人才学习、科研对信息的需求。不仅要满足校内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还应扩大服务面,提供地方文化普及,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科研单位的专业文献服务社会文化服务,区际远程服务。既要有专业特色服务,体现个性化服务,还应提供综合文化需求服务。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综合性的信息库。但在我们国内一些高校的图书馆的信息库还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率相当低,图书馆的信息功能特殊地位体现不足。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传统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
国内传统的培养模式是讲授式,学生的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学生只追求将课堂上或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一般了解即可,而缺乏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引导。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奥秘的精神受到压抑,因此,很少学生会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扩充知识面,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知识。
2.2办馆模式单一,管藏信息资料发展受限。
高校专业设置门类增多,而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藏文献种类和数量不足,文献太旧,品种不够齐全、学习参考书太少,中文期刊种类少,档次不高,外文期刊更是欠缺,网上可查资源较少、公共计算机数量不足。此外,不同师生需求不一致,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如果增加对社会的信息资料的服务,则更显得信息资料的单薄。而当前国内高校办馆大多为独立建馆,独立使用,图书馆的建馆经费严重不足,这进一步制约了管藏信息资料在量和质上的扩充和提高。
2.3网络技术的发展弱化了图书馆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文献传递服务现在直接通过网络技术从存贮文献信息的数据库中获得原文,网络的强大功能可以使用户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服务方式来获取所需信息。
2.4信息传递不及时。
信息社会的发展,往往是最新的信息更显得有价值。因此信息资料的及时传递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因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使管藏信息资料不及时。一般的高校因经费的限制,难以购置国外高质量的期刊杂志,国外发表的一些前沿理论与技术信息往往是在经中文翻译后才被读者了解,这大大延迟了信息的获取时间。而且,新图书从定购、采编、流通等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受数量的限制,借还周期比较长,种种因素,都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
3健全信息功能举措
3.1加强各高校或地方图书馆间的馆际合作。
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将通过协调订购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解决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紧张,解决文献信息资源难以自给自足、资源重复建设与缺项并存等常见问题,而且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要。此外,图书馆的合作能够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各高校根据学术信息资源分布情况,调整、配置其它教育资源,甚至学科教育设置等,使各高校高等教育构成一个联系更密切、效益更高的系统。因此,统筹各校的文献资源,走“共建、共存、共知、共享”联合办馆之路,就显得很有必要。
馆际合作可以通过建设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数据库与校园网全部连接,使资源上网,实现高校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一个真正具有文献资源管理和协调机制、完善的馆际资源存取和传递功能、内外联通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书刊通借通还和提供全天候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各图书馆还将通过Internet与各省市公共图书馆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共同形成学、教、研所需的文献保障系统。这样,可以扩大各馆藏利用率,提高文献共享效率和文献保障率。
3.2高校与地方共建。
图书馆信息功能应多样化,不仅是服务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科研,还应兼有对地方信息资料的服务。为实现这一功能,必须实行高校与地方共建图书馆。共建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经费的筹措。要实现信息资料的多样化,即既满足高校专业特色服务,又满足地方文化服务,光靠高校单方面的经费投入是不够的,可以采取地方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个体共同筹资等办法。
3.2.2管藏内容。结合高校各层次人才的学习和科研需要,地方文化发展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收藏相应的信息资料。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和信息社会发展特点,应重视以下管藏内容的建设:
(1)对于学生读者,图书馆应重点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学生的兴趣点比较广泛,所涉猎的图书面广,应引导他们阅读经典书籍,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专业信息,使学生初步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框架。建立信息导航系统,指导他们掌握搜索馆藏资源和正确使用网上资源的方法。另外,对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需求,发展相关的
(2)对于教学、科研人员(包括教师和研究生),图书馆应提供最全、最新、最权威的专业信息资料。高校科研人员是往往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多数承担着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其借阅重点在为本学科研究性、应用性强的资料,更加关注自己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的中外文专业书籍、中外期刊,以便及时了解追踪学科科研最新动态,这就要求图书馆征订最全、最新、最权威的专业信息资料。
(3)对高校其它职工提供专业化书籍和信息,增加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书籍杂志资料,满足职工工作业余生活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4)对地方社会读者,应结合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人们文化生活和业余爱好,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和就业信息需求等,尤其对弱势读者群提供必要的文化救助。图书馆作为文化公益机构,应积极为“弱势读者群”扫除信息障碍,构建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
3.2.3机构管理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设立馆际协调管理机构,而且从“权威性”方面考虑,协调机构应由省教育厅,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高校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专管会,制定政策和制度,形成一系列统一的可操作的规范,组织并协调各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各馆间的事务,明确各自责任,协调利益分配。各高校图书馆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负责各高校内部共建共享的具体实施。既让各高校图书馆从中受益, 又要尽自己的义务,为共建共享作贡献。对于信息资源共享有可能引起的问题,如版权保护、信息安全、技术兼容等,都要确定解决的方案,制定运作的标准和规范,从而排除合作的障碍。
3.3情报信息收集与图书采购。
要使信息资料的快速、及时传递给读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人员参与管藏信息资料的建设。可以采取各专业部门,社会各参与建馆单位根据各自需求,派专业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专业最新科研发展动态信息,并将其掌握信息及时传达给图书馆情报部门,由图书馆情报部门进行协调采购。并将采购结果第一时间通告。
4结论
信息社会的人们,不管是高校的师生,还是社会上的各层次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在信息需求方面都要求信息的快捷和准确。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高校和地方的社会文化设施,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应不断强化其信息功能。因此,应充分挖掘其潜力,发挥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集散作用对提高办学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演变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虽然不是一种显赫的事业,但它却积累并传递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成果,担负着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培育信息素养、培养阅读兴趣等使命,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资源共享思想的广泛传播和网络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此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促使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呈现一定的特点,其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着转变。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调查说明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1年3月通过互联网,利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 “图书馆界” 栏目中的“图书馆导航”里“公共图书馆”的链接,选定所列出的62个公共图书馆为调查范围,除去链接错误(西安图书馆和南海图书馆,共2个)、死链接(上海黄浦图书馆、上海虹口图书馆、上海少儿图书馆、上海闸北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厦门图书馆、深圳罗湖区图书馆,共9个)、和不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公共图书馆网站(苏州独墅湖图书馆、青岛图书馆、深圳南山图书馆、顺德市图书馆、湛江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共6个),最终从中抽取45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为样本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做了一次全面调查。
