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图书馆管理 >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方面论文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方面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方面论文

  图书馆被誉为是“大学的心脏”,在苏州科技学院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方面论文篇1

  浅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摘要:搞好学科建设,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持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文献信息,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体现办馆特色,优化馆藏结构的需要。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丰富,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充分结合本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调整,完善图书馆馆藏和服务体系,形成一个有突出特色的文献结构框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搞好学科建设,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持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学科建设的发展必然要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相应随之发展,它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指明了方向,对面向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文献信息,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体现办馆特色,优化馆藏结构的需要。

  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丰富,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充分结合本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调整,完善图书馆馆藏和服务体系,形成一个有突出特色的文献结构框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学校的的强势学科、确定本馆特色馆藏定位,在强势学科原始收藏的基础上,构建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核心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加强面向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是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凸现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面向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2.1要加强重点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分析

  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了解和掌握重点学科的构成,并分析重点学科的级别是国家级还是省部级,分析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分析其特色和优势。了解重点学科用户对文献类型、信息服务形式及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状况,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藏书计划,不断调整馆藏结构。要充分研究学校的学科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情况,对我们应该收藏哪些学科文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具体到某个大类的文献资源建设上,要做到充分了解这个大类学科建设情况,哪些类目需要什么收藏级别要仔细认真研究,做到重点学科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选择收藏,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总统达到研究级收藏水平,支持学科发展。

  2.2 重点学科足够的经费保障

  在加强文献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重点学科文献购置经费的支撑力度。重点学科是学校的支柱性学科,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学术水平。根据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把握好经费对学科发展的倾斜度,制定有计划、有步骤、长远的信息资源建设目标和方案,确保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文献资源建设要向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重点课程倾斜,确保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的年增长比例。。在经费保障上,形成保重点、带一般、全面兼顾,均衡发展的局面。

  2.3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学校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采购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复合型是新的形势对采购人员的要求,因此采购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坚持增长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科馆员的工作更好地完善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需求。通过各方人员的分工合作,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提高文献资源建设水平,构建合理的馆藏结构,更好地保障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4适时调整采购策略,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

  在采购策略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以往的一成不变的策略模式,在宏观策略上要与学校的学科发展相一致,但是在微观策略上要根据需求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要进一步细化每个学科的采购策略,构建合理的馆藏模式,提高馆藏质量,尤其是重点学科更要认真对待。

  2.5完善馆藏评价体系

  制订合理的馆藏评价体系指标,对馆藏评价的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都要有切实可行的依据。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评价体系的细化指标也要有相应的调整,通过读者满意度、图书借阅情况、相关专业文献的覆盖率等的有效评价,为面向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依托学科建设,完善课程设置研究

  学科建设在宏观上对文献资源建设具有指导作用。面向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对硕士学位方向以及博士学位方向文献的把握。。对于本科生的文献资源如何建设,让我们想到了课程设置。依托学科建设,在面向学科方向的相应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置的研究,必将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更为翔实的采购依据。由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追求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课程设置的空间得到了扩展。

  一门学科往往涉及多个专业、多门课程,同时又可分为选修、必修课,所以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时必须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调查分析,对购书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搭建适合本学院教学需要和科研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构架,合理地配置文献信息资源。

  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学校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如果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细致一些的研究,能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起到更好的具体指导作用,面向课程设置的文献资源建设与面向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建设结合研究可以为图书馆整体文献资源建设提供相对完备的支撑,可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配合教学科研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建立相对合理的文献资源配置原则,积极主动引导读者围绕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博览群书,做好大学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 文锋,陈学敏.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1) .

  [2] 韩红. 高校图书馆国家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J].航海教育研究, 2008, (01) .

  [3] 赵朴英. 重点学科的选择与建设是创名牌高校的重要战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04) .

  [4] 高锡银. 关于普通高校重点学科自身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 1992, (03) .

  图书馆方面论文篇2

  试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摘要: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类型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催生了个性化服务这个崭新的服务理念,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时至今日,许多图书馆仍然是传统服务模式,就是坐等读者上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自然就谈不上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类型的多元化,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催生了个性化服务这个崭新的服务理念,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一、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必然趋势

  1、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陈旧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是讨论图书馆服务将延伸到家庭、办公室等处,人们可以是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将更新。未来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责是集中精力为用户服务,并且电子形式的情报资源迅速增色,使图书馆的价值减少,但却使图书馆员的价值增加,而图书馆员的价值取决于他是否走出图书馆为用户服务;走出图书馆后,图书馆员怎样为用户服务。时至今日,许多图书馆仍然是传统服务模式,就是坐等读者上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自然就谈不上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服务不再围绕着图书馆的资源这个中心进行,而是围绕着用户个性化需求来进行。个性化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地利用资源,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库检索,从而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2、个性化服务促进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

