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免费论文
公共图书馆免费论文
图书馆是聚集知识与信息的宝库,是大众获取知识信息的场所,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图书馆免费论文篇1
浅谈公共图书馆读者的需要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为读者而开设的,了解读者的需要,是公共图书馆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需要;浅析
一、文献够用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任务,同时也是社会的重要科学研究和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一项重要的条件和工作,就是要搜集和保存尽可能齐全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利用。但是,任何公共图书馆都不可能搜集到世界上所有的文献资料。除了国家图书馆之外,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限于财力和馆舍面积、只能搜集和保存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因此,公共图书馆只能向读者提供有限的文献资料。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并不需要公共图书馆能够提供一切资料,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也不是越多越好。海量的文献资料,会耗费读者查找、检索文献的时间,增加利用文献的困难。作为一般的读者,他对文献的需要是:馆藏文献能够基本满足要求,所需文献资料的大部分馆藏能够提供,即文献够用。
二、查找方便
对读者来说,在―个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里,能否方便迅速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是他十分关心的事情,也是他评价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现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能够提供计算机书目检索,很少有公共图书馆再使用图片查找书目了。但是,为什么尽管有了先进的检索系统,还会经常有读者抱怨查找不便呢?这是因为,现有的图书检索方式是为图书馆管理工作设计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读者是怎样查找文献的。读者查找文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根据主题查找文献,这是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采用的查询方式。这个主题,可以是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主题词等等,在一些查询系统中,还有书号、分类写、排架号等等。读者要查找某本书,输入相应的信息,计算机就可以迅速报告结果。但是,这需要读者清楚知道有关信息,才能够进行查找。如果读者不知道有关信息,他就无法进行查找。
第二种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文献,这种方式一般多数使用在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上。读者在计算机上输入所要查找的信息,搜索引擎会迅速列出资源库中所存的相关文献,十分方便。今后,如果能够在一个搜索界面上将多种文献资源平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简便的操作方式迅速检索所有馆藏文献资源、甚至所有联网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将会极大地方便读者。
第三种是现场查找文献,这是读者最常用的方式。现在许多公共图书馆都采取了开架借阅的管理方式,很多读者直接来到有关学科的书架前,一排排地逐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这么做,虽然费时费力,却也有不可替代的几个好处:第一形象直观,各种信息一目了然;第二,可以浏览图书内容,判断图书对自己的价值;第三,读者有时并没有特定的阅览目的,在不经意的测览中,“意外”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第四,有时一本书对某位读者的价值,只有一页甚至几行字,读者只要看一下就够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好处,所以有不少读者宁愿弃检索系统不用而徘徊于书架之间。
三、利用方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文献和网络资源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这种形势,许多公共图书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无线网络等,为读者利用数字化文献提供条件。对数字化资源而言,管理方面的压力不大,而让读者更方便地利用这些资源则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
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代表着一系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使读者方便地利用文献。要真正理解读者的需要,体会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当同时是一名读者,经常作为读者利用图书馆,只有先当读者,才能做好管理者,才能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充分的延伸服务
(一)馆际服务
对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来说,其馆藏资源和提供的服务总是存在不能满足部分读者的特殊需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现实和方便的办法,就是请其他有这方面能力的图书馆提供帮助,如进行馆际互借、馆际文献传递等,即提供馆际服务。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读者不知道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馆际服务,不知道如何申请和获得馆际服务,不知道馆际服务能够在什么程度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提供良好的馆际服务,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一定要让读者知道如何获得馆际服务。
(二)咨询服务
在许多公共图书馆都设有参考咨询或咨询服务部门,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和提供导读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采用开架和开放式的管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深入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利用之中,对咨询服务的需要和要求越来越高。咨询服务有被动咨询和主动咨询。常见的咨询服务多数是被动咨询,工作人员坐在公共图书馆里,等待读者上门咨询。但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要求在做好被动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主动咨询的方向发展;要求公共图书馆咨询人员深入到读者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向图书馆领导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从馆内延伸到馆外。
(三)交流服务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献信息机构,也是一个学术机构。发展学术离不开交流,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流,是许多读者热切的需要。读者需要的交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学者、专家、名人的交流,二是读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在交流服务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解决和提供合适的交流场地,如报告厅、研究室、讨论室等,还有邀请学者、专家、名人来馆做讲座和报告。
参考文献:
[1]陈仰珊.公共图书馆需要重视的特殊读者群体――外来工子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
[2]崔立彬.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5).
