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成为知识资源的中心,在当前转型过程中,管理是关键,服务是生命,资源是基础,在管理模式上,知识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转型、定位、发展以及生存空间都有直接影响。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图书馆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篇1
论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的构建
学科化服务模式最初出现于海外。该服务模式比较新颖,其建立在学校学科基础上,以馆员为核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用户进行资源服务。该服务一般通过一个网络资源平台将偌大的图书馆资源提供给用户,为构建学术化、个性化、集成化的资源获取利用环境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满足但当前高校师生在科研工作时关于资源信息方面的需要。学科化服务团队需要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图书馆专业知识、在目标上一致、知识上互补、责任上明确的馆员组成,对每个科系分配4个人左右的一个小组。馆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了团队乃至整个图书馆服务的水平。通过人才挖掘、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便不难打造出一个知识、信息、技术共享且彼此取长补短的、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团队。
一、当前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问题和打造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的意义
1.当前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问题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最初出现于清华,目前,已在很多学校开展。从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可知,当前大部分学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比较保守,只是简单的文献检索、资源提供、联络服务等。这些服务对科研针对性不强,仅是一般性服务,而且系统性不够强。另外,学校对图书馆员招聘重视不够,图书馆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全职占少数。这样的队伍不能满足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要求。一支强大的队伍需要在学历上体现层次感,在知识结构上互补。
2.打造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的意义
学校图书馆主要作用体现在协助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其服务于各个专业的师生,因此,其文献资源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和学科交叉性。学校教学人员通常科研工作很忙,想要同时全面把握学科最新发展情况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另外,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期望反馈信息,分享交流资源,从而进行知识的融合和创新。这就需要提高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
该服务模式按不同学科进行构架,通过先进网络信息技术,达到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目的。服务要和该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融会贯通,通过学术交流、调查问卷和其他形式与师生进行沟通,以更好地提供服务。这对馆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员需要参与学校科研工作当中,并且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当前,国内大部分学校均不能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工作应以馆员为核心。而单凭馆员还并很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做好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需要打造一个知识水平高、专业性强的团队,和其他部门协作,共同努力以提高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这种团队需求是由目前国内馆情需要决定的。
二、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的构建要点
1.团队组织原则
明确服务目标:学校图书馆主要就是为不同院系教学、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服务,建立服务团队也要基于此点。人才挖掘:人才挖掘属于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基本工作,是决定图书馆服务团队水平的决定因素。首先要明白团队的优势就在于集合不同的馆员,发挥每个馆员的长处,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团队整体水平的目的。在选择馆员时,根据不同院系的需要,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背景,适当搭配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打破部门界限:由于图书馆工作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及时性服务,这就要求不能存在太多部门、单位之间壁垒,必须让这些界限淡化。
2.团队构建方案
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架构。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架构,应以学科服务机制为核心,并建立起团队发展目标、评价与激励机制、教学院系的配合、合作共享的学习制度、图书馆各职能部门的支持等六个维度,只有集合全学校(院)的综合力量,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学科化服务的目标。
2.1团队服务目标
以服务学校院系,满足其专业需求为目标。突出不同馆员的长处,发挥每个馆员个人专业能力。通过加大图书馆员相互交流和协作工作,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2.2团队架构要点
学科化服务机制:该机制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团队建设工作、工作平台建立和维护、图书馆信息资源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运用等。学习制度:该部分包含的工作有分析研究业务、规划未来发展计划、编制馆员绩效评估方案、研讨专题实例等。评价与激励机制:这部分的工作有员工评价、员工需求分析、奖励制度建立、员工合作促进机制的建立、团队成员关系的维护等。院系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学校领导的支持,其他科教、行政等部门的配合是打造一支高效率团队的必然要求。
2.3团队构建流程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院系的特点,应与不同院系进行商讨,通过需求确定服务目标。再以不同院系具体服务目标为导向,进行人才挖掘和筛选,以3~5个人为单位,组建一个院系的服务小组。通过和相关教学、科研等部门的协作,跟踪用户的课题进展,融入科研工作之中,开展服务工作。
2.4团队组织机构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组织形式主要是依托于业务特点进行分类,一般是从上级到下级的金字塔式、层次性较强的结构。管理的对象重物不重人。按照管理工作流程进行部分划分。这种平面式服务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质,但专业性不够,学科针对性不强,且也无法满足当前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立体式要求。
图书馆必须始终围绕服务的用户并适当考虑到服务的范围及其他标准,不能一味地服务于资料文献,需要重物更重人。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工作模式和流程。构建合适的图书馆团队组织机构应该以学科化服务为目标,以馆员为核心。笔者认为,应简化图书馆管理团队的层次性,采用矩阵式结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机构层级分布如下:第一层级为馆长,第二层级为技术部、采编部、信息部、公共服务部、办公室,第三层级为学科馆员。南开大学就建立起了成效显著的学科化服务团队,可以作为借鉴。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按大学科组建相应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各学科馆员团队由资深专业背景的兼职学科馆员与符合兼职学科馆员标准的人员组成一个大学科服务团队。资深专业背景的兼职学科馆员担任该学科服务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图书馆与对口院系间架起沟通信息的桥梁,负责图书馆与对口院系的信息交流与联系。
要及时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反馈,通过网络平台对图书馆服务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针对不同业务,按照要求的服务目标进行小组划分。在这种团队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有着共同的目标。专业人员与管理工作者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水平。该种组织模式实现了业务的交叉式横向管理,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这种矩阵式结构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简化了管理等级层次,管理人员决策能更快速地付诸行动,大大提高信息服务反馈速度,有效地降低了信息传递中失真的概率。第二,馆员的权利和自主性有所提高,有利于他们对全局的把控。馆员承担着资源购置、检索、接受学科课题等重要事项,而非传统的只收集教学人员建议等简单的工作。馆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处于团队的核心地位。该团队组织机构消减了很多冗余人员,并将很多部门合并在一起,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3.团队激励及考核机制
当前,部分高校开展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学校图书馆馆员待遇相差无几,工作内容也没有明显区别,自责不够明确,因此也未能落实好绩效与奖惩方案。无论是在人才招聘、岗位安排上,还是在升职、奖励方面,均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准。馆员薪酬体现不出馆员工作的质量,因此,馆员工作能动性也难以被调动。
3.1团队激励机制
激励主要手段是薪酬,薪酬分配方案可结合绩效和学校津贴来进行制定。其次,通过积极利用晋升、开展技能培训、拓展职业前景等方式给予员工提高跟人能力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公主热情。此外,通过道德文化宣传教育,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自豪感以及团队精神。
绩效激励不仅是一种经济福利,还能促进员工积极工作,更加热情地服务于用户,追求先进性和荣誉感。适当采取表扬和惩戒措施亦能锦上添花,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长久生辉提供有效的保障。
3.2团队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它的巨大成效决定了其在管理中的重要角色。考核标准包括定型和定量两个方面标准,考核方式包括管内和学院个院系两个方面,这样才能比价准确地反应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在学校图书馆员工绩效考核中,考核机制的建立需考虑每个图书馆的馆情,通常包括团队整体评价、用户评价、员工自评和互评等,考核机制需规范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得出的结论来源有对馆员服务工作的跟踪记录、对用户的感受和反馈信息和具体工作细节等。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馆员的工作态度,把握每一个工作细节,精益求精,提高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本文将团队工作模式应用于学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工作中,以服务目标为导向,以馆员为核心,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学校各院系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构建矩阵式团队组织机构,大大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是当前国内图书馆改革进程中的一大亮点。
<<<下页带来更多的图书馆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