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论文投稿指南
图书馆论文投稿指南
知识自由是人类的普遍诉求及价值目标,图书馆是人类追求知识自由理想的产物。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投稿指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论文投稿指南篇1
浅探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要】从目前整个图书馆界的当代发展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加大,加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国各系统的图书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面对新形势,高职图书馆应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结合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阐述在高职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新局面和新举措。
【关键词】高职 图书馆 创新
一、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创新服务、延伸服务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体现其价值的发展之路,如在公共图书馆界开展的总分馆服务模式、24小时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开展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学科化服务等。可以说,新时期,我国图书馆界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都在各自的服务领域开拓创新,思考发展之路,作为我国图书馆中坚力量的高职图书馆必须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之路,以跟上全国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
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措施
(一)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其中,对电子期刊资源的需求量最大。而直接购买相关数据库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主要途径,可以在短时期内极大充实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更加广泛地为教师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
同时,有条件的高职图书馆还应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出版工具等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重点,整合馆内已有数字化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高职图书馆在确定建立某种专题数据库之前,要对相关数据库开发现状及本校教师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及教师需求的特点,对建立某学科、某专业的专题数据库进行科学论证。在确定建设某一特色数据库之后,图书馆就要加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持之以恒地进行开发建设,使数据库在内容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特色性,同时,还应注意数据库的更新,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师个性化和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机制,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
图书馆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其服务能力,图书馆的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来开展,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就是要求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
首先,服务人员要加强和改善与读者的关系,尤其是站在读者服务前沿的流通、阅览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以热情真诚的服务,为读者架起一座通向知识的大桥。其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改变图书馆服务于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脱节的现状,主动走向社会,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改进服务项目,以保障满足社会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要求。
(三)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馆员职责。各部门都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制订学生馆员管理细则,包括相应的工作任务、岗位责任和严明的纪律要求。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生,按照学生的不同学科来分配工作内容,不只是做图书入库,还要让他们参与信息技术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内容更有兴趣。工作人员要对学生多做督促和指导,并定期对学生馆员进行考核,使勤工助学的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积极肯干,服从管理。严格考勤,准时到岗并在出勤表上签到,做好考勤记录。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消极怠工,不玩忽职守。
(四)利用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改善高职图书馆的组织行为
由于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第一,认真分析图书馆员的需要层次,根据馆员组成结构,既要找出共性需要,也要找出个性需要,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了解馆员的个性特征,安排其在恰当的岗位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馆员的才干;
第三,为馆员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既包括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让馆员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也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第四,在图书馆中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拉开奖金等级,把报酬与工作量挂钩,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图书馆工作。
(五)参与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
日常的读者服务应包括流通服务和阅览服务、及一般咨询服务。这些部门都是图书馆工作的前沿阵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决定。然而,工作繁忙与人员紧张往往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开展。在这些服务工作中可以大量使用学生助理管理员,如让他们负责新书及还回的图书上架、移架、整理等具体工作,将会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人手不足而存在的矛盾,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具体而言:一是借助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图书馆图书外借工作。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一般是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因此,在这一时间读者最多,工作量最大。这个时间段图书馆利用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学生外借书库的开放借阅工作。二是借助学生助理管理员协助做好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工作。学生管理员主要工作是维持阅览室的秩序,整理好阅览室内的期刊、报纸,给其他同学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览环境。
(六)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开展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对用户有需求、而本馆没有馆藏的纸质图书、期刊等文献通过馆际互借实现互惠阅览。馆际互借的实现途径有两条:①利用省内高职通用借书证,用户可以在省内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借阅。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馆际互借,但同样可以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②校内用户向图书馆提出的借阅申请,系本馆未馆藏的文献,图书馆接受申请后向协议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在物流的协助下完成图书馆间的借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馆际互借。目前,仅限于区域高职联合体之间开展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范圣眉.浅析中学图书馆学生助理管理员的培养与管理实践.2011-12.
[2]张峥嵘.浅谈我国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2011-12.
[3]杨玉婕.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思考.2011-12.
[4]陈昕.浅谈高职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12-01.
[5]李福芳.浅论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11-12.
[6]戴世明.基于用户需求的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2011-11.
