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财务基本理论 > 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反映,作为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资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篇1

  试论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摘 要:目前,财务报表的舞弊已经成为困扰全球 经济的重大问题,如果发生财务报表舞弊,不仅仅会造成 会计信息失真,对相关利益者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造成社会诚信危机。为了有效地 发展社会经济,要严厉打击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此文就是在分析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相关利益者;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定义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中列示数字或报表附注进行有主观性错报或忽略,从而达到欺骗报告使用者的目的。一般而言,财务报表舞弊包括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最常用的手法有夸大资产和收入;错误不充分披露或披露遗漏;少报负债和费用。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则,通常只关注下列两类舞弊行为:由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而产生的错报和由于侵占财产所导致的错报。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舞弊包括故意的财务报表金额错报和故意的财务报表披露遗漏两项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企图通过操纵利润达到影响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压力和动力可能使这些行为上升到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程度;三是由于承受迎合市场预期的压力或者追求以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管理层可能故意通过编制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资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以非法手段占用,包括员工盗取较小金额且非重要资产和管理层通过难以发现的手段掩饰或隐瞒侵占资产的行为。侵占资产的方式主要有:贪污收到的款项;盗窃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使被审计单位对未收到的商品或未接受到的劳务付款;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未来前景的相关有用信息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数字。当公司试图满足或者超过分析盈利预测的战略迫使管理层达到盈利目标或者当管理层的花红与报告盈利相关联时,管理层选择可能导致盈利错报的会计行为会受到鼓励。由于管理层在从事财务报表舞弊时可以获得诸如提高薪酬,增加个人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获得职位提升等个人收益,因此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在正常经营渠道下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在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导致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因此,超额经济利益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动因之一。使公司获得信用长期融资或额外的资本投资;维持或创造有力的股票价值;隐瞒绩效方面的不足;隐瞒虚构的销售或错报的资产;临时解决各种财务困难,这些都是促使财务报表舞弊产生的原因。

  由于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不够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 教育,公司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且财会人员的 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此外,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和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对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产生危害,例如“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公司的倒闭,都是源于财务报表舞弊泛滥与 企业内控机制瘫痪。当前企业管理决策层依赖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实现对企业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做出合理预测、决策和有关规划。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行为,这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

  但是应当看到,从长远来看如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足以满足未来管理决策要求,也严重削弱了会计应有职能;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削弱企业的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

  不仅如此还会对相关利益者的有关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而经济利益则是多元化利益主体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包括潜在投资者,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投资者可以据此决定是否投资企业;企业员工可以以此争取他们应有权益并了解企业目标与自己的目标契合度,以此做出职业发展决策;政府部门则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调控政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有序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运行中潜在问题,政府部门如果以此作依据,势必会破坏正常经济环境,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也不利于诚信体系建设。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虚假会计信息将严重降低经济运行效率,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此外,社会风气也会因此恶化,增加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潜在可能性,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首先,审计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的怀疑态度,积极识别有关预警信号,包括管理层面预警信号: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反 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会频繁改组;会离职率居高不下;个人财富和 企业的业绩和股价联系密切;处于达到盈利预期或其他财务预测的压力;对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做出承诺;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决策受制于债务契约,且违规成本高昂;过分热衷于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税务筹划;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且常逾越决策程序等。

  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贷款或其他债务契约的限制对企业经营或财务决策构成重大问题;银企关系异常;高管层或董事会与主办银行高层过去存在密切往来;频繁更换 金融服务机构或商业信用恶化;在缺乏正当合理商业理由情况下将主要帐户、子公司或业务设置在一些海外避税天堂;向金融机构借入高风险的贷款并以关键资产抵押等。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组织机构过于庞杂;企业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地域广泛,同时缺乏有效沟通与内控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或不能发挥实质作用;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或灰色董事;董事会的作用过于被动,受制于企业高管层;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成员缺乏独立性或胜任能力等。财务成果与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公司增长迅速,扩张过快;业绩出奇的好;企业利润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举债过度;过激的薪酬制度;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计量涉及难证实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事项等。

