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查取文献信息资源、获取各类学术科研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呢?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现代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发展速度节奏成倍增长。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实行网络化,才能实现网络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管理
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人类紧密联系的领域日趋数字化,科技、信息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更有效地完成创新工作,而且还更快捷,更方便于读者,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知识现代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必将带来社会发展速度节奏成倍增长。
为迎接经济时代,建设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提高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的奋斗目标,因此要形成建设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及奋斗的总体布局。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领域不断的扩展,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整体上开始从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网络需求不断增加,使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管理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无论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
一、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要进行分类管理
以往,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待点。商品化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服务方法简单。由于封闭型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到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的内向型。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服务方式。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单纯型服务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面向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主要对到馆的读者进行服务,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专业图书馆也有自己的读者群。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分类管理,培养了传统图书馆的用户。他们习惯把获取信息网络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仅仅放在图书馆,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纯,因此要进行分类管理。
二、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要有其特点
在知识信息化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动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型网络管理模式的雏形已出现。高校图书馆网络工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网络管理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的方式。开放型网络管理使高校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等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为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网络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具有其特点才能使网络管理完善。在网络管理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知识信息集成化与高效化。
三、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管理所具有的意义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的馆员方式是以面对面读者借阅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受馆藏限制,对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图书馆服务的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用网络管理下高校图书馆使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加快捷,方便于读者,是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强化网络管理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是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高校图书馆要通过网络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要利用自己占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对电子资源进行浓度分析与重组,提供信息网络增值服务,要掌握信息源,了解信息资源分状况,信息网络的分布,熟悉网上信息机构,更好地组织网上信息,为读者网络服务。
因此,在网络管理高校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于原有格局分布,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因此在网络管理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网上服务共享,避免各自为政。“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
实现网络管理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网络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的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高校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宏观计划中,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总之,要想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中便于快速流通,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要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为此要在网络管理下才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完善及提高,从而达到服务的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高效率为全体师生服务。所以说高校图书馆必须实行网络管理,才能跟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
摘要:本文从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换位思考等角度对高校图书馆管理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 换位思考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因此,在泛在信息环境下,探讨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People Oriented),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党十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是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
“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员工为主;培养员工;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服务用户,充分调动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让管理服务于用户,激发用户学习、科研的热情, 使用户在信息资源的海洋里吸取更多更营养的精神食粮, 从而构建和谐的馆员-用户关系。
二、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九十年代信息化(资讯化)蓬勃发展的影响,KM的观念结合因特网建构入口网站、数据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KM是从1990年开始,在全世界兴起的学术与商业应用论题,主要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应对市场的变迁。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KM有别于企业的KM:作为管理信息知识资源并提供相关信息知识服务的学术和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所倡导的KM与企业或者政府推行的KM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其旨在将信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环节结合起来,图书馆的KM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KM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公益性与共享性。“公民自由平等获取信息知识、实现全人类信息知识共享”是其根本精神追求所在,图书馆KM最大优势功能是它对信息知识提供的导航。图书馆KM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公共信息知识进行整理、编序、分类,使其有序化,有利于对信息知识的集合。
图书馆KM侧重显示信息知识的管理,其管理的基础是文献信息及数据库等编码形式存在的客观知识。同时,高校图书馆馆员、用户、供应者等所拥有的信息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为其管理提供了前提。
三、图书馆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Transpositional Consideration),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模式。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相互信任,并且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其实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相互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也是一种美德。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有效沟通和交流,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思考,首先要做到对人对已同一标准;再则就是宽人严己。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换位思考”就是指馆员能经常设身处地的站在以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取得比较客观公正的效果。一名有良好素质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时时刻刻以“假如我是一名用户”提醒自己,多替用户思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为用户解决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即使不能解决,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耐心的为用户解答、解释。
“换位思考”可以融洽高校图书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唤醒同情心,提高服务质量;有助干提高对用户的认识,提高服务效率。
四、图书馆管理中的学生馆员管理
学生馆员(Student Librarian)在完善图书馆各项工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报能力和信息素质。学生馆员从读者中来,又服务于读者,图书馆有了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源,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无论是从图书馆角度,还是从参与管理的学生馆员角度,都是有诸多益处的,是双赢的结果。一方面(从图书馆角度),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弥补馆内人员不足,平衡队伍知识结构,有利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其实就是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动的桥梁),有利于和谐图书馆的构建;另一方面(从学生馆员角度),减轻学生馆员的经济压力(参与图书馆管理就是诸多勤工助学形式中的一种),提高学生馆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馆员的综合素质(对学生馆员而言,参与图书馆工作是一个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
在学生馆员管理(Student Librarian Management)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制订相关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参与环境,强化参与意识;把好选拔关,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优配置;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生馆员参与能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馆员积极性;关心和管理并重,实现和谐管理;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实行组织化及自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2002)3号].
[2]吴迪.浅谈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J].黑龙江史志,2009(3):67-68.
[3]刘士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2(6):37-38.
[4]李传欣.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J].华章,2011(23):269.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