  在张扬个性、倡导到新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决定着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是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分布的无限分散性与用户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加剧;用户获取信息的障碍已从距离上的障碍转变为选择上的障碍;用户请求图书馆服务的层次由以“本”为单位转变为以“篇”和“条”为单位。这一切都促进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发生变化,即由面向大众转向个体,依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展开全面细化的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用户提供主动的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

  3、个性化服务必须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

  21世纪是社会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以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为代表的新财富观的形式,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挑战。个性化信息服务作为一种信息产品也存在市场竞争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化和高智能化,带给其经济效益的个性化信息的价值日渐凸显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迅速及时地获得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信息,谁的竞争力就强,所创造出的社会价值也就越高。

  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必然选择。这种“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本的核心思想在图书馆的具体体现。

  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可能归纳为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三个方面。

  1、服务资源的个性化

  资源是服务的基础,个性化的资源是服务个性化的保证。所谓服务资源的个性化就是指各个图书馆能根据自己用户群的特点和需求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以满足多元化用户的需求,只有具有个性化,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

  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主要是要体现服务的层次性,即针对用户的层次结构,有的放矢的提供服务。如对于科研人员,他们要求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他们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体现在更新检索方面;而一般读者主要是对普通图书的使用。服务的层次性才能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3、服务内容的个性化

  内容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信息的深度问题。。要针对层次不同的用户提供深度不一的服务。如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具有社会性,有的用户可能需要一些信息来消遣,而有的用户则需要深层次的信息来进行研究工作。

  三、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馆员的素质问题

  图书馆是一个动态系统,其职能结构形态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服务方式也是随之改变,随着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馆员除了要不断充电外,还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问一答,不问不答的工作状态,要凭据用户的不同特点,采取主动地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

  主动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长期保持联系的重要手段,而个性化服务更能吸引用户,主动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用户是否满意及其满意程度如何,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当用户感受到图书馆馆员能力强时,他们就会感到满意,反之亦然。。目前,许多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馆员整体素质较低,要做到“百问不厌”不难,而要做到“百问不倒”就勉为其难了,因此,馆员的自身的知识结构还有待调整。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文献资源总是急剧增加,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和提供所有的文献资源,资源共建共享成为一种必须和发展方向。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提高办馆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研究和实践,但收效甚微。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但各种顽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仍然根深蒂固,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尤其在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开发和增值是一种无形资产,这类资源是不可随意共享的,这直接影响到个性化服务的深入展开。

  3、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虽然极大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求,但服务方式过于分散。

  应注意适时收集、分析和归纳用户经常提出的典型问题,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做好汇集、设计网页,形成信息咨询报告提高菜单,链接相关的数据库,网页和预备答案,制成预设的自动信息咨询服务项目,由系统为需要同一主题的用户,实行集体推送服务,减少成本,避免出现过于繁琐的局面。同时馆员还可以把它整理成共性珠专题解答,产生新的系统化的知识,提供给用户。既方便了用户,又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图书馆主动性、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动态信息服务功能,把图书馆推向信息服务的前台。图书馆应重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从封闭式的部门化的服务转变为整合互动的集约式服务。同时,把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作为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手段,以用户为中心在深度和广度上提供“用户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满足每位用户的“个性特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工作的方向,我们深信,只要精心策划,就一定能把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不断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魏争先 于迎娣 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新形式 《图书馆学研究》 2005.2

  (2)刘明 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服务的新阶段

  《图书馆学刊》2006.1

  (3)胡琪君 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虚拟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图书馆学刊》 2006.1

  图书馆方面论文篇3

  浅谈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新模式

  让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一直都是图书馆服务追求的目标,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移动图书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移动图书馆源自“mobile library”,是一种以流动书车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文化服务的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逐渐发展成为利用移动设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即时阅读的新型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的便利性、主动性、实时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转向使用它。

  笔者通过对长春市高校图书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医药大学等)的走访,面向用户发放问卷,调查长春高校图书馆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发现其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拟提出移动图书馆发展新模式,满足用户对资源多样性、服务特色化的多种需求。

  一、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根据调查,近几年长春市高校图书馆积极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存在以下几种:

  (一)客户端软件方式

  客户端软件服务,是一种安装在移动客户端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即APP。大多APP是由书商提供的,书商同图书馆合作,获取图书馆一定的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版形式,供用户阅读下载。文献信息一般是文学著作、经营管理、心灵鸡汤等常见形式的作品,基本不涉及图书馆的特色馆藏。

  几大高校普遍使用的是超星移动图书馆、书生移动图书馆,用户可以直接在APP上查阅资源、下载阅读、浏览期刊、观看视频;可以在书目检索机器上,扫描书目二维码,链接到数据库,进行下载阅读。

  (二)WAP服务方式

  WAP即无线应用协议,是一种全球化的开放协议,主要面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的增值服务。图书馆采用WAP网站方式,也就是自建手机图书馆网站,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如个人借阅情况查询、图书馆藏信息等,提供的文献资料大多是本馆馆藏,资源特色化程度相对书商提供的APP较高。用户可通过掌上终端设备访问图书馆的WAP网站,搜索目录、查询展览信息和开馆时间、存取电子期刊论文等。网站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受带宽、网速影响。