(二)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选择“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为调查课题,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索,设计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利用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两者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深入调查。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浏览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网站,对其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数据采集。
研究阶段――整理调查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阶段――根据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特点及模式演变过程。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网络调查的方法对所抽取的45个样本网站进行调查;同时也应用了文献调查的方法,参阅了数位图书馆届人士的思想精华和研究结果。
网络调查法,又称Internet调查法,是一种通过网络,使用搜索引擎收集二次信息的方法。笔者此次调查通过搜索引擎链接到各地公共图书馆网站,在对其内容和提供的服务深入浏览分析后采集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并进一步统计分析。
文献调查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一种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有用信息、研究有关内容的方法。在笔者调查之前,已然有许多图书馆届人士对此相关领域进行过探讨和研究,因此笔者在网络调查所得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期全面了解调查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得出最新的结论。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特点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依托互联网环境并以网站为开发与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多种实施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出发点的在线信息服务。随着各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更加的丰富和完善。并向着多样性、个性化等方向发展。经笔者对我国45个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有如下特点:
(一)特色性
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的文化机构承担着传承地方文化的职责,保存并传播其地方特色是其主要且必要的任务。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建有特色数据库和特色栏目:如山西省图书馆提供的山西名人数据库、山西地名数据库、戏曲视频库等,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广东名人数据库和广东特色医院库等。
(二)互动性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因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变了其传统被动状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面向社会,面向用户,了解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网上留言、读者论坛等互动平台加强了与用户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重庆图书馆的互动园地,湖南图书馆的读行论坛等。
(三)协作性
现代社会信息用户对信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单靠自己力量开发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网站已经力不从心,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和信息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与其他网站进行开放性的合作,以实现更高质量服务的目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国家支持的文化知识技术普及的社会网络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四)多元性
我国公共图书馆进入网络化时代,其服务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服务时间的不受限,服务手段的多样化,服务环境的集成化,服务设备的网络化、便捷化等方面。这使得公共图书馆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省力、高效的得到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
(五)便民性
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也具备公共服务性,不但提供一般的馆藏查询,特色数据库检索等服务,还表现在所提供的公共便民资讯上。在本次调查中,有16个公共图书馆网站提供公共资讯或便民服务,占总样本量的36%。
(六)个性化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根据用户信息使用习惯、偏好、特点、研究课题等向用户提供的满足其独特需求的一种服务。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还处于初期,只限于简单的信息定制、定题服务和个人信息服务等。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相信个性化服务方式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演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作支持,以在Internet上发布的网站为服务平台和媒介,以数字化馆藏与Internet上共享化电子信息为信息资源基础,以遍布世界的更广义的网络用户为服务对象,根据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将整合的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系统,实现对用户的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
在网络数字化技术普遍进入人们生活的今天,作为信息交流重要场所的图书馆将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图书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使得其信息服务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宏观上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由简单被动的信息服务向综合主动的知识服务转变,这一过程的变化克服了那些只注重技术和记录型信息而忽略人文因素的弊端,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逐步成为一种面向用户的、开放的、主动的、创新的服务模式。而把这一演变过程落实到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上,笔者从此次调查发现,应该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以简单的信息发布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这是网络技术刚刚被引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而必经的首要阶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化,从而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纸制文献服务主宰的局面。图书馆利用静态的网页和简单的链接为用户提供基本的图书馆信息和书目情况,却不能够揭示深层次的其他网络信息。此次调查中,虽有些公共图书馆网站首页有Flash或浮动图标,但是链接到深层网页却也是静态网页的链接。
第二,以信息导航为特征的中级发展阶段。图书馆信息服务经历了简单静态的初级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动态化。人机交互能力初显端倪,服务人员和用户的信息满足和需求矛盾得到缓和。图书馆通过网站上提供的联机检索,公共目录检索和网络导航等服务形式进一步扩大了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调查中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做到了这一点,约占调查样本总量的86%。
第三,以集成化信息服务为特征的高级发展阶段。在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从内容到技术完全成熟后,它的信息服务模式会是以用户为中心,同时又是极具个性化特色的服务模式,也进入了集成化综合化的发展阶段。这是网络信息服务的高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图书馆完全从被动转向主动,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如个性化定题服务、网上实时咨询、全文检索服务等等。在这次调查中,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做到或部分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全文服务都受IP限制或限于局域网内使用,其他深层次的服务也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完善。可见,这一发展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主流和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综观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史,其信息服务模式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文献型信息服务模式;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联机服务模式;20世纪70年以后的资源型信息服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集成化的知识服务模式。相信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定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更进一步完善。
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精选
上一篇: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锦集
下一篇:有关图书馆管理的论文范文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