  结合这些预警信号捕捉疑点,审计师可以通过听管理层对单位基本情况的介绍,听往来客户以及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和评价,听广大职工对企业或相关人员的评价等来了解情况,发现疑点。还可以通过对已掌握的部分资料、证据及其他线索的运用,对被审计单位当事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口头质询,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以此获取有关新的证据和线索。观察是审计取证过程常用方法之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及其内控执行情况等实地察看行为。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灵活运用观察取证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和证据;有的则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未真正掌握审计观察的方法内核。还需要通过主要分析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异常的或难以令人信服的程序或关系,包括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或地点异常;执行人异常;程序、政策或方法异常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交易的规模过大或过小、金额过高或过低、发生的频率过高或过低、导致的结果过分严重或过分轻微。在审查各种票据时,审计师应先从企业内部控制入手,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销毁、存根的保存等一系列行为,看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存根联是否完整,并运用判断或者是统计抽样法,从中抽出一定数量的存根联,看其是否全部入账。还可以从被审计单位调查取得的收据联作为证据,要求核对相应的存根联,以此作为突破口,检查是否存在收费不入账问题。在审计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如有无篡改原始数据,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使用非法票据,伪造 经济事项的行为,从数据,账务处理和收款收据,经济往来,字迹的使用等非正常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查找线索。

  在分派和督导项目组成员时,考虑承担重要业务职责的项目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考虑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如果是重大风险要考虑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评价被审计单位对 会计政策(涉及主观计量和复杂交易的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是否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意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在与治理层沟通时注意如果治理层已获知管理层的违反法律行为,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再与其沟通但需要获取管理层已获知该违反法律行为的有关审计证据。如果根据判断认为需要沟通的违反法律行为是故意和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尽快向治理层通报。如果怀疑违反法律行为涉及管理层和治理层,注册会计师应该向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等更高层通报。最后,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违反法律行为是否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及是否做出恰当反映,谨慎出具审计报告。

  五、小结

  中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深层道德层次信念的彰显。所以,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需要企业还需要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相互协调。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才能使中国经济 发展更上一层楼,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 文献

  [1] 朱保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及危害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36).

  [2] 冯群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2010,(20).

  [3] 王广亮,李秀华.论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责任[J].商业研究,2004,(03).

  [4] 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2004,(23).

  关于财务报表方面论文范文篇2

  论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

  一、现行财务报表改进的路径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成果蔚为大观:一方面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 时代 ”;另一方面其他财务 报告的 内容 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 管理当局的讨论与 分析 、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 社会 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 影响 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我国特有),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并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应是有增有减),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

  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 目前 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且 企业 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上述对财务报表的改进,将财务报表扩展为财务报告,是对这一改进效果的最简炼概括。这些改革措施均是从财务报表(尤其是基本财务报表)外部推进的,很少触及财务报表内部。追溯财务报表形成的 历史 ,人们不难发现,现行财务报表的框架体系基本上成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之后,财务报表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本身的内容与结构。在财务报表本身的改进方面,英国、美国、国际 会计 准则委员会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下面对其中两个方面的改进作一简要评述。

  二、第四财务报表:收益表的扩展

  (一)英国增设“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早在1976年7月,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就公布了一份讨论稿《公司报告》,其中涉及企业经营业绩信息的改进。1991年6月,由英国和苏格兰两个特许会计师协会的 研究 组联合 发表了一份题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提出了一整套改进的财务报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传统损益表之外,增加一个“利得表”(Gains Statement),以便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全部业绩。利得表的主要特点是按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利润,且用“现行价值”(Current Value)为基础来计量净资产的变动,还考虑到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这样势必增加了利得表编制的复杂性。因此,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考虑另一思路:坚持“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点,把一部分未实现的利得(损失),绕开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的业主权益——“准备”(Reserves)部分予以确认。

  同时,设计一个与损益相互配合的新的财务业绩表,作为企业业绩报告的重要补充。1992年10月,ASB正式公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报告财务业绩》,使上述思路变成了现实。该准则规定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是由“损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d Gains and Losses)共同表述的。1995年12月,ASB重新发表的《财务报告的原则公告》征求意见稿继续推荐上述作法。在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中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净损益(来自损益表);(2)未实现的资产重估价盈利(损失);(3)未实现的交易中投资利得(损失);(4)外币净投资上按现行汇率折算的差额。这样一来,ASB设计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可起第四财务报表的作用,从而成为基本财务报表之一。

  (二)美国要求在收益表之外报告“全面收益”

  1980年12月,美国FASB首先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收益”新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其后,在一些财务、会计、投资等 组织(团体)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FASB 参考 了英国的 经验,在1986年10月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全面收益》的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于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至此,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便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中的第四财务报表。