  (三)微信服务方式

  腾讯公司于2008年正式上线了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链接的微信服务,2012年8月又推出了致力于为个人或机构团体提供服务拓展及推广渠道的微信公众平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信,微信成为新时代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

  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自身发展,力求为用户提供更便捷、贴近生活的服务,自然紧紧抓住这一机会。长春市的几大图书馆纷纷开展微信公众号服务,推送新书书单,增加荐书、反馈功能,发布图书馆新动态,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图书馆动态。交互服务功能不断改进,逐渐开通人工应答等服务,成为移动图书馆利用的重要途径。

  二、移动图书馆发展中现存的问题

  长春市高校基本引进或开发了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资源单一、内容简单

  笔者通过对长春市高校现有的移动图书馆形式进行调查,发现现有的资源大部分为超星、书生等数据库商提供的电子资源,对传统图书馆自身拥有的大量学习与科研资源却很少加以利用。过度依赖已经建成的商业化的移动图书馆,使得长春市的几所高校与其他国内高校一样,资源内容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资源。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度依赖厂商,短期来看大家都迅速建起了移动图书馆,长远来看则限制了自身特色资源建设,致使信息资源内容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有限,电子书的内容多为市面上畅销的大众图书,缺少学术价值浓厚的专业书籍以及学术资源,不提供学术文章的在线阅读以及下载。

  (二)缺乏特色化深层次服务

  长春市高校移动图书馆的现有服务主要集中在图书借阅、新书推荐、个人信息查询、电子书阅读以及图书馆通知等方面,例如图书借阅信息查询、讲座通知、开闭馆时间通知、注册个人信息等。而相比之下,在国外的一些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还更加注重特色化,深层次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图书馆资源定位、移动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移动信息素养课程等。另一方面,目前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单一,基本上是从图书馆到用户,缺少用户与移动图书馆平台的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兴趣会逐渐减退,失去主动性,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人数也会减少。

  (三)系统访问不稳定

  由于高校引进超星、书生等现有移动图书馆设备时间不长,一些功能尚处于试用阶段,用户访问系统时往往遇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比如访问时会出现一些功能仅能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不同时间段体验的功能不同;用户无法登陆;系统繁忙、无法刷新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读者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积极性。

  (四)宣传途径单一

  在图书馆张贴关于移动图书馆的海报并且提供相关APP二维码扫描下载,将移动图书馆的设备摆放在大厅供用户试用,这些是读者了解移动图书馆的最常见的途径,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宣传推广方式。读者对资源的类型、数量,以及是否及时更新等不能全面地了解,会影响用户的积极性。

  三、移动图书馆发展新模式的完善措施

  笔者根据长春市高校图书馆现有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

  (一)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融合   根据调查,图书馆现有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单一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往往有着不足,那么将这几种图书馆模式融合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发挥各个模式的优点,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例如,利用邮件可以查询主要图书催还、借阅情况,微信可以进行图书馆的精品讲座信息、电子图书资源咨询,利用QQ平台主要进行文献传递等。在发展新模式时,可以借鉴国内外各个图书馆的模式,同时结合本馆的特点、到馆用户需求等探究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二)增加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是移动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国外的一些移动图书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美国波尔州立大学图书馆自2001年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以来,除利用WAP模式向用户除提供基本的书目搜索外,还提供了诸如天气查询、新闻、体育等个性化信息。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除提供移动馆藏与语音导航服务外,还提供2100余种电子书的全文,供校内外用户下载、阅读。考虑到手机阅读的特点,超星移动图书馆转提供了3万多本e-pub电子图书、上百万种图片格式电子图书、7800多万篇报纸全文供手机用户使用。

  另外,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不只是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个性化的服务内容,与各个学院合作,增加学科特色、教师讲课视频等。另外,不断增加图书馆馆藏,丰富各种电子学科的资源,涵盖各个学科,让读者有兴趣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资源。

  (三)移动服务模式与用户紧密结合

  移动服务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移动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模式应该与用户进行交互,必要时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咨询、培训指导等,了解用户想寻找什么信息、想得到什么帮助。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每个用户都有其特点,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特点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在文献传递、文献检索等方面进行信息推送、新书到馆通知,根据用户以往信息搜集检索行为,对用户界面、检索方式进行个性化设置,使用户能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四)培养移动图书馆发展人才

  移动图书馆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有所差别,不只是局限于实体图书馆,所以对新型图书馆员、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增加。高校在提高图书馆学人才理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技术的培养,这样不仅能提高相关人才的文化素质、工作能力,还可以使其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图书馆各机构也要进行定期的学习、培训活动,使相关人才融合现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服务的开展。


猜你喜欢:

1.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范本

2.有关图书馆方面论文参考

3.浅谈图书馆管理论文

4.图书馆方面的论文

5.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6.图书馆管理论文

7.关于图书馆专业论文例文

29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