公共图书馆免费论文篇2
浅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
摘 要:图书馆是聚集知识与信息的宝库,是大众获取知识信息的场所,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推动力。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建立高效系统的管理体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用人制度,从多方面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提高公共图书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的作用与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对公共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有助于将知识与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公共图书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效率。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 850个,比2000年增加175个。其中,国家图书馆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37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2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2 491个。这些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为58 521万件(套),比2000年增加了17 568万件(套),增长42.9%。平均每馆总藏量由2000年的15.3万件(套),增加到2009年的20.5万件(套)。全国人均藏书由0.30册,提高到2009年的0.44册。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装备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有计算机126 207台,比2004年增加71 768台,增长了131.8%。同时,随着服务条件的改善,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益显著增强,流通人次、书刊外借人次及册次都明显增加。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到32 167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3 313万人次,增长70.6%;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为13 277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3 678万人次,增长38.3%;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为25 857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8 944万人次,增长52.9%。
二、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重点在于馆藏内容管理,倾向于“书本位”思想以及“重藏轻用”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传统图书馆设定了大部分针对于读者的规章制度,严格细致地规定不利于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未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期刊报纸的订购,对于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不敏感。评估考核图书馆只注重图书的摆放是否整齐、图书的总数量达到多少等,未重视图书的利用率和利用情况等实用指标。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重业务、轻管理,重视制度创新,忽视管理创新”的问题十分严重,不利于公共图书馆朝着现代化、高服务水平的全面发展;与国外同行相比,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管理体制有待更新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都是建立在图书馆对主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上,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按照系统行业归口,各图书馆隶属于其所在系统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下。宏观上看来,当今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还有待深化完善,缺乏对图书馆的战略性指导与约束,统筹规划能力较弱,从而影响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的规划指导。过于刻板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上的欠缺导致各图书馆在各自的系统管理下缺乏科学体系规划地发展,没有宏观的规划对各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存在大量的重复与浪费现象,不利于形成高效的发展机体。
3.财政体制不利于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单位,财政支持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2000年至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获得的财政拨款占其总收入的82%至90%之间,而其中,人员支出大概占总支出的42%至48%。可见,目前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主要应用于人力费用上,分拨于购置图书以及开展其他文化活动的经费很少,这种财政体制状况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金额较少、规范化有待提高。我国并未设立专门的经费法律规范,只有一些相关的条例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于使用补充说明。
4.组织机构办事效率不高
传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实行的是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以职能为分工基础的,部门的设置是以文献管理为主线来进行。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分工趋于精细化,要求对部门设置进行完善,各项业务流程被人为地分解在各部门当中。这样一来,传统的根据文献管理为主线的部门划分方法已然不能适用于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因为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各个部门进行积极配合,传统的各部门只需做好本分工作的情况不利于整个工作程序的开展,从而影响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且容易形成部门分裂的对立情况。另外,传统的组织结构会让馆员在获得相应工作技能后,产生重复工作的厌倦感和单调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5.人事管理落后,人才匮乏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人事制度是与之前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陈旧的人事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人的管理创新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对很掌握现代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的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且难以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另外,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及时更新,掌握能促进图书馆事业深入发展的现代技术与服务手段。
三、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首先,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是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创建学习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我国的人力资源建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 其次,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是其自身适应社会角色的需要。图书馆肩负着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技术与思想道德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原动力。图书馆通过自身的媒介作用促进了科技、信息、文化的交流,加快了科技信息情报信息的积累,极大地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是学习型社会读者的迫切需求。在科技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自我完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及时对自己拥有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挖掘与开发自身的潜能、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努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明确自身定位与角色,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1.转变观念,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
进行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对过时的陈旧管理理念进行更新,积极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中优秀的、适应于时代需要的优点精华。转变管理思想,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第一,要树立一种整体的一体化观念,转变传统意义上孤立和封闭的状态,努力向着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发展;第二,要注重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职能,改变过去只发挥单一的文化职能状况,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为文化、教育以及情报等多元化职能发展的地位;第三,有机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价值观带领公共图书馆长足发展;第四,重视人才的价值,建立人才发展的长足机制;最后,还需要树立科学的决策观和开放创新的观念,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制度与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加强法制建设,实施战略管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发展。
2.建立高效系统的管理体制
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将越来越趋向于一体与开放,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也需要随着深层次的发展不断拓宽视野,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与管理工作,根据自身的现实特点与外部环境的需求对比,明晰自身的社会角色与定位。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需要建立一个能协调各个地方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的集中统一管理机构,在宏观角度对各公共图书馆所属的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制定相关的公共图书馆行为规范,协调公共图书馆与其他行业部门间的关系等。另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目前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指导、规划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并共享各馆的网络信息化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合理运用和优势互补。从而改变目前各自为政、机构冗杂、职能分割、信息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与格局。但是,建立一种高效的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高度统一的强制性模式,仍然需要对经费的利用给予高度重视、灵活地分配人员,以调动激发地方与各个公共图书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创新组织机构
对核心业务与基本的管理工作流程重新进行规划与设计,有助于在一定时期内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品质、提高工作效率。为了适应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高其对内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应当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朝着扁平化的形态发展。从而帮助建立沟通顺畅的内部信息渠道,增强各部门的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力。同时,根据工作内容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业务工作,改变以往单纯根据文献分类来设置业务部门的方法,对分散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机重组,增强业务工作的完整性;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并灵活及时地随用户需求的变化对业务工作流程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4.创新用人制度
不断更新与发展用人制度,建立具有实效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规划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设计合理的晋升渠道,帮助工作人员规划职业生涯,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现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现有人才培养工作走上规律性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同时也越来越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因此,公共图书馆更要定期开展关于图书馆专业知识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项目,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方法,拓展服务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志梅,孙杰.图书馆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
[2]席涛.政府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