图书馆论文投稿指南篇2
试论发展乡村图书馆事业
[摘 要]乡村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提高乡镇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知识更新,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农民所需的竞争情报和对称信息,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藏书陈旧,图书馆人才匮乏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改善乡村图书馆必要路径。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图书馆服务完善的方案。
[关键词]乡村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农村
社会稳定是国家振兴的前提,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又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一个重要方面的图书馆事业,其协调发展是文化知识普及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现阶段我国乡村图书馆受地理环境、交通通讯、居住分散等因素制约,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尚不能满足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因此,加快乡村图书馆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乡村图书馆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
在我省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普遍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富裕以后快速增长的精神需求。例如山东省寿光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心打造“蔬菜文化”品牌、推动城乡文化交融互动、加强乡村图书馆设施和队伍建设,以特色文化熏陶农民,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乡村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的功能,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努力,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图书馆通过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3.有利于提高农民利用科技知识的本领。
新农村建设,先要培养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乡村图书馆可以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利用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开展活动。培训机构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力购置一定的书籍、电子资料及电脑等硬件设施,来扩大乡村图书馆的规模和提高现代化水平。
二、乡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
2005年对农村文化共投入35.7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6.7%,直接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投入经费只有9.4亿元。2006年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为28.5%,比对城市文化投入低43%,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据调查,有些农村虽然建起了一定规模的图书馆,但乡村图书馆由于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制约,经费投入极为不足,导致图书品种单一,不能适应新世纪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2.藏书量不足。
一些开始进入小康阶段的农村,全民和私营图书经营协调发展,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图书市场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藏书数量少也是乡村图书馆面临的难题之一,国际图联标准人均藏书量为1.5~2册,但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38册。由于村级没有财政经费,也很少有其他收入来源,导致了乡村图书馆不可能有大量经费用于购买书籍。其次是藏书内容陈旧,有滥竽充数之嫌。
3.乡村图书馆普及不够。
近20年来,在政府文化工程的带动下,乡镇、乡村图书馆终于在乡镇文化站里占有一席之位。通过海内外公益捐赠和农民自筹自办等多种途径,也促进了图书馆在为数不多的乡村里安家落户。但是由于体制等原因,大部分乡村没有文化设施,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设施普遍落后于城市。在3.8万个乡镇中有2.7万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一些乡村图书馆则沦为应付上级单位检查的摆设,上面来人时匆忙开馆装装门面,检查完了就关门大吉,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文献信息服务和文化休闲的功能。
4.乡村图书馆人才匮乏。
由于受农村生产、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都讨厌农业劳动,都在想方设法脱离农业劳动,出现了我国大部分农村图书馆工作队伍人员老龄化,知识更新、创新存在难度,老中青没有形成年龄梯度。有的地方没有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职人员,工作处于涣散状态。人员素质状况不理想,文化骨干流失,成为制约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地位待遇不保,身份难以确定,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一些乡村图书馆人员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层和知识老化现象,使农村文化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乡村图书馆建设完善方案
1.多渠道投入。
民办公助,多渠道投入,是巩固和发展乡村图书馆的根本保证,乡村图书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不足。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乡村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完全由政府财政拨款是不可能的。努力满足乡村图书馆发展需要:一是政府在政策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在资金及物质上对乡村图书馆进行投入;二是确保财政补助资金按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也就是所谓的“公助”,这是巩固乡村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根本保障。
2.建立分馆制。
分馆制就是中心图书馆或称总馆下设一些分馆,各分馆统一由总馆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分编,统一分配图书资源,各馆之间图书信息资料相互流通,用较少的钱干尽可能多的事。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需求和总馆的经费状况来设置市、县、乡镇级分馆。扩大图书馆的服务网点和提高服务能力,使省、市图书馆的大量的馆藏文献资源得到流通周转,这种方式将大大缓解县、乡、村图书馆因经费紧缺而无力更新图书信息资源的困境。
3.建立乡村图书流动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馆藏图书的作用,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在乡村建立图书流动点(一乡一点),采取邮寄互借或汽车带书等多种办法借还图书。有条件的馆可配备一部送书车,巡回送书到点,每月周转一次,更换书刊资料,以后扩大范围,逐步向更多的周边乡村延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乡村特点来提供书籍,乡村图书馆收藏不要“小而全”,要根据村民的需要随时购进急需的读物。
随着国家的富裕,农村乡镇财力的增强,乡村图书馆会成为广大农民自由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佳场所,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乡村图书馆面临经费投入不足、藏书量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多渠道投入,建立分馆制和乡村图书流动点,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是解决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的主要措施,使乡村图书馆不断完善,高效率,高质量服务于农民。
参考文献
[1]武巍泓,21世纪乡镇图书馆建设之我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02。11(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