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论文发表范文
图书馆论文发表范文
在知识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获取方式也不断增多。作为蕴藏人类伟大精神宝藏的图书馆,图书馆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发表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论文发表范文篇1
试探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高校图书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人们对以人为本理念认识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侧重了对学生的服务,但是其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学生以及员工的精神需求:首先高校将精力放在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随着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信息产品的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技能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其次重收藏管理,忽视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害怕图书馆的文献被读者损坏,因此他们不愿意将稀缺的文献提供给读者,最终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
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中,要侧重人性化管理改革,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更要体现人性化管理,但是现实却与此相反,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一是服务手段比较单一。高校图书馆虽然兴建了大量的网络化应用平台,但是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率却普遍不高,这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二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在构建图书馆方面存在很大的同质化现象,尤其是高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存在很大的重复性,并且在某些学科方面也存在资源不足的现象;三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比较被动。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必须要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一线员工在工作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与读者发生冲突,导致读者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三)高校管理者忽视图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改革中,高校的管理者将改革重点放在了实现学生需求,却忽视了图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一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待遇不高。相比高校其它部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甚至一些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因为不属于高校行政编制,因此他们享受不到具有高校“正式编制”员工相同的待遇;二是行政化管理制度浓厚。在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很浓的行政色彩,导致员工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性,降低了图书馆管理水平与效率;三是高校图书馆缺乏培训制度。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根本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员工考核机制。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员工的真实状况进行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心理素质高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并且为其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二是完善培训机制。高校要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以及员工的自我表现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比如高校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归根结底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者是广大的学生,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要建立以读者需求为根本的服务模式:首先构建人性化的高校图书借阅环境。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时一定要遵循方便读者的原则,构建基础设施,比如在图书馆的入手处设置明确的书库指示牌,便于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获悉自己需要的书籍;其次图书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图书馆要发挥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比如开展读者交流会,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获悉读者对自己工作的意见,进而可以及时的改正工作中的缺陷,进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提高图书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二是增强协调能力。图书馆是以文献资源为中心的业务链构成的,并且其内部员工数量比较多,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够合理的处理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让他们团结一致,朝着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而奋斗;三是提高管理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离不开管理者的支持,因此管理者要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图书馆论文发表范文篇2
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1.1管理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理论,依靠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组织,经过统一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实现了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模式,逐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1.2管理对象不同。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员、文献、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方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对象主要集中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图书馆文化与管理技术方面。
1.3管理重心不同。
理论上来说,传统图书馆管理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重心进行管理的。但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难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重心集中在一般性的事务管理工作上;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重心,将知识服务与创新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内容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突出了6项管理内容的创新。
2.1知识创新管理。
将知识作为主要的创新对象,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与理论基础进行革新,也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优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针对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改良,拆分、重组了部分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将文献的采访过渡为知识的采集工作,将文献的组织工作过渡为知识的组织工作,将文献的服务过渡为知识的服务。
2.2知识应用管理。
图书馆构建了虚拟的网络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便于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查阅,同时拓展了业务服务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全面服务,逐步完善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全面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检索需求。
2.3知识传播管理。
知识传播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便于知识的查阅者及时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2.4知识服务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更为全面地实现用户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质量。
2.5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将培养具备全面知识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目标,加大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2.6知识产权管理。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中,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理论,加强图书馆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综上,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想要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将先进的理念和思想运用进来,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我国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图书馆管理员熟练掌握各种理念和技术,能够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越来越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