  全面收益也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实际上把资产负债表又恢复到第一报表的地位,实现了“否定之否定”),并将全面收益的报告分成两个模块: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仍然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计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例如外币折算项目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在特定债券或权益证券上投资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等。这样,全面收益较好地将“当期经营业绩观”和“满计当期全部损益观”结合起来了,比净收益更能帮助使用者预测企业“所有”未来现金流量,也增进了财务报表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并提升了财会信息的质量。

  目前,全面收益报告没有强制的统一格式。它可采用下列三种格式之一:(1)与收益表合并为一份报表,称作“收益与全面收益表”,其上部分为收益表,下部分列示其他全面收益;(2)与收益表分开,单独编制一张报表,即“全面收益表”,使第四财务报表名副其实;(3)在业主权益变动表中详细报告其他全面收益,收益表仍是单独编制。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计了表述已确认未实现利得(损失)的表式

  1997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IASI)进行了重大修订。修订后的IASI题为《财务报表的表述》,它要求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同英国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基本一致,可见IASC借鉴了英国ASB的经验)或在业主产权变动表中详细披露已确认的未实现利得,并在其附录中提供了相应的表式,便于人们操作。

  综上所述,可见英国ASB、美国的FASB和IASC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均先后采取了相同的步骤;增加 企业 的财务业绩报表。这一改革表明:改进财务报表都要服从财务 会计 目标,努力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为何率先改进企业业绩 报告?这是因为:(1)实证 研究 表明收益指标仍然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会计数据;(2)收益同现金流量信息是紧密相关的,全面收益比净收益信息更能为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财务报表结构的改进

  1994年,美国AICPA 发表了一份题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的研究报告,其中关于财务报表的改革建议中最有新意的是改革财务报表结构,即将财务报表信息划分为“核心信息”(Core Information)与“非核心信息”(Non?core Information)。前者为企业核心活动即主要的、正常和持续经营的业务所形成;后者则为企业非核心活动,即次要的、非正常和不再持续经营的业务所形成。为此,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区分核心活动的资产与负债、非核心活动的资产与负债;在收益表中区分核心活动盈利、非核心活动盈利;还在现金流量表中区别核心活动现金流量、非核心活动现金流量。

  AICPA的新模式还要求计量每股核心盈利和每股净收益,并相应地计量每股的现金流量。区分核心活动与非核心活动,既要在表内反映,又要在报表附注中用较详细的标题或文字说明。这样做,必能向用户提供更有用的、可比的核心活动信息,准确表达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这些建议在未来能付诸 实践,就可望提高会计在信息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唯有持续不断的改进,会计 职业才能长盛不衰,永葆活力。

  此外,对资产负债表项目排列顺序也在进行改革,基本的趋势是再次重视按重要性排列的 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筹划小组于1995年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的原则说明书草稿就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排列改为:无形资产列在固定资产之前,固定资产列在流动资产之前。IASC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对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进行调和与折衷;它一方面强调资产、负债的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另一方面又列示了一份以英国模式为主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知识 经济 的蓬勃 发展 ,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凸现无疑,反映到资产负债表就是将人力资产排在首位,其次就是与人力资产密切相关的无形资产。

  四、对改进财务报表的努力的评论

  最后,我们想对上述改进财会报表的努力作一简要评论,并试图回答:为什么迄今为止的所有改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改造基本财务报表呢?

  面向未来,是用户对财务会计改进的要求,但保证信息相对可靠则是财务会计的固有特色。为了调和二者的矛盾,人们对财务报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意见。总的方案将不外乎下列三者中择一:

  (1)保持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但应作必要改进,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多的未来信息;

  (2)彻底否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在财务会计信息为谁(Who)、何时(When)、如何(How)、提供什么信息(What)等方面进行重新研究;

  (3)继续保留以面向过去、主要提供 历史 信息为特征的传统财务会计,另外创新并发展一个面向未来、主要提供预测信息为特征的新的经济信息系统。稍加对照,我们发现,现有对财务报表改进的努力均是在第一种方案内进行的。

  对此,我们的解释是:财务会计及财务报表的缺陷其实从相关性方面来衡量的,但若从可靠性方面来衡量,其缺陷反而成为它的信息优势,因此对财务会计的任何改进都不能改掉财务会计的可靠性特征。道理很简单,不可靠的信息怎么会具有相关性呢?!依据不可靠的信息就可能甚至必然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会计发展到现在,并不是“一次革命”就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近、逐步改良的。 科学 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过程中衡量信息质量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特征。我们相信,对财务报表不论作怎样的改进,都不会偏离如下的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这一点针对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显得尤为重要,即先要着力解决会计信息可靠性 问题 ,方能谈得上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2947984